初探小学语文的活动课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小学语文的活动课教学
小学语文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选择主题和设计活动环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着眼于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因此,活动课的选题设计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活动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活动课首先是姓“语”的,在一节语文活动课中,要有语文知识的体现,突出语文能力的培养。
例如,活动课《给小胖猪添尾巴》,就围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语文素质设计了:(1)观察教师画小胖猪的动作、过程,写一段话;(2)想象“没尾巴的小胖猪”的心情说一段话:(3)请一位蒙着眼睛的同学给小胖猪添尾巴,把他的动作、表情,同学的反应记下来;(4)想象小胖猪有了尾巴后的心情说一段话。
2.活动课要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不应是语文课知识的简单重现,而应是课内知识的实践、延续和扩展。
设计活动课,就要考虑所设计的内容有没有为学生提供—些新的事物、新的信息,有没有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
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活动课正是为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而设计的。
3.活动课要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发展个性。
语文学科课程主要是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语文活动课是在活动的交往中,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它较学科课程更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也最能体现学生爱好和特长,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活动课,可依据“增长才干、发展个性”这一目的选材。
例如《课本剧表演赛》、《朗诵会》、《故事会》等都是属于这类的好素材。
4.活动课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选取设计具有创造性的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
例如,在活动课《故事新编》中,教师先讲故事《鳄鱼和猴子》的开头,当讲到:“鳄鱼妈妈对小鳄鱼说:‘你想吃岸边树上猴子的心吗?’小鳄鱼说:‘猴子在树上,我们在水里,怎能吃到他的心呢?’母鳄鱼说:‘孩子,动动脑筋吧。
’……”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故事接下去。
又如在《有趣的图形》中给出图形“n n,”,要求学生“想象它和什么东西相似或近似,想象出的东西越多越好。
”很多学生想象出了窑洞、坟墓、城门、枪洞、喷水池、双竿垂钓、桂林山水等等,有学生想象为“伸在一张纸后的两个手指头”、“两个水田里插秧的
人”。
这更显示了不落俗套的创造力。
另外,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活动环节时,还须注意几个问题:
1.活动课要讲实效。
不要将一节活动课搞到花样繁多、环节繁琐,学生的活动一带而过,造成目标不落实,活动不到位。
其实,在短短的45分钟里,真正放手让全体学生活动。
把活动落到实处,是不少太多的形式和环节的。
活动课的形式环节越简洁越好,简洁环节会保证学,生活动的到位。
上面提到的活动课《课本剧表演》、《给小胖猪添尾巴》、《有趣的图形》等,环节简洁,内容集中,学生活动训练到位,成效较好。
2.活动内容要难易适中。
内容过易的活动课,看似热闹,其实并没有多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内容过难,只会令学生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我们要在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相信学生,选择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又能完成的内容。
如在《办报小行家》活动中,很多学生对第一次办手抄报都感到挺难,但因有出黑板报的基础,又有样板示范和教师指导,经过努力,人人都有办出了一份似模似样的手抄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活动安排要讲究序列性。
很多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年级的差异和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去作全盘考虑安排。
在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要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
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在实验中,要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4.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询同学的建议。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由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
如《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教师。
一些活动内容熟悉后,则可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
学生参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的活动。
会“动”得特别投入。
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的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猜灯谜”、“成语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5.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
如在活动课《课本剧表演赛》上,小主持的开场白:“大家一定很羡慕银幕上、电视里那些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明星,大家一定也想,我要是有一天成为明星该多好!那么,今天的‘课本剧表演赛’就是展现你才能的小舞台,是你成为明日之星的第一步……”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和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
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6.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
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
如《课本剧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
怎样让其余学生也“动”起来呢?一是人人参与排练;二是活动中,让两个学生做主持,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和口头评论及打分。
总的来说,在农村小学开展语文活动课,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特长,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