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的分析
[摘要]樟子松耐干旱、耐严寒,适应性强,是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之一。
为保证巨额的投入收到最好的移植效果,必须严格依照移植技术进行正确施工。
本文浅析了樟子松大树移植技术。
【关键词】樟子松;大树移植;分析
樟子松自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生长于海拔300—900m的山地及红花尔基沙地。
樟子松为阳性树种,具有抗寒、抗旱、抗逆及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及轻碱草甸黑钙土上均能良好生长,能忍受-40%一-50%的低温,不苛求土壤水分,对松梢螟等的侵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樟子松,树冠塔形,树形优美,常绿乔木,喜光,耐寒,是我国松属中最耐寒的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燥瘠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其它树种不能生长的地方均可生长良好。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它是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以下对樟子松大树的移植技术进行分析。
1.树木选择及标记
应根据树木用途选择合乎绿化要求的树木,选择壮龄的树木,生长正常,没有感染病虫害和未受机械损伤的树木。
壮苗是保证成活率的重要保证。
大树移植切记标明主要观赏面和树木阴阳面,并在树体上做好记号,使其在移植时仍能保持按原方位栽下,以满足它对蔽荫及阳光的要求。
同时,树木长期在地球这个大磁场的作用下,植物细胞也有着一定的磁极性方位,维持树木原有方位有利于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2.根部处理
针叶大树移植前均应采用切根技术来促进大树根部的发育。
切根一般采用预先断根法和根部环状剥皮法。
预先断根法是在移植前2~3年的春、秋进行,以利于创13愈合和促发新根。
断根时以树干为中心,断根范围根据主干直径的大小来确定,通常是以干径根部的3~4倍为半径的圆,将这个圆分成4等份。
视根的深浅挖宽30~40cm,深60cm左右的沟,挖沟分两年进行,第一年先挖相对的两条沟,第二年再挖另相对的两条沟。
挖掘时如遇粗根应用利斧将其砍断,或行环状剥皮,宽约10cm,涂抹0.001%生长素(24一D或萘乙酸),分层踩实,定期浇水,以促新根生长。
第三年沟中长满了须根,以后挖掘大树时应从沟的外围开挖,尽量保护须根。
根部环状剥皮法挖沟和预先断根法一致,但不切断大根,而采取环状剥皮方法,剥皮的宽度为10~15cm,这样也能促进须根的生长。
这种方法由于大根未断,树身稳固,可不加支柱,在规定时间里,断根越早越好,次数越多越好。
3.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对樟子松成活及生长有一定影响。
移植早,顶芽未萌动或刚萌动,运输中消耗自身营养物质少,成活率高,生长也正常。
移植晚,顶芽生长,消耗自身营养多,无力继续正常生长。
此外,顶芽生长过长,幼嫩易折,影响以后冠形美观。
因此,樟子松大树移植时间,春季宜早不宜迟:秋季可在休眠后进行。
4.栽植地点
凡栽植在阳光充足处,都生长健壮,年生长量可达15厘米以上,栽植后第二、三年均不显示明显的缓苗期。
栽植于花荫下,当年生长可达15厘米.但第二年生长显著减缓,甚至处于生长停顿状态,第三年因光合作用弱,营养物质积累少,幼枝呈低垂状弯曲,植株逐渐趋于死亡。
樟子松极喜阳光,为确保樟子松生长健壮,在选择栽植地点时,一定要选择地势开阔、阳光充足的地方。
5.移植方式
带土球法移植:一般干径15~20cm.土质坚硬可采用软包装土球法移植,土球直径1.5~1.8m方木箱移植法:干径20~40cm采用方木箱移植法,方箱规格为1.8~3m。
樟子松1~2年生幼苗裸根移植较易成活,成活率可达90%以上随着苗龄的增大,裸根移植成活率逐步下降。
为保证成活,全部进行带土球移植,凡是土球完整或有轻度裂纹、松散的,成活率可达100%,生长良好,当年新梢生长可达30厘米左右。
土球严重散碎的,大部分死亡即使勉强成活,生长不良,新梢平均生长不超过4厘米,而土球全部破碎成为裸根的苗木,几乎全部死亡。
确保土球直径大小及完整,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
土球的大小,直接关系苗木根系保存多少。
土球过大,根系保存越多,越易成活。
但土球太大,给包扎、搬运带来困难:土球过小,根系保存太少,虽然易于装卸运输,栽植后也能成活,但生长不良,甚至抽出新梢后未展叶就形成顶芽,延长了缓苗期。
土球大小一般是树干胸径的8-9倍。
起挖土球时,要先铲除树干周围的浮土,以树干为中心,比所确定的土球大5cm划一圈,并顺此圆圈往外挖沟,沟宽70~80cm,深度以挖到土球所需高度为止,随后逐步修整土球,修整后用草绳包装好正确的包扎是减少土球损坏的重要环节。
要求移植的樟子松,全部采用粗草绳包扎,土球包装应包紧、包密,以草绳不松,不露土为准。
6.保证水分
起挖包装过程中避免大树所带土坨太小或土坨松脱,造成根系失水过多,使成活率下降。
在运输途中,应将大树土坨用浸水的草苫或破被褥等包住、捆扎结实,以免风吹脱落,大树主干用地膜或浸水草绳捆扎至分权处,树枝部分喷洒泥浆,这样可大大降低大树失水量,提高成活率。
针叶大树新植后首次浇水一定要浇透,从土坨外围边浇边捣实,捣实过程不应伤及原土坨,浇水不能急水漫灌而应当细水长流,适当延长浇水时间,使土坨充分吸水,浇一次透水后,根部土壤含水率应经常保持在60%左右;树冠部位采取迷雾喷灌(微喷)方式,保持树冠部位空气较大的相对湿度。
大树支撑固定一定要牢固,避免因大风或其他人为破
坏造成根系松动,使新生根大量损伤,吸收水分能力下降造成死亡,保证水分充足提高了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7.养护管理
肥水管理是保障移植后的樟子松大苗正常生长,抵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向树干喷水,在樟子松大苗移植后于每天上午l0时,下午2时各喷1次清水,以补充枝条表面水分,减少枝条水分蒸发,防止枝条因失水干枯。
掌握土壤干旱实情,及时排水灌水。
向叶面喷营养液和根部追肥,以补充树体所需营养,增强树势。
对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治小治了”的原则。
在生长季节发现病虫后,要及时组织用药防治,在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方,对新栽大树要安排专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