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疗法操作并发症 及处理
冷敷疗法并发症
01. 局部冻伤
03. 局部压疮
02. 全身反应 04. 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
损伤皮肤
1
局部冻伤
发生原因
1.末梢循环不良,低温下维持 血供的小动脉容易发生痉挛, 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冰袋温度低,持续冰敷用冷 时间过长,使局部营养、生理 功能及细胞代谢均发生障碍, 严重者会发生组织坏死。多见 于老年和幼小感觉迟钝患者及 昏迷患者。
人、小孩、知觉迟钝者、麻醉未清醒者和 昏迷患者感知反应差,由于患者肢体移动 后不经意直接接触热敷器具,很易导致局 部烫伤。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预防及处理:①.治疗中应向患者解释目的、意义、
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②.保持严科学的工作作风,
热水灌入前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不能凭感觉;根据病人的体 质状态、局部组织对热的耐受力不同,选择适宜的水温,一
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
局部冻伤可表现局部皮肤 颜色变青紫,感觉麻木, 局部僵硬,甚至组织坏死。
1.冷敷时间不能过长,每3~4小时冷敷 一次。每次20~30分钟。 2.对进行冷敷的患者要经常巡视,观察冷 敷局部皮肤情况,如肤色变青紫、感觉 麻木,表示静脉血淤积,必须停止冷敷, 及时处理,以防组织坏死。 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 雷诺氏病)时,应禁止使用冷敷。 4.冷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颈、腋窝、腹 股沟、胸(避开心前区)、腹或四肢, 一般不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 等处。 5.一旦发现局部冻伤,立即停止冷敷,轻 者予保暖可逐渐恢复,重者按医嘱对症 治疗。
3
局部压疮
发生原因
翻身时不慎将冰块、冰袋 压在身体下,而冰块、冰 袋硬度高、有棱角,与体 表面积接触少,受压时间 过长,可引起局部压疮。
临床表现
局部压痕,疼痛不适。
预防及处理
1.避免将冰块冰袋压在 身体下,可将冰袋吊起, 使其底部接触所敷部位, 以减轻压力。 2.缩短冰敷时间,经常 更换冰敷部位。 3.改用化学冰袋或盐水 冰袋。
二、其他并发症
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 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 漏后误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
发生原因:①.肌注青霉素后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过敏反应的现象,其过敏原可能是青霉素加热后的分解产物。
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有青霉烯酸、青霉胺和青霉酸等。这些分解产物并无抗菌作用,但却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性。而且青霉 素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研究证明,温度每增高10℃,青霉素的分解速度约增加2~3倍,所以局部热敷加速
2
全身反应
发生原因
冷敷温度过低,持续时间 过长。多见于年老体弱患 者及婴幼儿。
临床表现
寒战、面色苍白、体温 降低。
预防及处理
定时观察并询问冷敷患 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全身反应,立 即停止冷敷。给予保暖 等处理。对感染性休克、 末梢循环不良患者,禁 止使用冷敷,尤其对老 幼患者更应慎用。
了青霉素的分解,产生局部过敏反应。②.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致皮肤大面积坏死的原因是热刺激降低了痛觉神经的兴
奋性,可减轻局部疼痛,但使它局部血管扩张,可增加局部血流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药液外渗,还可使细胞内的 溶酶弹性增高,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致使发生大面积坏死。
临床表现
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 局部发红,外观酷似急性炎症表现, 但不痛、不肿,仅感发痒。无感染化 脓发生。停止热敷3~5天,上述症状 逐渐消退。
般在60~70℃,知觉迟钝及昏迷患者不超过50℃。③.应用
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
接触皮肤。④.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查皮肤,
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⑤.皮肤发
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可给 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治疗。
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可表现为局部皮 肤剧痛、发热、肿胀、变色,继之出 现色素沉着,皮肤感觉麻木迟钝,严 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坏死、溃烂。
预防及处理
1.根据热敷的适应症正确选择热敷。
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 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 霉素,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
3.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液。局部 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 并灭活外渗液。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行1% 普鲁卡因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若已形成坏死, 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清创、换药、理疗等,待新鲜 肉芽组织形成后尽快植皮保护肢体功能。
热敷疗法操作并发症
一、烫伤
——烫伤是热敷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原因:①.可因局部温度过高
引起局部烫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 没有准确测量水的温度,只凭手的感觉, 易使温度失控;热敷器具与皮肤直接接触 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具与皮肤相隔, 特别是使用玻璃瓶装热水,其导热效果强
更易发生烫伤。②.末梢循环不良者、老
冷热疗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冷 VS 热
冷敷疗法:
THE END
4
化学制冷袋药液 外渗损伤皮肤
发生原因
化学制冰袋药液外渗
临床表现
皮肤潮红或水疱形成
预防及处理
1.使用前确保制冷袋完好无 渗漏。 2.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如 嗅到氨味立即更换。 3.皮肤潮红处用食醋外敷; 如出现水疱者在水疱基底 部用70%酒精消毒后,无 菌注射器抽空水疱渗出液, 加盖无菌纱布或按外科换 药处理。
冷敷疗法并发症
01. 局部冻伤
03. 局部压疮
02. 全身反应 04. 化学制冷袋药液外渗
损伤皮肤
1
局部冻伤
发生原因
1.末梢循环不良,低温下维持 血供的小动脉容易发生痉挛, 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冰袋温度低,持续冰敷用冷 时间过长,使局部营养、生理 功能及细胞代谢均发生障碍, 严重者会发生组织坏死。多见 于老年和幼小感觉迟钝患者及 昏迷患者。
人、小孩、知觉迟钝者、麻醉未清醒者和 昏迷患者感知反应差,由于患者肢体移动 后不经意直接接触热敷器具,很易导致局 部烫伤。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发红,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预防及处理:①.治疗中应向患者解释目的、意义、
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②.保持严科学的工作作风,
热水灌入前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不能凭感觉;根据病人的体 质状态、局部组织对热的耐受力不同,选择适宜的水温,一
临床表现
预防及处理
局部冻伤可表现局部皮肤 颜色变青紫,感觉麻木, 局部僵硬,甚至组织坏死。
1.冷敷时间不能过长,每3~4小时冷敷 一次。每次20~30分钟。 2.对进行冷敷的患者要经常巡视,观察冷 敷局部皮肤情况,如肤色变青紫、感觉 麻木,表示静脉血淤积,必须停止冷敷, 及时处理,以防组织坏死。 3.刺激、过敏或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如 雷诺氏病)时,应禁止使用冷敷。 4.冷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颈、腋窝、腹 股沟、胸(避开心前区)、腹或四肢, 一般不选择手、足、枕后、耳廓、阴囊 等处。 5.一旦发现局部冻伤,立即停止冷敷,轻 者予保暖可逐渐恢复,重者按医嘱对症 治疗。
3
局部压疮
发生原因
翻身时不慎将冰块、冰袋 压在身体下,而冰块、冰 袋硬度高、有棱角,与体 表面积接触少,受压时间 过长,可引起局部压疮。
临床表现
局部压痕,疼痛不适。
预防及处理
1.避免将冰块冰袋压在 身体下,可将冰袋吊起, 使其底部接触所敷部位, 以减轻压力。 2.缩短冰敷时间,经常 更换冰敷部位。 3.改用化学冰袋或盐水 冰袋。
二、其他并发症
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 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 漏后误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
发生原因:①.肌注青霉素后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过敏反应的现象,其过敏原可能是青霉素加热后的分解产物。
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有青霉烯酸、青霉胺和青霉酸等。这些分解产物并无抗菌作用,但却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性。而且青霉 素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研究证明,温度每增高10℃,青霉素的分解速度约增加2~3倍,所以局部热敷加速
2
全身反应
发生原因
冷敷温度过低,持续时间 过长。多见于年老体弱患 者及婴幼儿。
临床表现
寒战、面色苍白、体温 降低。
预防及处理
定时观察并询问冷敷患 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全身反应,立 即停止冷敷。给予保暖 等处理。对感染性休克、 末梢循环不良患者,禁 止使用冷敷,尤其对老 幼患者更应慎用。
了青霉素的分解,产生局部过敏反应。②.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致皮肤大面积坏死的原因是热刺激降低了痛觉神经的兴
奋性,可减轻局部疼痛,但使它局部血管扩张,可增加局部血流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药液外渗,还可使细胞内的 溶酶弹性增高,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致使发生大面积坏死。
临床表现
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 局部发红,外观酷似急性炎症表现, 但不痛、不肿,仅感发痒。无感染化 脓发生。停止热敷3~5天,上述症状 逐渐消退。
般在60~70℃,知觉迟钝及昏迷患者不超过50℃。③.应用
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
接触皮肤。④.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查皮肤,
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⑤.皮肤发
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可给 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治疗。
化疗药物外漏后热敷可表现为局部皮 肤剧痛、发热、肿胀、变色,继之出 现色素沉着,皮肤感觉麻木迟钝,严 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坏死、溃烂。
预防及处理
1.根据热敷的适应症正确选择热敷。
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 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 霉素,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
3.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液。局部 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 并灭活外渗液。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行1% 普鲁卡因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若已形成坏死, 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清创、换药、理疗等,待新鲜 肉芽组织形成后尽快植皮保护肢体功能。
热敷疗法操作并发症
一、烫伤
——烫伤是热敷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原因:①.可因局部温度过高
引起局部烫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 没有准确测量水的温度,只凭手的感觉, 易使温度失控;热敷器具与皮肤直接接触 或用太薄的布包裹热敷器具与皮肤相隔, 特别是使用玻璃瓶装热水,其导热效果强
更易发生烫伤。②.末梢循环不良者、老
冷热疗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冷 VS 热
冷敷疗法:
THE END
4
化学制冷袋药液 外渗损伤皮肤
发生原因
化学制冰袋药液外渗
临床表现
皮肤潮红或水疱形成
预防及处理
1.使用前确保制冷袋完好无 渗漏。 2.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如 嗅到氨味立即更换。 3.皮肤潮红处用食醋外敷; 如出现水疱者在水疱基底 部用70%酒精消毒后,无 菌注射器抽空水疱渗出液, 加盖无菌纱布或按外科换 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