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历算文化科学保护及其课程特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历算文化的科学保护及其课程特色[摘要]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作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种形式,正在为藏族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藏族历算文化是祖国天文历算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历算文化体系。

藏族传统的历算是以本土物候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相继吸收了印度时轮历的主要内容和汉地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及其他天文知识而形成的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历法。

[关键词]藏族历算科学保护课程特色
一、藏族历算文化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除了遵循一般学校教育的规律外,还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藏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成员,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教育,也有自己光荣的教育史,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藏族历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自成体系,千百年在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政治制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是科学技术史的组成部分。

藏族主要居住和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民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影响,这就为藏族历算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藏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柱。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

为使藏汉双语数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素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未来要求,在实现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基础上,针对藏汉双语数学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历算是编制历书所根据的公式和数据。

在藏族悠久的历史上,由于生产、生活和宗教的需要,形成了结合本地实际,富有民族特色的历算方法。

七、八世纪前,藏族地区就有较粗疏的历算,之后由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带进了卜笼占星堪之术。

藏族历算吸收了汉族历算的先进成份,开始用五行、干支配合纪年。

他们以五行区别阴阳,不用十干之名,十二支用汉族十二属一兽名。

十一世纪以后,藏族从印度引进了较完整的时轮历体系,其主要经典有《时轮根本经》、《时轮摄略要》、《十二月目经》、《金刚空行经》、《摩登伽经》、《日藏经》、《时轮历法秘诀》等。

之后,就有大量藏族学者的论著计数百卷,内容已相当丰富。

布顿大师的《智者先悦篇》;克朱杰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大疏》;克朱·诺桑嘉措的《时轮经无垢先释庄严篇》;普巴·天成海的《白莲教亲论》;达摩师利的《日光论》;普巴·伦珠嘉措的《晶教》;第巴·桑结嘉措的《白琉璃》;桑卓特·桑热的《时轮法散心要》等,给藏族历算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和医学院等六大学院,时轮学院,藏语
全称“丁科尔扎仓艾佤却科尔琅”,意为“时轮学院睿智法轮洲”。

该院于公元一七六三年嘉木样大师第二世久美昂吾创建。

该院僧人根据《时轮金刚》等密宗经典进行学习修观,主要习修时轮金刚、毗卢遮那佛,证菩提佛等坛城密修法和密宗大乘,还学习天文历算、声明、书法、绘坛、音韵等普通文化。

院内供有六十班禅所赐时轮金刚像,嘉木样二世像,银汁书写的《甘珠》佛经,还有德哇仓二世和本寺高僧香顿丹巴坚措、贡唐罗哲仓的灵塔。

喜金刚学院,藏语全称“吉道尔扎仓桑俄达尔吉琅”,意译喜金刚密教昌兴洲,简称喜金刚学院。

由嘉木样四世——尕藏图卜旦旺秀建于公元一八七九年。

本院系密宗学院,主要修接喜金刚等密教本尊,其次,兼习声明、诗歌、韵律、梵文、藏文书法、音乐、法舞、彩绘、历算等。

殿内主供嘉木样四世铜质鎏金全身像和班禅大师赠送的铜质鎏金喜金刚像,还供有嘉木样四世的银质菩提灵塔。

该学院原有建筑于一九五六年因酥油灯失火焚毁。

一九五七年由人民政府拨款重建,系藏族平顶式,至今大殿内外尚未彩绘,设置也较为简单。

二、科学保护
编撰切实有效的藏族历算教材,在编写中切实注意以往双语教材的语言障碍和表述缺陷,做到了语言的通俗、易懂、严谨和科学。

一是从整个体系上考虑,注意从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从与初等数学方法比较接近的内容逐渐过渡到更深的,需要高等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二是具体内容表述中注意逐步引入数学符号和纯数学语言的使用,不要开始就片面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和理论的完整性;三
是难点和一些大定理,实行分解和逐步解决的方法;四是在叙述上借鉴高等双语教材的编写方式,对定义、定理等重要的概念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解释剖析,多举例题,语言通俗,避免生涩词汇;五是注意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科学发展前沿接轨。

如果说人类活动的全部结果是文化,那么每个时期的文化内容则要依靠教育来传承。

藏族先民时期很多至关重要的关乎全社会性的教育行为都是在宗教仪式中获得传承。

尽管很多仪式并无现代科学定义中的科学性可言,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人类对于自然万物的朴素认识,融合着藏族先民对于各种现象的原始阐释。

藏族早期天文历算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生存于高原地域的藏民族对于时间知识的朴素认识与解读,而且也是最初始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形成了藏族古代核心文化。

三、突出民族特色
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的学生,全部来自藏族聚居区,分布于五省(区)的藏族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由于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经济水平、教育基础不同,其教育发展的路子、速度不一,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民族,本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一是开设《藏族历算》。

藏族是一个有着自己辉煌历史文明的优秀民族,藏族历算学的思想是藏族历史文明的魂宝之一,这门课程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科学的精神,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深入了解藏族历算中的汉藏文化交流史实,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能够联系交叉学科,普及藏族传统数学文化知识,促进藏汉双语数学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开设《汉藏科技翻译》。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先进科学文化学习的基础,引进数理科学教育理念的桥梁。

本课程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学生双语数学表述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训练,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随时都可以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藏汉翻译,即藏汉数学两种表述语言的对接问题。

开设特色课程,学生所熟悉的母语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用母语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思维,用藏文进行写作、阅读、计算、证明,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将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可能。

通过用藏汉双语进行专业课程及学科课程的教学,通过课内外实践课程的实践学习,合作式讨论、学习和适应,能够用藏汉双语从事中等教育教学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藏族历算教学整合是学生学好民族特色文化,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语教学指导思想,优化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时准确地掌握和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
合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文化保护是一项重大项目,在民族问题研究中尤为重要,我们在国家的要求和藏区的需求中间找准特色专业的特色点;教育市场应该成为培养方案的基本出发点;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国家放心,藏族人民满意的优秀双语数学教师;藏汉双语数学教育,需要两个翅膀都要硬,一个翅膀飞不起来,飞不远;藏汉双语数学专业的最大特色是用藏语讲授数学教学,真正具有双语数学能力;机制创新是关键,需要特殊的政策来扶持它。

参考文献:
[1]才旦夏茸,才旦夏茸全集,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
[2]黄明信,黄明信藏学文集(藏传时轮历、时宪历译解22卷),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3]黄明信,黄明信藏学文集(藏历研究23卷),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桑珠嘉措,藏历运算大全(上下册,藏文版),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4月。

作者简介:
夏吾才让:(1963—),男,藏族,青海尖扎人,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藏族历算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1yjazh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