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但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培养学生实际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认识。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取长补短。

3.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2.呈现(10分钟)
展示一些因为乱扔垃圾导致的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

3.操练(1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清洁工人的工作,如捡垃圾、扫地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清洁工人的辛苦,增强自己的卫生意识。

4.巩固(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如可以向他人宣传环保意识,或者自己动手捡拾垃圾等。

6.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乱扔垃圾的危害,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家庭作业(5分钟)
让学生回去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8.板书(5分钟)
乱扔垃圾的危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模拟、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在导入环节,学生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
缺乏深入的了解。

解决办法:通过展示更多的实例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加深他们的认识。

2.问题: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清洁工人的工作缺乏体
验。

解决办法:在实践活动环节,我改变了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清洁工作中,如捡垃圾、扫地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问题:在拓展环节,学生对于如何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缺乏具体的
思路。

解决办法: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自己不乱扔垃圾,并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意识,让学生有了具体的行动方向。

1.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乱扔垃
圾的危害。

2.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清洁
工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套制止乱扔垃圾的行
动方案,并进行分享,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
兴趣和热情。

5.在教学评价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从多
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在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会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乱扔垃圾的
行为,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用以向他人宣传环保意识,提醒大家不要乱
扔垃圾。

3.采访身边的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在面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时,是如何
处理的?并将他们的做法进行总结和分享。

4.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减少乱扔垃圾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日记或
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
方法多样,实践活动丰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既注重了学生的实践
操作,又注重了学生的思考与创造。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在专家点评中,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每个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主动探究、主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
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4.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
水平,是一节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继续努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