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0:2.2.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21·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期中)秋冬之交本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的季节。
但由于同期中国北方陆续进入供暖季,每年此时,中国北方也随之进入“雾霾季”。
雾由水汽凝结形成,霾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反射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A.“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大气的反射作用
B.“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大气的吸收作用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大气的保温作用
D.“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大气的温室效应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因此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故选B。
第2题,“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大气的散射作用,A错误;“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大气的散射作用,B错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意思是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满树的枝叶已经有红有黄,体现的
是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C正确;“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水对光的反射作用,D错误。
(2020·安徽安庆第二中学期中)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阴天的夜晚B.多云的白天
C.晴朗的白天D.晴朗的夜晚
4.以下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阴天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弱
C.晴天地面辐射弱D.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 3.D 4.D
解析第3题,白天,因为有太阳辐射,气温较高,一般不会出现霜冻,故B、C错;阴天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更高,一般不会出现霜冻,故A错;深秋季节,晴朗的夜晚气温很低,霜冻多发生在这个时间,故D对。
第4题,晴天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强烈降温,从而形成霜冻,D对。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5.D 6.C
解析第5题,“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得夏季温度适宜。
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正确。
第6题,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
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好,霜下得也晚了。
③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A.①辐射B.②辐射C.③辐射D.④辐射
8.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9.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作用D.地面削弱作用
答案7.B8.B9.B
解析读图可知,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地面辐射,③代表大气逆辐射,④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7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第8题,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第9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
(2021·天津一中月考)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某城市绿化部门对城区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0题。
10.树木涂白的作用是()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树木热量流失
B.减小昼夜温差,减轻树皮开裂
C.使树木提早发芽开花,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答案 B
解析树木涂白后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因此树干在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相差不大,就不易裂开;地面辐射是从地面射向空中的,树木涂白不能减少地面辐射;树木涂白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可以延迟果树萌芽和开花期,防止早春冻害。
选B正确。
(2020·江苏如皋市月考)下图是某蔬菜大棚的照片,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
读图,完成11~13题。
11.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A.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可以提高夜间温度
C.可以提高土壤肥力D.可以提高空气湿度
12.夏季在蔬菜大棚上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强大气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
C.增强地面辐射D.削弱大气逆辐射
1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过强B.热量不足
C.温差较小D.土壤贫瘠
答案11.B12.B13.C
解析第11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故选B。
第12题,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太阳辐射,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热害。
故选B。
第13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有机质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C正确。
(2020·浙江之江联盟期中联考)图1为“格陵兰冰原景观图”。
黑色部分为直径几厘米到几米的融冰池,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
它的形成与南部大陆农业的过度开垦、工业化产生的固体悬浮颗粒密切相关。
图2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与融冰池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环节为()
A.①B.②
C.③D.④
15.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增强D.④增强
答案14.A15.B
解析第14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另一部分被地面吸收用以使地面增温。
“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说明融冰池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因此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少,读图2可知①为地面反射,故选A。
第15题,发生雾霾现象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大气能见度变差,故B正确。
16.(2021·天津一中期中)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实验一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实验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测试()(2分)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为什么?(3分)
(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为什么?(3分)
(4)华北地区春播时常进行地膜覆盖,试解释其原理。
(4分)
答案(1)D
(2)大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
(3)大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气温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瓶内气温会高一些。
(4)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透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透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传递,起到保温作用。
解析(1)实验一是对有土层的玻璃箱和没有土层的玻璃箱进行温度比较,主要目的是测试大
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正确。
该实验测试不出“温室效应”,A错。
从图中看,太阳光线没有差异,不是测试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B错。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从实验中读不出来,C错。
(2)甲箱有土层,比没有土层的乙箱温度高。
原因是有土层的玻璃箱比没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太阳辐射较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多。
(3)放入瓶中的温度计读数会大,原因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内气温升高。
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辐射,导致瓶内气温高。
(4)华北地区春播时气温相对较低,覆盖地膜主要为了保温。
原理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地膜,使地膜内温度升高。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地膜可阻挡膜内热量向外传递,起到保温作用。
17.(2020·华南师大附中期末)南京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曲线的是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4分)
答案(1)A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
(2)C陆地上,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解析(1)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
(2)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昼夜温差小;陆地与海洋相比,
海洋昼夜温差小。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