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麻鉴定研究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天麻鉴定研究新进展
中药天麻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眩晕、破伤风、癫痫、神经痛、偏瘫,以及其他神经性疼痛和神经疾病,为临床常用贵重药之一。
近几年由于天麻野生药源紧缺,药材市场上出现伪品、野生天麻、栽培天麻,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药材,对天麻的鉴定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从最传统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发展到利用红外光谱、X衍射法、紫外光谱、磁共振氢谱法、裂解高分辨气相色谱法等进行理化性质鉴定,最近发现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天麻DNA进行提取可以对天麻进行生物鉴定,本文笔者综述了天麻的鉴定技术研究进展,为中药天麻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天麻;鉴定研究;概述
中药天麻(rhizoma gastrodiae)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中国药典》各版列为收载品种,性平,味甘,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1],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眩晕、破伤风、癫痫、神经痛、偏瘫,以及其他神经性疼痛和神经疾病,为临床常用贵重药之一。
天麻,原名赤剑,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历代本草记载与现代所用天麻相符[2]。
近年来由于天麻野生药源紧缺,栽培天麻逐渐上市。
于是药材市场上出现伪品、野生天麻、栽培天麻,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药材,笔者对天麻的鉴定研究进行综述。
1 理化鉴定
1.1 光谱鉴定
刘刚等[3]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天麻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天麻的红外光谱图谱;余艳等[4]用红外光谱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发现能很好地区分天麻及其伪品。
高夏红等[5]用X衍射法测定天麻的X射线指纹图谱,并利用图谱及其相似度分析法鉴别野生和栽培天麻非常有效。
Budzikiewicz等[6]利用紫外光谱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发现在190~500 nm范围内能很好地区分天麻及其伪品。
袁卫梅等[7]采用FI-NMR波谱仪分别测定了8个不同来源天麻特征总提取物(CGE)的1H-NMR指纹图,从天麻特征总提取物中分得对羟基苯甲醇和天麻苷,经光谱解析及与文献数据比较,鉴定了其结构,从而实现了天麻的1H-NMR指纹图的解析[7-9]。
秦海林等[10]在NMR波谱仪上测定天麻的1H-NMR指纹图,建立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植物中药的理论和方法,作为鉴别植物中药的参照及其相对标准图谱。
梁惠玲等[11]利用EI-MS法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鉴别,发现真品的主要成分对羟基苯甲醇的衍生物的甲醇提取物指纹特征性强,存在(m/z124)基峰及其进一步的裂解碎片峰(m/z107和m/z95)。
此法为天麻真伪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1.2 色谱鉴定
石上梅等[12]对天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天麻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定天麻药材很灵活有效。
袁敏等[13]采用裂解高分辨气相色谱法对天麻及其伪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每种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均有不同的裂解色谱图,可用于鉴别。
2 生物鉴定
2.1 蛋白质电泳鉴定
张晓勤等[14]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天麻不同部位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对新生球茎中表达量明显增加的5个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并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王德先等[15]利用毛细管电泳法鉴别天麻及其4种常见伪品,电泳分离条件为24 mmol/L硼酸盐(pH=9.4),运行电压为16 kVF,结果很容易鉴别,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以作为中药天麻的质量控制方法。
2.2 DNA鉴定
李长福[16]、关萍[17]、王晓玲[18]分别对天麻DNA进行了提取,为天麻生物学鉴定奠定基础;王德信等[19]建立了天麻PCR反应体系,为天麻在DNA方面的鉴定作出了贡献。
陈祖云等[20]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区分纯合子及杂合子,从而使其能够在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栽培天麻。
陶钧等[21]应用改进的RAPD方法测定了名贵中药材天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用于天麻的真伪鉴别。
3 其他
3.1 性状鉴别
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略弯曲,长4~12 cm,宽2~6 cm,厚1~3 cm。
一端有红棕色干枯牙苞,习称“鹦哥嘴”,有的为开花后残留的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瘢痕,习称“肚脐眼”。
外皮剥落后部分残存,表面黃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数圈点状的退化须根痕组成的横纹、麻点皱纹和轮节。
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有光泽,嚼之发脆有黏性。
概括为“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瘢痕似脐圆”。
邓恒青等[22]通过对天麻环节纹的观察,记录天麻野生品、家种品1代、家种品3代环节的数目、节距(节间长度)以及节上点数(节上潜伏芽的数目),应用Excel软件对
记录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为天麻药材品质、规格、等级鉴别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研究方法[22]。
3.2 显微鉴别
横切面最外层有浅棕色的后生表皮组织,下皮面2~3列由栓化细胞组成,细胞呈切向排列。
皮层为十数列多角形细胞,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
不具内皮层。
中柱大,散在韧皮部维管束,周韧型或外韧型。
每束导管两至数个环纹或螺纹非木化。
薄壁细胞含多糖类块状物,遇碘液显暗棕色,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柬。
髓部细胞类圆形。
鹦哥嘴、环节纹、肚脐痕是天麻药材性状鉴别的三大要点。
邓恒青等[23]针对这三个要点的显微鉴别特征做了补充性研究,为天麻的显微鉴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栽培天麻、野生天麻、伪品在理化鉴定和生物鉴定方面的研究使天麻的鉴定较为容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天麻的鉴定技术也将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78-479.
[2]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22-223.
[3]刘刚,董勤,俞帆,等.天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光谱与光谱分析,2004,24(3):308-310.
[4]余艳,刘刚,董勤.天麻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60-62.
[5]高夏红,郭灵虹,李晖.X衍射指纹图谱及其相似度分析用于鉴别野生和栽培天麻[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1):58-60.
[6]Budzikiewicz H, Djerassi C, Williams DH,et al. Mass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M].San Francisco:Hoiden-Day Inc,1967:121.
[7]袁卫梅,秦海林.天麻、肉桂和牡丹皮的1H-NMR指纹图解析[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4):9-11.
[8]方涛,朱开贤.用紫外光谱鉴别天麻真伪[J].山西中医,1991,7(1):28-29.
[9]秦海林,赵天增,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法鉴定天麻及其伪品[J].中药材,1994,17(6):23-24.
[10]秦海林,赵天增.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9,34(1): 58-62.
[11]梁惠玲,吴玉,易元芬,等.EI-MS法鉴定中药天麻的真伪[J].中草药,1996,27(6):367-369.
[12]石上梅,孙婕,杜庆鹏,等.天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140(10):739-741.
[13]袁敏,张铬光,曾志.裂解色谱法测定中药指纹科谱[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6-70.
[14]张晓勤,胡金勇,曾英,等.天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肽质量指纹谱分析与鉴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1):89-95.
[15]王德先,杨更亮,刘海光,等.天麻及其伪品的毛细管电泳鉴别及天麻素的测定[J].中草药,2001,32(4):351-352.
[16]李长福,葛正龙,黄燮南,等.天麻DNA的快速提取方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226-227.
[17]关萍.兰种植物天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生物学报,2004,(5):422-425.
[18]王晓玲.天麻总DNA提取物的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2005,7(2):110-111.
[19]王德信,段承俐,文国松,等.天麻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14-517.
[20]陈祖云,王晓丽,宋聚先.贵州天麻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鉴定[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1):12-14.
[21]陶钧,傅铁祥,罗志勇,等.天麻特异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天麻鉴定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4):587-591.
[22]邓恒青,周汉华,童红,等.天麻环节纹的观察比较及数理统计分析[J].中国民间民族医药,2009,18(11):22-23.
[23]邓恒青,周汉华,代蕾.天麻显微鉴定拾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