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 回延安课时精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回延安
1.下列短语中加横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羊肚.(dǔ)手巾
B.二十里铺.(pù)
C.东山的糜.(mí)子
D.米酒油馍.(mó)
【解析】选C。

“糜”应读méi。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
..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脑畔上
...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
...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
....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解析】选B。

B项,“脑畔上”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3.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选B。

A项,“历害”应改为“厉害”;C项,“满窖”应改为“满窑”;D项,“废了心”应改为“费了心”。

4.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解析】选A。

A项的修辞手法应为拟人。

5.(2017·东营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带一路”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共同需要,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崭新的机遇。

②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发文件强调,要将思想、道德、心理教育和依法惩戒威慑相结合,切实做好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方面的工作。

③微信等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

A.适合防治因而B.适合防止却
C.契合防止因而D.契合防治却
【解析】选D。

“契合”指符合。

“适合”指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

“防止”指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

“防治”指预防和治疗(疾病等)。

“因而”表因果关系,“却”表转折。

6.(2017·兰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

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

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今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答: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答:
答案:(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或:24岁~29岁的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
(2)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7.【典型技法】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夸张手法的运用。

如:诗中写道“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

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来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片段训练】请你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

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砰”的一声反弹回来。

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噌”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的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