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ASIC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
虽然ASIC的出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减少了产品的物理尺寸,但是其依旧存在着一些弊端。
ASIC芯片都必须到IC厂家去加工制造,同时其设计制造周期长,且一旦有了错误,需重新修改设计和制造,成本和时间大大增加。
基于此,诞生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其是ASIC的一个重要分支。
可编程逻辑器件高速发展,继续向更高密度,更大容量迈进,低密度PLD依然走俏,同时其向低电压,低功耗的方向发展,IP核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分为CPLD和FPGA。
1CPLD的发展与特点
CPLD在80年代中期由Altera公司推出,其结构类似于PAL。
早期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由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发展到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再到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再到通用阵列逻辑(GAL),最终发展到CPLD。
PLD是最早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它包含两个基本部分:逻辑阵列和输出单元。
逻辑阵列是用户可编程的部分,它由“与”矩阵、“或”矩阵及反相器组成;输出单元的作用是使设计者能改变PLD的输出结构。
输入信号通过“与”矩阵组合成为乘积项,这些乘积项在“或”矩阵中相加,经输出单元或宏单元输出。
PLD 器件包括4中基本类型:PROM,PLA,PAL,GAL。
1.1 PROM
PROM类型下与阵列是固定的,不需编程,灵活性较差。
而大多数逻辑阵列函数不需要使用输入的全部可能组合,这就使得PROM的与阵列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为了增大芯片容量,与阵列可以做得很大,但阵列越大,开关延迟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从而产生了PLA结构。
1.2 PLA
PLA中包含一个可编程连接的“与”矩阵和一个可编程连接的“或”矩阵,为了减小阵列规模,提高器件速度,与阵列不采用全译码式,与门个数小于2的n次方。
PLA器件除了实现组合逻辑外,还可实现时序逻辑。
其对于逻辑功能的处理比较灵活,但处理逻辑功能较简单的电路时比较浪费资源,相应的编程工具话费也较大。
因此在PLA器件的基础上,发展了PAL器件和GAL等PLD器件。
1.3 PAL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对PLA的可编程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其与阵列可编程,或阵列固定。
PAL器件具有灵活的设计功能,与PLA器件相比,体积小,功耗低,速度快,有防止复制该逻辑的保密熔丝,可实现产品的加密功能。
其缺点是PAL器件采用的熔丝工艺,一旦编程,无法改写,而且不同的输出结构需要选用不同型号的PAL器件。
1.4 GAL
GAL的基本PAL结构的增强型器件,具有与PAL器件相同的基本结构形式,但是编程方式不同。
GAL采用COMS的浮栅工艺,可以重复编程,速度提高,功耗下降,具有不挥发性,在器件掉电后不必对GAL器件重新编程,同时其具有一种“安全保护单元”允许对GAL器件实现安全保护。
采用了一种可编程输出逻辑宏单元OLMC。
但是GAL有太多的输入和输出,其延时受到与阵列的影响,直接扩展GAL结构的效率不高。
1.5 CPLD
CPLD是由多个类似GAL的功能块组成,具有很长的固定于芯片上的布线资源,通过位于中心的互联矩阵连接在一起。
其采用的是多路开关的互联方式即集总总线方式,因而具有较大的时间可预测性。
总线上任意一对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延时相等。
CPLD具有三种编程工艺:EPROM,EEROM,FLASH。
CPLD的优点是:1.不采用分段互联方式2.有较大的时间可预测性3.具有很宽的输入结构4.具
有ISP性能;缺点是:1.功耗大2.集成度小。
2FPGA的发展与特点
FPGA由Xilinx公司推出,结构与标准门阵列类似。
FPGA由逻辑功能块排列成阵列组成,并由可编程的内部连线连接这些逻辑功能块来实现不同的设计。
2.1静态/动态可重构技术
在系统空闲期间,基于SRAM编程的FPGA可以在外部逻辑的控制下,通过存储于存储器中不同的目标系统数据的重新下载,来实现芯片逻辑功能的改变。
这就成为静态系统重构技术。
常规的SRAM的FPGA只能实现静态系统重构,芯片的重新配置大约需要数毫秒到数十毫秒量级的时间;在重新配置数据的过程中,旧的逻辑在时间轴上断裂,系统功能无法动态链接。
要实现高速的动态重构,要求芯片功能的重新配置时间缩短到纳秒量级,这就需要对FPGA的结构进行革新。
由此产生了动态可重构技术。
2.2设计工具的发展
为了适应更大规模FPGA的开发,除了第3方EDA公司不断更新的通用EDA 工具外,主要PLD供应商也相继推出并适时升级其EDA开发工具。
Xilinx推出了新设计环境VIVADO,2019年推出了面向软件工程师的开发软件VITIS。
Altera 推出了Quartus Prime。
2.3SoPC时代及MPSoC来到
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SoPC)是一种特殊的嵌入式系统,首先它是片上系统(SoC),即由单个芯片完成整个系统的主要逻辑功能;其次,它是可编程系统,具有灵活的设计方式,可裁减,可扩充,可升级,并具备软硬件在系统可编程的特点。
MPSoC:多处理器SoC。
2.4FPGA最新发展趋势
2011年10月,赛灵思横空出世了堪称世界最大容量FPGA-Virtex-7XC7V2000T,为业界首批堆叠(3D)硅片架构的FPGA产品。
2011年3月2日,Xilinx宣布退出行业第一个可扩展处理平台Zynq-7000系列,将完整的ARMCortex-A9MPCore处理器片上系统(SoC)与28nm低功耗可编程逻辑紧密集成在一起。
2012年2月,Xilinx公司宣布开始向客户出货首款Zynq可扩展处理平台(EPP);4月,Xilinx公司发布Vivado设计套件。
2013年2月26日,Xilinx宣布Zynq-7000器件系列全线量产,实现了又一个重大里程碑。
2015年2月25日,Xilinx宣布。
其16nmUltraScale+系列FPGA、3DIC和MPSoC凭借新型存储器、3D-on-3D和多处理SoC(MPSoC)技术、互联优化技术-SmartConnect,进一步扩展了赛灵思的UltraScale产品系列。
系统级性能功耗相比28nm器件提升了2至5倍。
2017年10月9日,Xilinx宣布其Zynq UltraScale+RFSoC系列开始发货,该系列是通过一个突破性的架构将RF信号链集成在一个单芯片SoC中,致力于加速5G无线、有限Remote-PHY及其它应用的实现。
2018年3月19日,Xilinx公司宣布退出ACAP(Adaptive Compute Acceleration Platform,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
ACAP可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动态调节的自适应能力。
2019年6月19日,ACAP开始出货;10月9日,Xilinx宣布推出Vitis统一软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