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公开课教案(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袖、衬、衫”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卷”“夹”,借助图片、字典、课文语境理解“夹袄”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圈画关键词、借助表格、微课辅助,详细复述“第一天”的故事,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表格详细复述“第一天”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并表现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不同的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拍摄微视频,设计预学单,了解学生预学情况。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学单。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学情况,梳理故事内容
1.初识故事人物
(1)出示故事人物,认读“裁缝”一词。
(2)了解人物性格:说说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
2.反馈预学情况
(1)读准“一卷布料”一词。
(2)认识四件衣服,指导读准四件衣服的名称“短袖衬衫、棉袄、春装、夹袄”,重点指导“夹”这个多音字。
(3)梳理故事内容:给四件衣服排序,借助板书讲述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以《预习单》为学习起点,由学生预学反馈容易读错的“一卷布料”顺学而教,带出四件衣服,进行集中识字教学。
根据故事情节给四件衣服排序,在发现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基础上,学生借助时间与四件衣服有顺序地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大意串讲下来,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为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第一天”做好铺垫。
二、聚焦人物对话,学习复述方法
(一)走进故事“第一天”,初读对话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天”?
2.自由读一读1-13自然段,想想“第一天”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聚焦第一组对话,尝试学习复述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2自然段,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练习朗读对话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第3、4自然段,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了解裁缝是怎么说的,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第5-7自然段,了解顾客的表现,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4)小结:复述故事的时候,除了关注语言,还可以关注动作。
2.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特点。
3.借助关键词,尝试复述
(1)学生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自主练习复述。
(2)指名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3)小结:复述故事不是背诵课文,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抓住关键词语,主要内容就能有顺序地复述下来,而且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4.微视频示范,练习复述
(1)播放微视频。
(2)交流:她是怎么复述的?
(3)自主练习复述练。
(4)指名复述。
(5)小结评价。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复述”。
本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一篇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的故事,课后习题也明确提出“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因此,本环节在整体感知“第一天”故事的基础上,聚焦第一组对话,在复述中指导复述,教给学生方法。
利用微课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即时介入既起到引导学生对比发现的作用,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
(三)聚焦第二组对话,运用表格练习复述
1.默读8-12自然段,圈找出关键词。
2.交流汇报找出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
3.运用关联词,劝说顾客,体会思维严密。
4.借助表格,自主复述,体会裁缝说话有理有据。
【设计意图】裁缝说服顾客的话很长,逻辑性很强,是复述的难点,也是提升学生语言思维的一个训练点。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圈找关键词练习复述的尝试后,根据课堂学习反馈聚焦第12自然段,在学生大多圈找表现故事情节内容的关键词的学习起点上,抛出个别学生发现的表现裁缝说话思维缜密的关联词,进而由一个引出一串,在复述难点处引导发现表达秘妙,助推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提升。
三、续读故事内容,延伸拓展实践
1.下节课,我们继续借助表格自主练习复述后面三天的故事。
2.课后作业:把第一天的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由“第一天”的学习自然延伸到后面三天,既是故事内容的延续,又是学法的迁移运用,体现由“教”到“扶”到“放”的学习过程。
“把第一天的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这一后置作业,有明确的言语交际对象,易于激发学生的言说欲望,既是学习巩固,又体现了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预学单
班级:姓名: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很有趣,我读了()遍。
我能自主认读这些生字新词。
①负责②夸奖③手艺④一卷布料⑤噌的一下⑥咔嚓
我认为难读或容易读错的词语(填序号):。
2.认真读故事,我们来填一填,写一写,排一排,说一说。
(1)填一填:故事的主人公是()、()。
(2)写一写:故事中出现了许多衣服的名称,我认识下面这些衣服,并能写出相应衣服的名称。
()()()()(3)排一排:急性子顾客反复要求慢性子裁缝改做衣服,我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给这几件衣服排排序。
布料()()()()布料
(4)说一说:借助图片与词语,我能大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反思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选自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慢性子”“急性子”直接点明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4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的回应。
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文章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的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冬天”,揭开了故事的序幕,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由这条时间线索串联的故事一波三折,其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1.以学生预学为基点,养成预习惯。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通过《预学单》基本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以《预学单》为学习起点展开教学。
先由学生预学反馈容易读错的“一卷布料”顺学而教,带出四件衣服,进行集中识字教学,正确认读“袖、衬、衫”三个生字和“卷、夹”两个多音字,同时发现“夹”字不同读音的字义规律,通过字典中的解释、图片、课文中的句子理解生僻词“夹袄”的意思。
在根据故事情节给四件衣服排序,发现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基础上,学生借助时间与四件衣服有顺序地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大意串讲下来,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为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第一天”做好铺垫。
2.重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复述”,本课正好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一篇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的故事,课后习题也明确提出“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因此,在学生整体感知“第一天”故事的基础上,聚焦第一组对话,在复述中指导复述,教给学生方法。
首先,通过梳理人物要求与反应的关键词、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初步体会急性子的急和慢性子的慢,让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为复述打下基础。
其次,让学生在复述中学会复述,分两步走:一是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二是变化语速、强调语气、加上肢体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故事复述得更吸引人。
接着利用微视频这一信息技术手段的即时介入,既起到引导学生对比发现的作用,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有效调节了课堂气氛。
最后,学法小结中自然生成一张表格,丰满表格支架,为自主练习复述下一组对话做好铺垫。
3.在语言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语言与思维互为依存,我们需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
裁缝说服顾客的话很长,逻辑性很强,是复述的难点,也是提升学生语言思维的一个训练点。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圈找关键词练习复述的尝试后,根据课堂学习反馈聚焦第12自
然段,通过找关键词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如实呈现,在学生大多圈找表现故事情节内容的关键词的学习起点上,抛出表现裁缝说话思维缜密的关联词,进而由一个引出一串,在复述难点处引导发现表达秘妙,助推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提升。
另外还特别给予学生充分的复述练习时间,实现教、学、评一致。
4.重视学法迁移,实现由扶到放。
在学生兴味盎然未减时,告诉学生下次课我们将继续利用借助表格的方法练习复述后面的故事,由“第一天”的学习自然延伸到后面三天,既是故事内容的延续,又是学法的迁移运用,体现由“教”到“扶”到“放”的学习过程。
最后布置“把第一天的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这一作业,有明确的言语交际对象,易于激发学生的言说欲望,既是学习巩固,又体现了学以致用。
总之,我认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复述故事,要求不宜过高。
在厘清顺序、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表格把故事讲清楚,这是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描写顾客和裁缝神态、动作的语句,以及双方的对话语气,把故事讲得具体一些。
今天这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但课堂中也不免有些遗憾,如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比较欠缺,学生学情的把握不足等。
我想课堂的艺术,我们都一直在追求的路上,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建言献策,多提建议,助推我成长进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