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 • 濒死期(临终状态):脑干以上中枢神经
系统深度抑制。意识模糊、心跳呼吸不规 则等。 • 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是心跳呼吸停止约 5-6分钟及时抢救可挽救其生命。
第九页,共36页。
转归期
• 生物学死亡期:机体所有活动全部停止。出现尸冷、 尸斑、尸僵并开始腐烂是不可逆的阶段。
• 脑死亡的判断依据: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 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颅神 经反应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停止。
第十四页,共36页。
2.脂肪栓塞
• 脂肪性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 织严重挫伤、骨科手术等。
第十五页,共36页。
3.羊水栓塞
•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栓塞称为羊 水栓塞。
•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的十分严 重危险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
第十六页,共36页。
4.气体栓塞
• 1.空气栓塞:所致后果取决于进入气体的 速度和气体量。
• 菌血症、毒血症不是全身性感染。 菌血症是少兰致病菌 间歇地侵人血循环内,迅即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并不引 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毒血症是大量毒 素进人血循环所致,而致病菌留居在局部感染灶处,并不浸 人血循环。
• 临床上致血症、脓毒血症和毒血症多为握合型,不能截然分 开,如败血症本身就已包含毒血症,胜为纽菌在血液中繁殖的 同时也会产生毒素。败血症与脓毒血症常同时存在,称脓毒 败血症。纽菌毒力强、身体抵抗力差时,脓毒血症可转为败 血症,反之,抵抗力强、毒力弱时,败血症又可转为脓毒血症。
• 免疫因素: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休克、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 陷病-艾滋病等。
• 精神因素: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 社会因素:社会不公、工作压力等引起的
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第五页,共36页。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 律
• 损伤与抗损伤始终贯穿与疾病的发展过程 •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 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细胞数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0.5×109/L <0.1×109/ L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 2)渗出液的作用:对机体具有重要的 防御作用。
1. 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 2. 带走炎症区域内的有害物质 3. 有利于杀灭病原体及中和毒素 4. 有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3.白细胞渗出与吞噬作用
• 白细胞的渗出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是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环节。
•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
• 白细胞游出血管后,沿着组织间隙向着或背离某 些化学物质所在的部位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 化作用。
• 吞噬作用是炎症防御反应中最重要的环节,发挥作用 的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 1.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炎性渗出的前提。 •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漏出液
原因
炎症
非炎症
外观
混浊
澄清
凝固性
可自凝
不能自凝
蛋白质含量 比重 黏蛋白定性试验
>30g/L >1.018 阳性
<25g/L <1.018 阴性
• 脑死亡可以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 止复苏抢救的界限。
第十页,共36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 伤与修复
•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十一页,共36页。
第三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四、栓塞 •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利于血液的异常物质,
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 栓子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 最常见的栓子是脱落的血栓。其他栓子还
三、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类型
(一)临床表现: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 红:随着炎症的发展由鲜红色的动脉性
充血转变为暗红色的静脉性充血。 2. 肿:急性炎症时是由于局部充血、炎性
渗出物聚集所致;慢性炎症时,与局部 组织细胞增生有关。 3. 热:炎症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 4. 痛:1)炎症介质的致痛作用。2)炎症 灶内张力升高,压迫或牵拉神经末梢引 起。3)分解代谢增强,钾离子、氢离 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
• 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变化是炎症反 应的中心环节。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一、炎症的原因
• 1、生物性因子 见的原因。
• 2、物理性因子 • 3、化学性因子 • 4、免疫性因子 • 5、坏死组织
细菌和病毒是炎症最常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 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 渗出、和增生。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6页。
优选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ppt
第二页,共36页。
第一节 概论
•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整状 态。 •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身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也 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与抗损 伤斗争的过程。
• 1.梗死的原因 • 1)血栓形成,是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 2)动脉栓塞,是肾、脾、肺梗死的主要原因。
• 3)动脉痉挛,主要是心肌梗死。 • 4)血管受压闭塞,如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
时。
第十九页,共36页。
2.梗死的分类
• 1)、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组织结构致 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器官,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楚。
第六页,共36页。
败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毒血症有 何区别?
• 败血症、脓毒血症都属于全身性感染。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人 血液循环,并迅逮旅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是一种严重情况。脓毒血症是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 间歇迸人血循环,并在身体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病 灶。
1)变质性炎:常见于 心、肝、肾、脑等 实质性脏器。
2)渗出性炎症:以急 性炎症最常见。
浆液性炎
以浆液渗出 感冒初期 为主
纤维蛋白性 以纤维蛋白 白喉、菌痢
炎
原渗出
和大叶性肺
炎等
化脓性炎
以中性粒细 表面化脓或 胞渗出为主 积脓、蜂窝
织炎、脓肿
出血性炎
渗出物中含 有大量红细 胞
出血热、钩 端螺旋体病 等急性传染 病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三、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类型
5. 功能障碍
6. 发热
7. 白细胞计数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肉 芽肿性炎症以巨噬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感染时以淋 巴细胞增多为主;变态反应性炎症和寄生虫感染时, 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8.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肝、 脾肿大。
9. 实质器官的改变:炎症严重时可造成器官的功 能障碍。
第三页,共36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
• 生物性因素: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 • 理化因素:机械力、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等。 • 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 先天性因素:损害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 • 营养性因素: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各种
营养素及某些微量元素。
第四页,共36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
• 2)、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与组织结构疏 松,侧支循环丰富或具有双重血供的器官, 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如肺、肠、又 称红色梗死。
第二十页,共36页。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称DIC,是一种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 特点的临床常见病理过程。它使血液处于 低凝状态。患者临床表现为明显出血、休 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是一种 常见的临床危重综合征。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七、水肿
• 1.水肿的病变特点:用手指按压皮肤可能 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手水肿或显性水肿。
• 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若发生于重要器官 可致严重后果,如脑水肿可致颅内高压, 甚至脑疝死亡;喉头水肿可引起气道阻塞, 甚至窒息死亡。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第四节 炎症
•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 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 全身性病理过程。
有脂肪滴、羊水、空气和肿瘤细胞团等。
第十二页,共36页。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1.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常栓 塞于脑、脾、肾或四肢等。
• 2.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常栓 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栓塞。
• 3.来自门静脉系统(肠系膜静脉)的栓子 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第十三页,共36页。
•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都发挥免疫作用
第三十页,共36页。
4.炎症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胞
吞噬能力
常见病
多种细菌、坏死组织碎片、 急性炎症、炎症早期、化
抗原抗体复合物
脓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不能吞噬的病 原体、异物及较大的坏死 组织碎片
抗原抗体复合物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 响
• 1.血栓栓塞 占栓塞的99%。 • (一)肺动脉栓塞:引起栓塞的栓子
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 • (二)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引起栓塞的
栓子80%来自左心,最常见的是心肌梗 死区心内膜上附壁血栓和亚急性感染性心 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栓塞的部位: 脑、肾、脾和下肢的动脉。
• 变质为损伤性病理过程。渗出和增生是以 抗损伤和修复为主的病理过程。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一)变质
•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 炎症介质是指炎症过程中参与、介导炎症
反应的化学因子。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二)渗出
• 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是消除病原因子 和有害物质的重要环节。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第七页,共36页。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 1.潜伏期:是最初症状前的一段时期,对 传染病的早期隔离、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 2.前驱期:主要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 3.症状明显期:出现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时
期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 4.转归期:疾病最终的结束过程。
第八页,共36页。
转归期
• 1.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 2.死亡:传统概念是把心跳、呼吸的永久
第三十四页,共36页。
(二)炎症的类型
1. 临床分型 1)急性炎症: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以变质、
渗出为主。 2)慢性炎症: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以增
生为主。 3)亚急性炎症:较少见。 4)超急性炎症:起病急剧呈爆发经过,多
为变态反应炎。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二)炎症的类型
渗出炎类型 渗出物
常见病
2.病理分类
• 1)、少量空气不会引起栓塞。 • 2)、大量空气约100毫升重者可致猝死。 • 2.氮气栓塞:又称减压病、沉箱病或潜水
员病。
第十七页,共36页。
5.其他栓塞
• 1)、肿瘤细胞栓塞。 • 2)、细菌栓塞。 • 3)、寄生虫栓塞。
第十八页,共36页。
五、梗死
•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流供应的中断而引起的缺 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 非化脓性炎症、病毒感染 和寄生虫感染等
寄生虫感染和某些变态反 应性疾病
无吞噬能力
病毒感染和慢性炎症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无吞噬能力
变态反应性炎症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三)、增生
• 增生是机体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防御反应, 过度的增生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影响 其功能。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系统深度抑制。意识模糊、心跳呼吸不规 则等。 • 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是心跳呼吸停止约 5-6分钟及时抢救可挽救其生命。
第九页,共36页。
转归期
• 生物学死亡期:机体所有活动全部停止。出现尸冷、 尸斑、尸僵并开始腐烂是不可逆的阶段。
• 脑死亡的判断依据: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 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颅神 经反应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停止。
第十四页,共36页。
2.脂肪栓塞
• 脂肪性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 织严重挫伤、骨科手术等。
第十五页,共36页。
3.羊水栓塞
•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栓塞称为羊 水栓塞。
•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的十分严 重危险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
第十六页,共36页。
4.气体栓塞
• 1.空气栓塞:所致后果取决于进入气体的 速度和气体量。
• 菌血症、毒血症不是全身性感染。 菌血症是少兰致病菌 间歇地侵人血循环内,迅即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并不引 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毒血症是大量毒 素进人血循环所致,而致病菌留居在局部感染灶处,并不浸 人血循环。
• 临床上致血症、脓毒血症和毒血症多为握合型,不能截然分 开,如败血症本身就已包含毒血症,胜为纽菌在血液中繁殖的 同时也会产生毒素。败血症与脓毒血症常同时存在,称脓毒 败血症。纽菌毒力强、身体抵抗力差时,脓毒血症可转为败 血症,反之,抵抗力强、毒力弱时,败血症又可转为脓毒血症。
• 免疫因素: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休克、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 陷病-艾滋病等。
• 精神因素: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 社会因素:社会不公、工作压力等引起的
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第五页,共36页。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 律
• 损伤与抗损伤始终贯穿与疾病的发展过程 •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 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细胞数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0.5×109/L <0.1×109/ L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 2)渗出液的作用:对机体具有重要的 防御作用。
1. 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 2. 带走炎症区域内的有害物质 3. 有利于杀灭病原体及中和毒素 4. 有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3.白细胞渗出与吞噬作用
• 白细胞的渗出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是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环节。
•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
• 白细胞游出血管后,沿着组织间隙向着或背离某 些化学物质所在的部位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 化作用。
• 吞噬作用是炎症防御反应中最重要的环节,发挥作用 的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 1.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炎性渗出的前提。 •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漏出液
原因
炎症
非炎症
外观
混浊
澄清
凝固性
可自凝
不能自凝
蛋白质含量 比重 黏蛋白定性试验
>30g/L >1.018 阳性
<25g/L <1.018 阴性
• 脑死亡可以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 止复苏抢救的界限。
第十页,共36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 伤与修复
•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十一页,共36页。
第三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四、栓塞 •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利于血液的异常物质,
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 栓子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 最常见的栓子是脱落的血栓。其他栓子还
三、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类型
(一)临床表现: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 红:随着炎症的发展由鲜红色的动脉性
充血转变为暗红色的静脉性充血。 2. 肿:急性炎症时是由于局部充血、炎性
渗出物聚集所致;慢性炎症时,与局部 组织细胞增生有关。 3. 热:炎症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 4. 痛:1)炎症介质的致痛作用。2)炎症 灶内张力升高,压迫或牵拉神经末梢引 起。3)分解代谢增强,钾离子、氢离 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
• 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变化是炎症反 应的中心环节。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一、炎症的原因
• 1、生物性因子 见的原因。
• 2、物理性因子 • 3、化学性因子 • 4、免疫性因子 • 5、坏死组织
细菌和病毒是炎症最常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 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 渗出、和增生。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6页。
优选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ppt
第二页,共36页。
第一节 概论
•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整状 态。 •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身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也 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与抗损 伤斗争的过程。
• 1.梗死的原因 • 1)血栓形成,是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 2)动脉栓塞,是肾、脾、肺梗死的主要原因。
• 3)动脉痉挛,主要是心肌梗死。 • 4)血管受压闭塞,如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
时。
第十九页,共36页。
2.梗死的分类
• 1)、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组织结构致 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器官,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楚。
第六页,共36页。
败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毒血症有 何区别?
• 败血症、脓毒血症都属于全身性感染。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人 血液循环,并迅逮旅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是一种严重情况。脓毒血症是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 间歇迸人血循环,并在身体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病 灶。
1)变质性炎:常见于 心、肝、肾、脑等 实质性脏器。
2)渗出性炎症:以急 性炎症最常见。
浆液性炎
以浆液渗出 感冒初期 为主
纤维蛋白性 以纤维蛋白 白喉、菌痢
炎
原渗出
和大叶性肺
炎等
化脓性炎
以中性粒细 表面化脓或 胞渗出为主 积脓、蜂窝
织炎、脓肿
出血性炎
渗出物中含 有大量红细 胞
出血热、钩 端螺旋体病 等急性传染 病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三、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类型
5. 功能障碍
6. 发热
7. 白细胞计数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肉 芽肿性炎症以巨噬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感染时以淋 巴细胞增多为主;变态反应性炎症和寄生虫感染时, 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8.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肝、 脾肿大。
9. 实质器官的改变:炎症严重时可造成器官的功 能障碍。
第三页,共36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
• 生物性因素: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 • 理化因素:机械力、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等。 • 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 先天性因素:损害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 • 营养性因素: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各种
营养素及某些微量元素。
第四页,共36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
• 2)、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与组织结构疏 松,侧支循环丰富或具有双重血供的器官, 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如肺、肠、又 称红色梗死。
第二十页,共36页。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称DIC,是一种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 特点的临床常见病理过程。它使血液处于 低凝状态。患者临床表现为明显出血、休 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是一种 常见的临床危重综合征。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七、水肿
• 1.水肿的病变特点:用手指按压皮肤可能 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手水肿或显性水肿。
• 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若发生于重要器官 可致严重后果,如脑水肿可致颅内高压, 甚至脑疝死亡;喉头水肿可引起气道阻塞, 甚至窒息死亡。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第四节 炎症
•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 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 全身性病理过程。
有脂肪滴、羊水、空气和肿瘤细胞团等。
第十二页,共36页。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1.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常栓 塞于脑、脾、肾或四肢等。
• 2.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常栓 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栓塞。
• 3.来自门静脉系统(肠系膜静脉)的栓子 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第十三页,共36页。
•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都发挥免疫作用
第三十页,共36页。
4.炎症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胞
吞噬能力
常见病
多种细菌、坏死组织碎片、 急性炎症、炎症早期、化
抗原抗体复合物
脓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不能吞噬的病 原体、异物及较大的坏死 组织碎片
抗原抗体复合物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 响
• 1.血栓栓塞 占栓塞的99%。 • (一)肺动脉栓塞:引起栓塞的栓子
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 • (二)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引起栓塞的
栓子80%来自左心,最常见的是心肌梗 死区心内膜上附壁血栓和亚急性感染性心 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栓塞的部位: 脑、肾、脾和下肢的动脉。
• 变质为损伤性病理过程。渗出和增生是以 抗损伤和修复为主的病理过程。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一)变质
•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 炎症介质是指炎症过程中参与、介导炎症
反应的化学因子。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二)渗出
• 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是消除病原因子 和有害物质的重要环节。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第七页,共36页。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 1.潜伏期:是最初症状前的一段时期,对 传染病的早期隔离、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 2.前驱期:主要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 3.症状明显期:出现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时
期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 4.转归期:疾病最终的结束过程。
第八页,共36页。
转归期
• 1.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 2.死亡:传统概念是把心跳、呼吸的永久
第三十四页,共36页。
(二)炎症的类型
1. 临床分型 1)急性炎症: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以变质、
渗出为主。 2)慢性炎症: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以增
生为主。 3)亚急性炎症:较少见。 4)超急性炎症:起病急剧呈爆发经过,多
为变态反应炎。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二)炎症的类型
渗出炎类型 渗出物
常见病
2.病理分类
• 1)、少量空气不会引起栓塞。 • 2)、大量空气约100毫升重者可致猝死。 • 2.氮气栓塞:又称减压病、沉箱病或潜水
员病。
第十七页,共36页。
5.其他栓塞
• 1)、肿瘤细胞栓塞。 • 2)、细菌栓塞。 • 3)、寄生虫栓塞。
第十八页,共36页。
五、梗死
•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流供应的中断而引起的缺 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 非化脓性炎症、病毒感染 和寄生虫感染等
寄生虫感染和某些变态反 应性疾病
无吞噬能力
病毒感染和慢性炎症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无吞噬能力
变态反应性炎症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三)、增生
• 增生是机体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防御反应, 过度的增生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影响 其功能。
第三十二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