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桥梁排水设计中环保设计理念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级公路桥梁排水设计中环保设计理
念的应用
摘要:公路桥梁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的正常出行。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人口密度大量增加,改变了
市政公路工程设计理念。

虽然传统市政公路工程设计能够基本满足城市交通运输
需求、符合公路交通标准规范,但是无法与城市绿色发展体系有效融合。

因此,
在现代化城市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景观绿化、基础设施
及运营可持续性等建设需求,并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为工程建设提供充足
保障。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桥梁;排水设计;环保设计;应用
引言
现阶段,城市综合管廊系统已经广泛普及和应用,并受到社会群众高度青睐,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对于市政公路工程的设计,应当注重
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融合,完善公路交通配套体系。

另外,市政公路工程主要供人
使用,其设计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群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也意味着,设计
人员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人”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1市政公路给排水系统的现有问题
1.1对于公路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不够重视
当前很多城市的公路给排水系统使用年限过长,大多数都出现了老旧、功能
丧失的问题。

但是人们在进行维修或是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更加重视道面之上的
工程,对于地下排水往往重视度不够,就会导致大雨天气路面积水的问题屡屡发
生而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1.2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城市的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使用沥青等材料进行铺设,这种材料比较耐磨,能够保证公路长时间的使用年限,但其透水性能较差。

相比较于自然界正常
泥土能够将落下的雨水中的80%都透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当前城市的公路面仅可
以实现20%的雨水到达地面,再经过吸收等,成为地下水的更是少之又少。

2高等级公路桥梁排水设计中环保设计理念的应用
2.1公路结构设计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来看,市政公路的路面雨水排放主要是分为三
种方式实现:(1)直接由路面的缝隙渗透至地下;(2)由路面进入到基层,然
后借助排水装置将积水对外排放;(3)将路面的积水疏散至土层内完成排放。

其中,第一种、第二种方式可以满足路面径流的需求,还可以满足排水标准的管
理要求,但是这两种方法无法发挥出净化的作用。

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而言,市政公路的渗透系数不得低于7.0×10-5m/s,一般而言,人行道施工所使用的材
料应该是预制混凝土,并配备花岗岩,但是基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来看,则应
该选择使用透水性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市政公路的断面被设计
为6块板型式,主要是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由于机动车道主要是
为了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加之车行道透水层的运用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交付
运用较长实间以后,透水效果开始降低,且后期的养护成本比较高,所以项目仅
仅只是在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的施工方式。

公路的下层结构也设计为透水结构,
假若仅仅是人行道步砖设计为透水性,但是下层结构不透水,那么则无法达到理
想的透水效果,且还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2.2绿化带排水设计重点
通常来说,在市政公路两边都会建设绿化带,绿化带中的绿化植物的生长都
需要充足的水资源和阳光,所以可以做好绿化带排水的设计,保证利用自然水对
植物进行浇灌,以此促进植物的生长,也能够解决排水的问题。

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在设计绿化带的时候,就将其高度设计为低于市政公路地面的高度,将这里
作为雨水的收集区,并在绿化带增加排水系统,将收集区聚集的雨水汇集到一起
进行存储,保证能够在绿化带需要用水时进行释放浇灌,也同时能够解决路面积
水的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在对于绿化带排水设计的时候有一些侧重点:其一,
将市政公路路面积水进行完全收集并储存,防止出现路面积水现象;其二,利用
土壤以及路面石块堆水进行雨水净化处理;其三,在绿化带设置开口,当绿化带
出水系统达到最大限度时,能够及时排水。

2.3特大桥桥面排水的环保设计
特大桥桥面排水设计的难度相对较大,其径流的污染物类型较为特殊,以悬
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居多,污染能力较强,同时具有不确定性。

该桥所处区域公
路跨越河流水环境功能等级普遍为Ⅲ类,污水排放则采取一级标准,而公路路面
径流普遍存在污染物超一级排放标准的情况。

不仅于此,若桥梁使用过程中危险
品运输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由于危险品泄漏而污染现场河流水质。

因此,合理
设置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非常重要。

2.4路面雨水
以往城市公路多为不透水路面,面积约占城市总体的10%~40%,极易形成雨
水径流。

受区域环境、降雨条件等因素影响,初期雨水水质往往较差,总悬浮固体、有机物含量较高,远超雨水回用水质标准。

因此,减少路面雨水径流、降低
市政雨水管网压力、减少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负荷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

减少路
面雨水径流可采用透水铺装路面的工程措施,以达到有效渗透并收集雨水的效果。

试验表明,全透水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可达4899mL/min,透水砖孔隙率为15%~20%时,渗水系数可达0.02cm/s。

不足的是,透水铺装的透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下降,部分区域的透水铺装使用两年后透水性能下降了68%。

故未来还需加
强延长透水铺装材料使用周期的研究。

此外,有研究发现经过透水铺装的径流雨
水中的悬浮物、总氮、总磷的含量较低,对COD、重金属、油类都有一定的去除
效果。

除此之外,建设生物滞留带也是一种常见工程举措,包括种植土-碎石绿
化带、植草沟、植被缓冲带、下凹式绿地等,通过滞留、过滤、渗透的方式去除
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在减缓雨水径流的同时净化雨水水质。

有研究发现,60m
长的植草沟对悬浮物、碳氢化合物和重金属的去除率分别为80%、75%、46%~67%;19m长的植被缓冲带可以去除74%的总磷、60%的总氮、58%的可溶性磷;将植被
缓冲带与市政排水系统结合,在地下1.2m处营造厌氧环境,可去除85%的磷酸盐。

滞留过程中雨水的水力停留时间越长、植被缓冲带长度越长、坡度越低、植被密
度越大,污染物去除效果越显著:停留10、18分钟的悬浮物去除率分别为74.4%、97.2%;缓冲带植被密度由2500束/m2增加到10000束/m2时,悬浮物的去除率将
提升4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交通运输需求不断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设计要求也越来
越高,不仅需要满足城市交通运行功能,还要与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相符。

因此,
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提高设计水平,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工程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柯忠.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现状及改进设计的措施[J].四川水泥,2020,26(12):277-278.
[2] 谢冰冰.某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工程的设计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20,17(06):110-112,116.
[3] 王爱针.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法及思路[J].江西建材,2020,31(07):65,67.
[4] 朱建民.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8):141-142.
[5] 齐琪.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现状及改进设计的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2(05):4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