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期末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期末资料
红色字体为答案或题目有改动部分,绿色字体为重复或题目错误部分
水文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中烘干法优点:准时;缺点:费时、费工。

2、入渗水的垂向分布从上到下分为饱和带、过渡带、水分传递带、
湿润带
3、降水要素有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面积、降水强度。

4、地球上的六大水体包括海洋、河流、冰川、湖泊
、沼泽和地下水;世界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四部分。

5、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有周期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区
域性。

6、地下水资源特征系统性宝贵性可恢复性复杂性
7、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大气降水、地下
水、冰川融水。

1、水循环的类型包括大循环、小循环和人为
水循环。

2、土壤干化过程划分为定常蒸发率阶段、蒸发率下降阶段、蒸
发率微弱阶段。

3、固定储存量是由人工调节储存量和永久储存量组
成。

4、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和冰雪融水
补给;前者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随雨量
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后者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随
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5、某一山丘区水资源总量为8000 m3,河川径流量为4500m3,地下水补
给量为3000 m3,则该区重复水量为 500 m3。

6、水资源总量计算中,水资源类型区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

7、地下水消耗量划分为: 天然消耗量和人为消耗量。

8、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有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
数理统计
9、按存在状态可将水中的物质分为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
质。

10、饮用水水质平均包水的物理性状评价、水中普通盐类评价、水
中有毒物质的限定、对细菌学指标的限定。

11、水质评价按评价时段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12、区域径流总量的计算方法主要代表站法、等值线法。

1. 入渗过程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2. 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
3. 蒸发分为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其中陆面蒸发又细分为土壤蒸
发和植物散发
4. 河口按地貌形态分三角洲河口和三角港河口;按咸淡水混合情
况分强混合型河口、缓混合型河口和弱混合型河
口。

5. 河口区潮汐的涨落过程分涨潮落潮流、涨潮涨潮流、落潮涨潮
流、落潮落潮流四个阶段。

6. 水文测站按目的和作用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实验站。

7. 水资源类型区中的山丘区包括一般山丘区、山间盆地区。

8. 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的水质指标指表示水中物质种类、成
分和数量界限。

9. 水质评价中供水水质评价可细分为含活饮用水评价、工业用水
评价、农业用水评价。

10. 溶质经流量指溶解物质随迁移的数量,包括离子径流量、生原
物质及胶体物质径流量、有机质径流。

1. 斗槽的类型按其水流补给的方向可分为顺流式斗槽、逆流式斗
槽、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双向式斗槽.
2. 地下水的贮存量分为容积贮存量;弹性贮存量;贮存量又可按
是否参与天然条件下的水的转换分
可变贮存量(又称调节储量) 、不变贮存量(永久储量或静储量)。

3.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海
拔高度,地形屏障等五项。

4.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通过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
程进行计算。

5. 成垢作用主要指影响传热、锅炉爆炸。

6. 入渗要素有入渗率,入渗能力,稳定入渗率。

\
7. 降水出现的原因,根据气流上升冷却的原因不同分为气旋雨
(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8.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和地
下水的人工补给。

9.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包括地下水资源储存量、补给量和
允许开采量等的计算。

10. 通过勘查应取得地下水水量评价所需的两类资料,一是边界条
件,一是各种有关参数。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对水面蒸发影响因素的叙述,下面正确的是(C )
A 与水汽压差成正比,与风速成正比,与太阳辐射成反比。

B 与温度正比,与水质成正比,与太阳辐射成反比。

C 与水汽压差成正比,与蒸发表面积(蒸发面形状)成反比,与温
度正比。

D 与水质成正比,与风速成正比,与温度反比。

2、我国蒸发量概况下面叙述错误的是(B )
A年总蒸发的地理分布与年降水量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大体相当。

B自西北向东南有明显的递减趋势。

C年总蒸发的年内变化与气象要素与太阳辐射的年内变化过程一致。

D夏季有明显的增强,全年最小蒸发量一般出现在12月及1月。

3、海水运动形式中具有大规模、较稳定、有规律的特点的是( D )
A、潮汐
B、潮流
C、波浪
D、洋流
4、下列不属于河流的水情要素的是(C )
A、流速
B、流量
C、水色
D、泥沙
5、水位观测的次数因季节不同而不同,水位相对稳定时每天__次,枯水
期每天__次,稳定封冻期几天观测1次,汛期每天观测__次,洪水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 A)
A.2,1,4
B.2,2,4 C2,1,2 D.1,2,4
6、下列不是弹性储存量的影响因素是(B )
A、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
B、含水层的给水度
C、承压含水层的承
压水头(m)D、承压含水层的分布面积(m3);
7、下列不是容积储存量的影响因素是(B )
A含水层的给水度 B、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
C、含水层厚度(m)
D、含水层的分布面积和含水层体积
(m3)
8、下列关于式子河、渠渗入补给量
说法错误的是:( A )
A、Q上、Q下—为上、下游降水入渗量
B、l—两测站间长
度;
C、L—计算河道或河段长度
D、λ—修正系数
9、.一般要求年的实测资料为样本.( D )
A.1—5
B.5—10
C.10—15
D.20—30
10、插补延展资料系列经常使用的方法是( A )
A.相关分析法
B.数值法
C.解析法
D.分析法
1、下列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湖泊是( C )
A、阻塞湖
B、火口湖
C、冰成湖
D、构造湖
2、分布在我国三江平原的沼泽,表面形状呈浅碟形,泥炭层薄,按照沼泽发育程度,它属于( B)
A、泥炭沼泽
B、低位沼泽
C、中位沼泽
D、高位沼泽
3、按成因可以将波浪分为( D )
①风浪②驻波③前进波④气压波⑤地震波⑥深水波⑦潮波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⑦
C、①②⑤⑦
D、①④⑤⑦
4、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径流类型的是( A )
A、过渡型
B、汇流型
C、缓流型
D、滞流型
5、饮用水水质评价中对水中有毒物质的限定不包括( D )
A.氟化物
B.氰化物
C.硝酸盐
D.硫酸盐
6、内梅罗根据计算结果,将水质分为三级,其中代表水质已经受到污染( A )
A.0.5≤Pij≤1
B. Pij>1
C.0.1≤Pij≤0.5
D.
Pij<0.1
7、以下不是一般化学性水质指标中所考虑的( A )
A.各种重金属
B.总含盐量
C.一般有机质
D.各种阳离子
8、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是一级保护水 ( B
)
A.一类水质
B.二类水质
C.三类水质
D.四类水质
9、饮用水水质评价对细菌学指标的限制中,细菌总数是根据水在下经24小时培养后,每毫升水中所含菌的总个数。

( D)
A. 15℃
B.20℃
C.25℃
D.37℃
10. 以下氧平衡指标中代表溶解氧( B )
A.COD B.DO C.BOD D.TOD
1.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不包括( A )
A土壤地下水含量B土壤结构C土壤色泽D地势
2. 我国水汽输送不存在以下哪个水汽源( D )。

A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B南海水汽流C孟加拉湾水汽流D北海道水汽流
3. 下列属于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的是( C )
①容水性②含水性③持水性④给水性⑤透水性⑥贮水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4. 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计频率小于( B )
A.60%
B.50%
C.40%
D.30
5. 某一分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当地河流径流量与入境水
量之和扣除相邻地区水协议规定的出境水量。

( C )
A.不应等于
B.不应小于
C.不应大于
D.不确定
6. 资料不足时,年径流量的推求首先要对资料系列进行提高
资料的代表性再计算正常年径流量( C )
A.分析 B考察. C.延长 D.收集
7. 关于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B )
A、Qq--渠系渗漏补给量
B、η--渠系利用系数
C、Qd--渠道引水量
D、
ν--修正系数
8. 关于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
A、Qu—容积贮存量
B、μe--弹性释水系数
C、F--含水层分布面积
D、H-
-承压含水层的压力水头高度
9. 某岩溶山区河川径流量为3000m3,地下水资源量为2000 m3,降
水量为1500 m3,则该区水资源总量为( B )
A、6500 m3
B、 5000 m3
C、4500 m3
D、3500
m3
10、经验频率曲线的正确绘制步骤是( C )
①按数学期望公式分别计算经验频率P
②收集逐年实测的年最大洪峰流量
③以年最大洪峰流量为纵坐标,经验频率P为横坐标,在频率格纸上点
绘经验频率点,然后用目估法通过点群中间绘制一条光滑曲线
④将年最大洪峰流量按大小递减次序重新排列,排列序号记为n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a) 关于我国上空水汽的收支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全国净输入水汽量折合平均水深为279mm;
B水汽主要从南部和西部边境进入,从东南输出;
C长江地区净输入量最大,依次为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区,华
北地区为正值区;
D经向输入占55.8%,纬向输入占44.2%;输出纬向占89.2%,经向
占10.8%。

b) 天然状态下的资源总量可定义为( B )
A. 河川径流量 B、大气降水量 C、地表水资源量 D、地表径
流量
3、下列不属于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是(D )
A、大气环流
B、地理纬度
C、海陆分布
D、大气温度
4、数值法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步骤的顺序是:( A )
①数学模型的选择②水文地质条件概化③计算域的离散④模型的识别与
检验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5、降水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分别是( A

A、必要条件有大气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和凝结核,充分条件有水蒸气遇
到冷空气(气温降低)。

B、必要条件有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气温降低),充分条件有大气中含有
足够的水分和凝结核。

C、必要条件有大气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充分条件有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气温降低)。

D、必要条件有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凝结核,充分条件有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气温降低)。

6、以下不是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是:( C )
A、土壤结构
B、土壤色泽
C、土壤肥沃度 D 、地势和糙度
7、区域地表水总量主要由组成。

( B )
①区域入境水量②区域自产水量③区域基本水量④ 区域地下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8、、水分循环的外在因素包括: ( C )
①太阳辐射(蒸发)②大气环流(水汽输送)③地球引力(降水)
④地表性质(径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水资源总量的评价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B )
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②不同频率的水资源总量
③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总量
④水资源总量的典型年内分值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周期性
B、不确定性
C、随机性
D、区域性
三、判断择(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的天然通道,例如沟通两洋的有麦哲伦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2、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暖流沿岸多雾,温度高。

(√ )3、在坡面流测验中,实验沟分水线应清楚,能汇集全部坡面来水,又便于布置观测仪器。

(× )4、当地下水开采量在不接受补给时,或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时,有一部分或全部天然调节储存量被看作人工调节储存量被开采利用。

(× )5、当地下水开采量大大超过地下水天然下降速度时,天然调节储存量就会转化为地下水径流量而被天然消耗掉。

(√ )6、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常小于50% 。

(√ )7、从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可知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时,地下水位仍高于河水位。

(× )8 、在天然条件下,一部分补给量蒸发消散,而多余的补给量暂时储存起来,即固定储存量,补给期过后再转化为天然排泄量被排出含水层。

(√ )9、前苏联于20世纪40年代,将地下水按四大储量(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分类,而且在较长时期是我国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

(√ )10、水量平衡分析的目的在于验证设计区域内个水体数量的计算精度,检查水资源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1、水位指某河水水面在某一时间的绝对高程,我国采用1956年黄
海海平面作为起算点。

(√)
2、在坡面流测验中,实验区的植被、土壤、坡度及水土流失应具
有代表性,可选在破碎断裂带构造和溶洞地方。

(× )
3、水资源类型中的平原区主要指一般平原区,也包括内陆闭合盆
地平原区,不含沙漠区。

(× )
4、冰川冰冻形成按性质可分为冷型成冰和暖型成冰,前者是渗侵
成冰的过程,后者是重结晶成冰过程。

(× )
5、大陆冰川运动以挤压流为主,而山岳冰川以重力流为主。

(√ )
6、等值线图法在使用时如流域面积较较大的那部分流域形心处的等值线的数值就可以代表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流域面积较小时,则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

(× )
7、入海水量模数法适用于有水量观测站的入海河道。

(× )
8、当开采量超过天然补给量时,一部分或全部天然调节储存量会被看做人工调节储存量开采利用。

(√ )
9. 资料充分时,将各年年径流量进行平均既可得到正常年径流量。

(√ )
10. 年径流量是指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 )(× )1. 降水的充分条件:大气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和凝结核,必要条件: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气温降低) 。

(√ )2.在无风或风力很小时,平均流速分布在水面以下0.6米深处,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以下1/3水深处。

(× ) 3.我国径流最多的季节是春季(3~5月),许多地区进入春汛时期。

(√ ) 4.水环境背景值只是一个相对值,可作为判别水体污染影响的参考比较指标。

( √ ) 5.将内梅罗为养鱼,农业用水定为水体第二类用途,其
j=2。

( × ) 6.氧平衡指标中,COD代表生物所需氧量。

( × ) 7.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10个。

(√ )8.通过综合水质指数法得到的水质指数值越低水质约好。

(× )9.水质评价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地表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质评价两种。

(× )10.在坡面流测验中,实验沟和径流小区的面积要满足研究单项水文因素和对比需要,因此越大越好。

(× )1、天然水二氧化碳独立存在时,表明水体处于还原环境。

(× )2、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评价中涉及到水中所含盐类成分,其最害的是钠盐,尤其以氯化钠危害最大。

(√ )3、水环境背景值只是一个相对值,可作为判别水体污染影响的参考比较指标。

(√ )4、将内梅罗为养鱼,农业用水定为水体第二类用途,其j=2 。

(× )5、氧平衡指标中,COD代表生物所需氧量。

(√ )6、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10个。

(√ )7、通过综合水质指数法得到的水质指数值越低水质约好。

(× )8、水质评价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地表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质评价两种。

(× )9、在坡面流测验中,实验沟和径流小区的面积要满足研究单项水文因素和对比需要,因此越大越好。

(× )10、单位时间内流过某断面的湿沙重量叫做输沙量。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水资源:1)广义水资源——指水圈里所有的水体。

2)狭义水资源
——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淡水湖泊和浅层地
下水。

2、极限深度:当潜水埋藏深度超出土壤毛管上升高度及植物根系
吸水深
度时,潜水蒸发量接近零,该潜水埋藏深度为极限埋深。

3、天然调节储存量:指一次降水或一个补给期中,含水层中最高与最
低水位之间的储存水。

4、设计年径流量:指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常用于修建取水构筑物及水库、闸坝、抽水站等水利工程时,为
了满足设计保证率时采用的。

5、降水:是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云中下降至地面的现象。

雨、雪、霰、雹等都是降水现象。

1、水资源管理: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
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

2、正常年径流量:指随着统计实测资料年数的增加,年径流量的均值
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

3、地下水:蓄存于岩石、松散堆积物和土壤孔隙、裂隙和溶隙中的
水。

4、土壤蒸发:土壤中所含水分以水汽的形式跃入大气的现象。

从本质
讲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

5、水体更替周期:是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
一次所需的时间。

1. 水环境本低值:水体未受人为活动直接影响后未受污染是的各种
组分值。

2. 冰川:指极地或高山地区由固态降水积累演化而成的沿地面缓慢
运动的巨大冰体。

3. .水文测站:指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
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4.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实测各年径流量的
均值。

5. 水污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的方面发展
的现象。

1. 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
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

2. 水质评价: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水质标准喝
评价方法队水体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定的过程。

3. .水文站网: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
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4. 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
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
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含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定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
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水量之差等于该时间段内区域(或水体)内
蓄水量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说收支是平衡
的。

五、简答题(4题,共25分)
1、研究海洋有什么意义?
答:研究海洋的意义:①海洋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②海洋资源
丰富;
③海洋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④海洋是国防建设的门户;
⑤注意海洋环境保护。

2、存在三个水汽源(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南海水汽流和孟加拉湾水汽流)、三条输入途径(西北水汽流自西北方向入境、南海水汽自粤闽沿海登陆北上、孟加拉湾水汽自北部湾入境),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答:存在三个水汽源(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南海水汽流和孟加拉湾水汽流)、三条输入途径(西北水汽流自西北方向入境、南海水汽自粤闽沿海登陆北上、孟加拉湾水汽自北部湾入境),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3、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哪几种?各特征的分析依据是什
么?(7分)
答: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径流的地区分布特征、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情况。

(3分)
分析依据:①地区分布特征采用平均年径流深和Cv等值线图(1分)
②径流的年际变化根据变差系数、极值比、丰枯周期等(1分)
③年内分配情况的分析依据有两种:1)若有较长期径流资料时:采用典型年法(时序分配法)进行年径流的年内分配计算。

(1分)2)若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采用水文比拟法移用参证站的典型年年内分配;也可根据各地区水文手册中的径流量年内典型分配率确定。

(1分)
4、比较有实测资料情况下与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计算步
骤。

答:比较有实测资料情况下与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计算步骤。

(1) 有实测资料情况下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步骤:
1) 分析实测资料有无代表性,对于少于20年的短系列资料必须
加以延展;
2) 计算经验频率绘制经验频率曲线;
3) 计算径流量均值及变差系数Cv和偏差系数Cs;
4) 用造线法确定理论频率曲线
5) 推求不同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二)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步骤:
1) 用前述的等值线图法或水文比拟法推求出平均年径流量及变差系
数Cv
2) 去Cs值为Cv值的某一倍数
3) 推求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1、简述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优缺点。

答: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优缺点
①无坝引水——适用于小城镇供水或农业灌溉用水:如都江堰
优点:工程简单,投资少,引水对河道综合影响小。

缺点:引水口受河道水位涨落影响,引水口河段受冲淤易变形,引水可靠性差。

②有坝引水——适用于大流量引水,应用广:
优点:引水不受河道水位大小影响。

缺点:会导致河床变形,影响航运和过鱼。

2、简述区域径流总量的主要计算方法。

答:①代表站法:在计算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站,根据多年观测资料,计算该测站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并经频率分析计算得出该
区域不同频率下的径流量。

然后根据观测站计算的结果,求出计算区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②等直线法:当计算区域缺乏实测资料,但包含计算区域在内的更大区域能提供足够的资料,可采用等值线法推求计算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原则分别是什么?
答: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1)地下水资源评价2)地下水水质评价3)开采技术条件评价;4)开采后果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1)“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2)利用储存量以外以丰补欠的调节平衡原则3)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5)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
4、简述水体更替周期特点?
答:①全球不同水体的更替周期都不相同。

②水体更替周期是反映水循环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水体水资源可利用的基本参数。

③更替周期长,反映水体参与自然循环比较冷淡;更替周期短,
反映水体参与自然循环比较活跃。

1. 水资源管理的任务(目的)及其具体体现?
答:水资源管理的任务(目的)——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即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水的需求,又使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具体体现在:
①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有效调控和有序开发水资源;
②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必须的可持续用水量和供水水源的永续性,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保护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④提高水环境控制和污染水资源化的水平;
⑤以法治水,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其能力建设。

2. 平均年径流量计算方法有哪几种?(6分)
答:①资料充分时,直接将各年年径流量进行平均得到正常年径流量;(2分)②资料不足时,通常采用相关分析法;(2分)③缺乏实测资料时,通常采用等值线图法和水文比拟法。

(2分)
3. 开采补给量是指什么?常见的情况有哪几种?
答:开采补给量(补充补给量):指开采条件下,除天然补给量外,尚能夺取的额外补给量。

常见的有下述四种情况:A.夺取地表水的补充量。

B.夺取相邻含水层的补充量。

C.夺取开采地段以外的补充量。

D.夺取消耗补充量。

4. 研究海洋有何意义?
答:研究海洋的意义:①海洋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②海洋资源丰富;
③海洋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④海洋是国防建设的门户;
⑤注意海洋环境保护。

1、 .在单位时间内,从含水层中开采的水量,并在开采期间能满足
哪些要求?
答:1)各取水点及区域动水位在设计范围内,总的出水量不减少。

2)水质、水温的变化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3)不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4)不影响邻近水源地的正常开采。

2、地下水资源评价有何特点?
答:1)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日趋完善和多样化——因为水文地质学科发展;近代数学方法和模型技术的引入;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地下水勘察信息多样化等。

2)定量计算的成果反馈到定性认识,实现研究实体的定性-定量-定性的过程。

3)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应用,既是选择数学模型,按数学模型要求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的依据,又是计算结果的一种完整的表达形式。

3、水循环机理是什么?
答:
(1) 水循环服从质量守衡定律。

整个循环过程保持着连续性,既没
有开始,也没有结尾.从实质上讲,水循环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而且存在于每一个环节。

(2)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水的三态转化
为水循环提供了前提条件;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循环
的路途、规模和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