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在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0期225
·临床监护·PICC置管在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张爱华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0 引言
儿童PICC置管难度大,由于儿童静脉特点的限制,许多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肥胖儿及静脉细小的患儿行PICC置管成功率低,使PICC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受到了局限[1],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为5例4-6岁的霍奇金淋巴瘤患儿成功行PICC置管,保证了患儿化疗的顺利进行。

现将置管及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5例患儿均为男性,4-6岁,因患霍奇金淋巴瘤而住院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为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2],而化疗药物对患儿的血管破坏性很大,经外周静脉很难完成患儿的全部疗程,加之患儿血管条件极差,无法经外周静脉完成化疗,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告知风险并征得同意后,结合患儿的配合情况给予了安全适当的镇静,成功进行了PICC置管,经胸部X线拍片定位确认导管位置良好。

2 操作方法
①协助患儿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使用超声仪评估患儿的血管状况并选择最佳穿刺血管及穿刺部位。

测量预置管长度及双侧上臂围。

待患儿进入安静状态。

②操作者手消毒、戴口罩、圆帽、手套,铺垫巾垫于患儿术肢下,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穿刺侧上肢皮肤。

75%酒精及0.5%碘伏棉球消毒各3遍待干,消毒范围为穿刺侧上肢整臂消毒。

③消毒完毕操作者脱手套,洗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更换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最大无菌屏障铺无菌治疗巾及孔巾覆盖,暴露穿刺点。

④助手协助打开和递送所有用物,将所有无菌用物置于术者无菌区内,30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 mL注射器抽肝素盐水,1 mL注射器抽利多卡因,置于无菌盘内备用,助手协助将无菌保护套套于超声探头上待用。

⑤扎止血带,使患儿静脉充盈。

⑥穿刺:预穿刺点处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回血后降低穿刺针角度,沿穿刺针送入导丝,松止血带,撤出穿刺钢针,在穿刺点处注射少许利多卡因后无菌刀片轻轻扩皮,将扩皮器连同插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撤出导丝及扩皮器,保留插管鞘在血管内,鞘内可见回血。

保持插管鞘的位置,将导管沿插管鞘缓慢匀速送入,同时助手协助患儿向穿刺侧转头并将下颌贴近肩部,以防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导管到达预定长度后助手协助患儿头恢复原位。

撤出插管鞘,离开穿刺点后撕裂插管鞘,30 mL注射器连接导管并回抽,见到回血后脉冲式冲管,超声探查患儿颈部血管,观察无导管异位至颈部血管后,撤出导管内支撑导丝。

⑦修剪体外导管长度,体外保留导管5 cm,并安装减压套筒及连接器,安装正压接头。

抽回血,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安装思乐扣固定导管,穿刺点覆盖2 cm×2 cm的纱布敷料,透明敷料覆盖导管及思乐扣,妥善固定。

在透明敷料下方边缘贴上记录穿刺日期及操作者姓名的标识,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⑧拍X 线胸部正位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与走行,书写操作记录及导管维护记录单。

⑨对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PICC置管后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按时进行PICC导管维护,预防置管后并发症。

3 结果
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PICC置管,使用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解决了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难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患儿整个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患儿的血管特点是细而且不明显,静脉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对血管损伤大,穿刺次数越多,血管损伤的发生率越高[3],造成患儿置管成功率低,导致输液治疗困难,特别是恶性肿瘤患儿,其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而化疗药物对血管破坏性很大。

该5例患儿均为恶性淋巴瘤,需要进行化疗,但由于患儿血管条件极差,化疗存在很大困难,若行CVC置管,其风险大,导管保留时间也短,要想完成全部疗程需要反复多次置管,会增加患儿痛苦,而且并发症多。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是目前广泛应用的PICC穿刺技术,由于使用血管超声仪辅助穿刺时需要患者十分配合,穿刺肢体不能活动。

而小儿由于年龄特点难以很好地进行配合,即便是护士将患儿肘关节和腕关节固定住,也很难做到穿刺部位肢体不活动,所以结合患儿的情况给予安全适当的镇静,以便于置管操作。

PICC相对于CVC(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可在体内保留一年),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安全,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和破坏,有效的保护血管,避免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

达到了一针穿刺满足患儿全部治疗需要的效果,保证了患儿化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安全。

不仅减轻了患儿的治疗痛苦,减轻患儿家长的精神痛苦,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可靠途径。

由于患儿小,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的讲解和落实存在困难,需要家属的悉心照护,防止导管的脱出和损伤。

参考文献
[1] 陆亚红,蒋婉丽,诸纪华.改良塞丁格技术在98例PICC置管患儿
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04-705.
[2] 刘素,马静,岳园芳,等.14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疗效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1):20-23. [3] 尹艳,李素芳,付勤,等.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
用[J].护理学报,2012,19(13):47-49.
摘要:目的总结5例小儿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的方法和使用导管完成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及置管方法,并结合患儿在置管时的配合情况给予安全适当的镇静,以便于置管操作。

结果 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PICC置管,使用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PICC置管在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能达到一针穿刺满足患儿全部治疗过程的效果,不仅减轻了患儿的治疗痛苦,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精神痛苦,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条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可靠的途径,保证了患儿化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安全。

关键词:PICC置管;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治疗途径;安全有效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ki.1671-3141.2018.40.187
本文引用格式:张爱华.PICC置管在小儿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