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第7课《铸 剑》第2课时(语文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铸剑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仇雠.(chóu)雉堞.(dié)鸱鸮.(xiāo)
B.莠.民(xiù) 奋袂.(mèi) 打诨.(hùn)
C.咻咻.(xiū) 汶汶.乡(mén) 悢悢.(liànɡ)
D.迥.然(jiǒnɡ) 互相.(xiānɡ) 铭.记(mí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煅炼毛骨束然不共戴天
B.奔驰不暇计较附和
C.暴躁脉搏辩论
D.辨别臂膊狭路相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意志坚定,那么外界再怎么影响,也是无济于
...事。
B.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
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
C.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不可估量
....的地位。
D.我国古代许多学者埋头治学,励精图治
....,为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遗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环视全球,关于当下不少国际化大都市都在刻意打造浓郁的城市体育氛围,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以及由他们引致的资本、技术和信息。
B.“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
C.要想抵制“三俗”情况,必须改变文艺创作一味娱乐化的趋势,重视人文关怀,提倡心灵阅读;还应关注一些媒体的“稚化”现象。
D.很多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搞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二、文本阅读(13分)
阅读文中关于描写眉间尺的部分,回答5~8题。
5.眉间尺的母亲最初为什么认为眉间尺“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从课文第一部分中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眉间尺的性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眉间尺的性格是否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是什么使他发生了改变?(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性情改变后的眉间尺是否足以担当替父报仇的重任?(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
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
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
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
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
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脸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
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
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
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
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子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
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
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
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了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
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9.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0.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1.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鲜明对照,请分条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2.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语言运用(9分)
13.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5分)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
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4分)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1.B[“莠”读yǒu。
]
2.A[煅—锻,束—悚。
]
3.C[A项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无裨益,没有什么帮助。
B项永垂不朽:多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流传后世永不磨灭,此句用来陈述“悲惨的故事”不当;“千古流芳”也用得不当。
D项励精图治:多用于形容人想治理好国家,或设法把事业干好。
]
4.B[A项因错用介词“关于”而导致本句缺少主语,应删去“关于”;C项“抵制”与后面的“情况”搭配不当,可把“情况”改为“现象”;D项此句中的“然而”表示下半句话是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则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可改为“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
5.因为母亲认为眉间尺的“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
6.在眉间尺的性情中,既有疾恶如仇的一面,又有软弱优柔的一面,而且他还缺少彻底惩处坏人的决心。
比如作品写到眉间尺在对待老鼠的事情上表现出一系列矛盾的心理。
7.随着情节的展开,眉间尺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变化,促使他产生如此变化的,有母亲对他优柔寡断无改变的失望,也有父亲被大王杀害的悲壮。
8.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当眉间尺在城里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他虽然勇气十足,但显得有些莽撞,特别是与那些围观的闲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眉间尺显得缺少与“看客”打交道的经验,有些手足无措。
所以,他还不足以担当重任。
9.特点:繁华热闹。
作用: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剃刀侠艺高人胆大。
10.①瘦老头儿荡刀。
②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并“呼噜呼噜”睡。
③剃头后老师傅又找几刀。
④上马后,小卒子问蓝翎爷,蓝翎爷不出声。
11.①形体上: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却是年老体瘦。
②身份地位上: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薄。
③处世态度上: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
12.①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
②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
③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
④散发出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
13.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
不仅要要求高度概括以适应字数要求,还要注意单句,排列好定语的顺序。
14.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让它滋润世间万物。
花是春天的使者,让它装扮城市乡村。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
注意要语意连贯,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表现环保主题。
入门四问
述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