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4 千年积淀的自然人文特质
林:林盘是由蜀水文化产生的川西 农耕文化的代表,是移民历史的物质形 态表现。林盘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的理想状态,是成都平原生态系统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
田:成都平原是全国的7块优质耕 地之一。由于90%是水田被称为“陆 海”,是重要的生态湿地。
100000
90000
80000 500 70000 450 60000 400
50000 350
40000 300
30000 250
20000 200
10000 150 100
0
50
0
491 447
部分城市拥有世界500强机构数(2008)
181 160 120 113 68 24 20
1
2
3
4
5
20
2.2 人口和城镇化前景展望
2.2.1 成都在西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成都位于人口胡焕庸线上,是西部人口稀疏区中最适宜人居的中心 城市,未来必然要在承载西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成都
21
2.2 人口和城镇化前景展望
2.2.1 成都在西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2008年四川出现人口的拐点,省域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作为西部 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成都在促进人口回流,减轻沿海地区人口压 力方面作用巨大。
2008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图
成都 昆明 西安 重庆
40
0
10
20
30
4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8
520000000000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1 中西部领先的城市实力
- 与东部差距最小的中西部城市。 - 中西部规模最大的金融总部中心。 - 中西部唯一入围全球服务外包新兴
城市50强的城市。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西博会上的讲话: 要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 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经济增长极。
5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梯度发展到东西联动
2.2 高速交通体系加速推进
- 史无前例的国家高铁体系 正在快速展开,从而大大 中亚、西亚、欧洲
4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梯度发展到东西联动
2.1 西部地区的新定位
- 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 平将是新时期国家开发开放的 战略重点。
- 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关中经济区规划的批复 、成渝经济区规划等一系列国 家战略政策的密集投放,预示 着国家沿海和内陆的关系正在 从传统的东西两级梯度到东西 联动引领转变。
区域门户枢纽
功能发展重点 服务型:科技服务、服务外包、信息枢纽、生物技术 制造型: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生物医药 创意工业:创意工业设计、创意工业品制造 创意农业:创意农产品种植、创意农业总部、乡村旅游、农业科研 观光游览区、休闲度假区、大型主题乐园 组织服务中心、奢侈时尚消费、酒店服务 创意设计、传媒娱乐、影视动漫、竞技体育、文学与艺术品创作 金融:银行保险、投资管理、金融交易市场、金融后台服务 商业贸易:高档消费中心、大型商贸中心 区域总部:企业总部、大区级企业运营中心 运筹服务:法律、广告、审计、策划等专业服务中心、商务流程外包基地 国际客运枢纽:洲际客运门户(航空)+区域客运枢纽(综合) 国际货运枢纽:洲际物流门户(航空、铁路)+区域物流枢纽(综合)
全球服务外包新兴城市50强中的中国城市
成都与部分主要城市指标对比
140000000 120000000
市域GDP 市域人均GDP
市区GDP 市区人均GDP(2007)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珠三角地区
6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梯度发展到东西联动
2.3 梯度发展的传统模式面临打破
- 国家空间发展转型:从依赖沿海带动转向构建均衡的国土开发格局。
京津冀城镇群
成渝城镇群
长三角城镇群
珠三角城镇群
7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3 面向欧亚腹地的枢纽地位
- 中国距离西部边境最近的国家级 交通枢纽,面向中亚、南亚甚至 欧洲等方向的枢纽中心。
2.1 目标与定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2.2 人口与城镇化前景展望 2.3 创新驱动战略 2.4 扩大开放战略 2.5 区域联动战略 2.6 城乡一体战略
2.1 总体定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2.1.1 功能提升,从省域中心到世界城市
战略功能 国家创新基地
国际旅游目的地 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区域总部金融中心
城镇人口现状图
23
2.2 人口和城镇化前景展望
2.2.2 成都未来将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 省域人口向成都持续集聚,成都常住人口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 12.3%上升至2008年的15.6%,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
- 从目前来看,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四川省内,流动人口规模总体 较小。伴随内陆开放,未来成都有可能像2000年之后的北京,进入 外来人口激增期。
19
2.1 总体定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2.1.2 路径创新,从统筹先锋到田园都会
- 有机组群的大型城市 - 社会和谐的宜居典范 - 古今辉映的现代田园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综合承 载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 城市群,使其成为拉动内 需的重要增长极。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 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 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 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
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20
第一章 背景与任务
1.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2.国家战略的大布局:从梯度发展到东西联动 3.成都实现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4.成都发展的新任务: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人均GDP
人)
(亿元) (元)
7816
7195
9205
2205
2061
9347
2981
3674
12325
3915
4811
12289
1544
1775
11496
742
633
8531
1220
1202
9816
10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2 得天独厚的腹地资源支撑
- 西部是世界级的自然人文遗产密 集区。
13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4 千年积淀的自然人文特质
以龙门山为源,龙泉山为屏障,水系为廊道,都江堰、新津及金堂 为战略节点, 林盘和农田为生态细胞,水系为脉络的湿地网络基质 的山水田林生态格局。
林盘细胞
龙门山
镇为中心的林 盘聚集单元

14区县
成都主城区
龙泉山
14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5 六年推进的城乡统筹实践
- 天人合一的东方田园:数千年道法自然的人工改造,形成了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田园生态系统,孕育了“山、水、田、林”的独特格局。
山:龙门山是成都平原的物质与文化的发源地,是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过渡带。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 保护区。龙泉山是成都平原东侧的天然屏障,是成都的 “绿肺” 。
水: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是成都经济的命脉,是城 市社会结构的枢纽。造就了成都特色鲜明的“水文化”特 色格局。
- 面向北部是国家级的科技力量储 备和尖端工业体系。
中国部分城市周边世界遗产数对比
8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自然双遗产
6
4
2
0 成都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昆明
11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4 千年积淀的自然人文特质
- 多源交融的千年文化:崇尚自然的道教文化、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 丰富多元的工商文化、兼收并蓄的府河文化。
1.1 经济格局趋向多极化
- 全球化、信息化推动国际分 工深化调整,世界经济一体 化程度不断提升。从世界城 市数量来看: GaWC研究提出 的世界城市数量从1998年的 55个增加到2008年的136个。
- 美国与西欧占据绝对主导的 局面正在被扭转,全球多极 化格局逐步形成:东南亚、 东欧、中东和南美等新兴经 济体迅速提升。
- 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和陆路交通 枢纽。
单位:人次 单位:人次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
2008年中国机场货运吞吐量排名图
成都 昆明 重庆 西安
10
20
3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60,000,000 50,000,000 40,000,000 30,000,000 20,000,000 235
8220 8200
8208
8180
8160
8140
8120
8100
8080
8060
2000 2005
8169
8127
8138
2006 2007 2008
22
2.2 人口和城镇化前景展望
2.2.2 成都未来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 成都在省内首位度极高,仅就成都平 原城镇群来看,该项指标远远高于其 他城镇群。
提出三集中
把农民身份转变建 立在生产、生活、 居住方式的转变上, 积极推进工业向园 区集中、土地向业 主集中、农民向城 镇集中
2007年

全域成都
建立健全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 权登记等,推动农村资产资 本化。加快推进在城乡规划、 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 “六个一体化”。
Sassen-世界城市排名(2008)
经济 体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2008年GDP (万亿$)
14.26 18.39 4.9 4.4
世界城市数量(个)
1998年(GaWC)
2008(GaWC) 2008(Sassen)
11
17
11
21
46
26
2
1
2
2
4
5
16
4.成都发展的新任务: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
GaWC世界城市体系(1998-2008)
3
1.全球格局的新趋势:多极化和多元化
1.2 世界城市功能取向 和区位选择多元化
- 世界城市的核心功能 正在从产品输出,向 资本输出及知识与文 化输出转变。
- 伴随着功能和生产方 式的转变,世界城市 的空间选择从沿海向 内陆逐步延伸。
- 知识经济比重与内陆 世界城市的数量具有 突出的正相关联系。
降低西部的流通成本和时
间,显著缩小西部相对于
东部的区位劣势。
- 成都8小时通江达海的规划 对外交通体系,形成至周 边省会城市兰州、西安、 昆明、武汉4小时交通圈; 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欧亚大陆桥
西藏
兰州 西安
成都 昆明
武汉 贵阳
京津冀地区 长三角地区
角、环北部湾地区8小时交 通圈。
南亚、东南亚 环北部湾地区
- 从三集中到“土地确权和六个一体化”,成都为未来实现城乡融 合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和设施基础:是全国唯一率先推动城乡统筹 改革的大城市,也是唯一有效控制了城乡收入扩大的大城市。针 对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坚持不懈地实 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
2003年 起点
2004年
6
7
89 9
3.成都跨越的基础和优势
3.2 人口规模最大、综合竞争力最 强的双核城镇群
- 西部规模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 的双核城镇群。
城镇群
成渝 关中 武汉 中原 滇中 贵阳 北部湾
面积 万k㎡ 17.2 5.5 5.3 5.7 9.6 2.5 4.25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
总人口(万 GDP
名称 中原城市群 成都市平原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塘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辽东半岛城市群
首位度 1.7 5.2 2.7 4.8 2.7 1.04 1.5 1.2 1.78
四城市指数 0.7 2.2 1.4 1.95 1.3 0.5 0.91 0.52 0.83
4.2 创新内陆发展路径
- 基于城乡统筹的国家要求,考虑生态保护、交通成本的现实约束, 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无法复制以低成本和规模优势取胜的沿海发 展模式,
- 必须通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面向世 界未来趋势,创新发展路径,为世界价值观和发展观贡献新模式和 新范本。
17
第二章 目标与战略
15
4.成都发展的新任务: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
4.1 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 中国需要更多城市进入世界体系, 以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构建更 加均衡的国土格局。
- 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必须加 快内陆开放的步伐,为构建面向全 球的国土格局发挥出应有作用。
- Sassen教授2008年提出的世界城市 体系中有5座中国城市,其中已经 包括了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