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年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
大纲号:10022104学分:4.5学时:72 执笔人:黄锦安审订人:钱建平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我校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

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数字电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初步的实验技能。

2. 基本要求
(1) 掌握参考方向,等效二端网络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直流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3) 掌握线性电路瞬态过程的分析方法;
(4) 掌握交流线性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5) 掌握二端口网络以及含多端元件电路的分析方法;
(6) 掌握网络图论的基本知识;
(7) 掌握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8) 正确地使用常用电工测量仪表和仪器,具有初步的实验技能。

1
1.1.2集总电路
1.2
1.3.3能量
1.4
1.5.3★理想电流源及其基本性质
1.5.4
1.6
3.1.2 KCL和KVL方程的独立性
3.2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3.2.1 △一般电路的网孔法
3.2.2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网孔法
3.2.3 ★含受控源支路的网孔法
3.2.4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回路法
3.3 节点电压法
3.3.1 △一般电路的节点法
3.3.2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法
3.3.3 ★含受控源支路的节点法
4 电路定理
4.1
4.1.1 叠加定理及计算电路的叠加法
4.1.2 ★含受控源电路的叠加法
4.2 替代定理
4.2.1 替代定理及其应用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3.2 △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4.3.3 ★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4.4 特勒根定理
4.4.1 特勒根定理
4.4.2 特勒根定理的使用
4.5 对偶原理
4.5.1 对偶原理。

5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5.1 电容元件
5.1.1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5.1.2 电容元件的储能
5.2 电感元件
5.2.1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5.2.2 电感元件的储能
5.3 一阶电路
5.3.1 一阶电路及其电路方程
5.4 电路的初始条件
5.4.1 换路定则
5.4.2 △电路初始条件的计算
5.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5.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及其计算
5.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6.1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及其计算
5.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7.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其计算
5.8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8.1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8.2 △利用三要素法求解直流一阶电路的瞬态过程
5.9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9.1 一阶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
5.9.2 ★利用阶跃响应求分段常数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5.10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5.10.1 一阶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
5.11 卷积
5.11.1 卷积
5.11.2 利用卷积求任意激励下电路的响应5.12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12.1 二阶电路的方程
5.12.2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13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5.13.1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13.2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6 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6.1 正弦量
6.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6.1.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6.2 正弦量的有效值
6.2.1 正弦量的有效值
6.3 相量法的基本概念
6.3.1 △相量
6.3.2 正弦量与相量的关系
6.3.3 相量法的基本概念
6.4 基尔霍夫定律和R、L、C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6.4.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2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6.4.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6.4.4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7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1
7.1.1 阻抗及其求取
7.1.2 导纳及其求取
7.1.3 阻抗和导纳的等效互换
7.2
7.2.1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7.2.2 导纳的并联和串联
7.2.3 △电路的相量图
7.2.4 ★利用相量法辅助电路分析
7.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7.3.1 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7.3.2 正弦稳态电路的复功率
7.3.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其提高
7.4 正弦稳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7.4.1 △正弦稳态电路计算的网孔法、节点法、戴维南定理的分析方法等
7.5 最大平均功率的传输
7.5.1 共轭匹配时的条件及最大功率计算7.5.2 模匹配时的条件及最大功率计算
7.6 正弦稳态电路的谐振
7.6.1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及其特点、谐振曲线
7.6.2 GCL并联电路的谐振及其特点
7.6.3 RL串联与C并联电路的谐振
8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8.1 互感
8.1.1 互感
8.1.2 △同名端
8.1.3 △一对耦合电感同时有电流流入时的伏安关系
8.2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
8.2.1 一对耦合电感的串联
8.2.2 一对耦合电感的并联
12 二端口网络和多端元件12.1
12.1.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