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S(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急诊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急诊医学是反映临床医学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不适合急诊的临床实习,严重地影响了急诊医学教学质量[1]。
由于目前医学生临床实践日益受到局限,模拟教学应运而生,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教学,ALS模拟人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及考核的方式,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而正确的临床思维,减少医疗事故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在急诊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2]。
1目前急诊教学的现状
1.1国内急诊医学课程的现状分析目前,所有的医学院校均开设了《急诊医学》,现阶段《急诊医学》课程安排,各院校及各专业之间也不尽相同。
多数院校教学形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操作和见习时间较少,教学缺乏急诊医学专业特点,急救技能的训练少,易导致毕业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如何开展急诊医学的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的热点和难点。
1.2教学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医学教育最突出的困难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生的成长要经过理论学习、见习、临床实践以及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等多个阶段。
随着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化,各级医院功能的定位,使得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短缺,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大大减少,没有足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医学生难以转化成为临床医师。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转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医学院校基础建设和教学资源有所改变。
但临床教学环节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临床教学基地的规模没有增加,导致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3]。
1.3患者维权意识加强,有拒绝教学示范的权利虽然使学生接触患者有利于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但采用真正的患者做实习”道具”,让1名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医学生接触患者本身就不利于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的教育[4]。
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就让学生接触患者,并介入治疗,甚至为了教学需要,有些患者还需要接受反复检查,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和不便。
1.4医德教育薄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各国高等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即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及基本素质[4]。
多年来,在我国的临床实践教学中,缺乏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及伦理与医患之间沟通的技艺内容与项目,是医学生步入临床实践中的最大障碍,也是临床教学的瓶颈。
1.5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仍沿袭着教师主导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采用真实的患者作为考核平台,违背了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原则,常常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并且由于患者病情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考核
标准不统一,综合能力考核无法保证客观性、公正性。
2加强临床急救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急诊医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加强本科学习期间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训练,以保证每位学生动手能力能够在有限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
然而,随着《执业医师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民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患者有拒绝教学示范的权利,这使得医学生的临床实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5]。
在带教老师的努力下,相当多的患者只选择性地接受有限的床边教学科目,使得医学生很难在患者身上得到直接实践的机会。
为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探索临床急救技能训练模式,做好”实战”模拟培训非常必要。
近年来,国内外己有医(学)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及各类仿真模型全方位地综合模拟患者救治系统并建立虚拟教学培训系统,内容涉及各临床主要学科的操作技能,使处于实习阶段或刚毕业的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基本技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3高级生命支持(ALS)模拟人在急诊教学方面的优势[6]
ALS模拟人可对临床干预、教师控制以及复杂的预设的病例作出响应,以有效地练习诊断和治疗;具有自主呼吸、气道控制、语音、声音、ECG 和许多其它临床特征,预先设定的病例提供标准化的培训,自定的病例和老师实时控制让培训能符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具有灵活的模拟人平台,有多种模块提供广泛的培训,包括CPR,ACLS,NBC(核生化),创伤,出血控制和在现场急救,搬运和院内设定;逼真的正常和异常心音,呼吸音和肠鸣音,加强模拟培训的逼真性,并让学生们练习临床上不可能反复演示的罕见和危重的病例,提高学生诊断与急救动手能力。
而高级生命支持(ALS)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体现出其优点:①不影响患者的安全和隐私;②允许错误的判断及不正确的技术操作;③可重复地操作和模拟不同的病情,练习侵入性操作时没有任何危险;④可以使用各类临床仪器及设备;⑤学生可反复进行操作练习;⑥带有检测和考试系统,有利于评估训练效果;⑦可以模拟临床难以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并学习应急处理。
4 ALS模拟人在临床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4.1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医学模拟教育可以使得基础教学、临床教学以及临床实践相互渗透。
学生可以利用标准化患者和模拟系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训练学生接触患者并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借助生理驱动模拟系统了解”患者”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
将临床技能操作结合模拟诊疗应用于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拟定考核项目和考试模式,细化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考核与评价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4.2急诊医学中高仿真模拟急救训练急诊医学是高风险学科,要求医师除具备急诊医学知识和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抢救技能外,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
力、准确地应急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必须确保医护人员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所实施的每一步措施都迅速有效。
利用高级生命支持模拟系统进行训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出符合逻辑的临床体征,并通过模拟监测显示生理参数,对治疗措施做出应有的反应。
我院于2012年开展了急诊医学ALS模拟人教学工作,对初、中、高级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模拟及电除颤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结论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迅速、时间性强、应急性高,是在瞬间决定患者生死存亡的能动性工作。
在急诊临床带教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实习医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在诊治和病情观察上,要求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迅速的判断与处理能力,在掌握基本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稳、准、快,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急诊特色。
而学生的急救能力和素质水平,有赖于各科理论基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必须要通过各种实践锻炼才能提高。
目前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下,相当部分学生实际能力低。
学生进入急诊临床实习时,面对急危重患者和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环境,常感慌乱而不知所措。
因此进行抢救和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时,考虑到学生能力和经验的缺乏以及患者的安全需要,不能让他们第一处理,理论和实践较难结合。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高端模拟系统训练和抢救模拟演习,使实习医生直接参与”抢救工作”,处理”各类问题”,亲自操作并使用各种抢救仪器,体验到类似于真实的经历,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获取能力的欲望,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加强理解,增强记忆,一旦临床实践中出现这些”情况”会更容易被理解和处理,是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使实习医生尽快适应急诊环境,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初步掌握常见急救原则,增强急救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无论将来是否到急诊科工作,其掌握的现代急救技能和特有的反应能力都会使其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长远,秦俭.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
[1]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2]施楚君,陈葵,许杰州,等.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
[3]王天龙,薛纪秀,刘清海,等.高仿真人模拟危重症事件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
[4]王小平,MartinS.Mok,李雅兰等.高级综合模拟人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教学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3).
[5]于春江.关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J].中华医院管理,2001,17(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