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和CO2气体红外光谱技术在火灾早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二氧化碳及碳氧同位素红外吸收光谱
二氧化碳及碳氧同位素红外吸收光谱
CO2
12C16O2
13C16O2
16O12C18O
16O12C17O
16O13C18O
16O13C17O
18O12C18O
17O12C18O
基于TDLAS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方法进行气体浓度检测分析。
深圳唯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德国nanoplus激光器(近红外DFB 激光器、中红外ICL激光器、QCL激光器)。
从760nm 至 6000nm 范围内,任意中心波长的激光器。
实现常见气体,特殊气体的任意红外吸收峰波长。
同时,提供多种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铟砷探测器、铟镓砷探测器,碲镉汞探测器),可覆盖整个红外波段。
特别是在极低浓度的同位素检测方面应用,有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
特别适合医疗检测、呼气分析、空间探测、极端环境监测、传统工业过程控制、大气痕量气体检测、食品与医药生产检测、燃烧排放分析、安全防爆等等场合。
红外鉴定二氧化碳
红外鉴定二氧化碳引言:红外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检测物质的红外吸收谱图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在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中,红外鉴定二氧化碳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红外鉴定二氧化碳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红外鉴定二氧化碳的原理红外鉴定二氧化碳的原理基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
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其中碳-氧键和碳-氧键呈线性排列。
在红外光谱区域,二氧化碳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氧键发生振动,导致红外光的能量被吸收。
通过测量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强度和波数,可以确定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红外鉴定二氧化碳的应用1. 环境监测:红外鉴定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通过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政策。
此外,红外鉴定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监测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 空气质量监测:红外鉴定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空气质量监测。
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中,检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评估空气的新鲜程度,帮助人们判断是否需要通风换气。
在室外空气质量监测中,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评估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红外鉴定二氧化碳的优势1. 非接触式检测:红外鉴定二氧化碳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不需要样品与仪器直接接触,避免了污染和损坏样品的可能性。
2. 快速准确:红外鉴定二氧化碳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通过红外光谱的扫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3. 高灵敏度:红外鉴定二氧化碳可以在低浓度范围内进行检测,灵敏度高。
这对于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红外鉴定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
通过测量样品中二氧化碳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二氧化碳的含量。
煤氧化过程中CO生成机理的原位红外实验研究
煤氧化过程中CO生成机理的原位红外实验研究王涌宇;邬剑明;王俊峰;张玉龙;唐一博【摘要】为了明确煤氧化过程中CO的生成机理与生成途径,利用红外光谱仪与原位反应池,研究了煤低温氧化过程中,醛基、酮基与醌基3种官能团与CO产生规律的关联性,并对3种CO前驱体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煤在不同氧化阶段的CO是由不同的前驱体生成;3种CO前驱体生成的表观活化能值均小于CO释放活化能,CO前驱体生成反应速率大于CO前驱体分解反应速率;在煤低温初始氧化阶段,对于变质程度较低的褐煤,酮类化合物为生成CO的主要前驱体,而在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中,CO释放的主要前驱体为醌类化合物.当煤体温度升高至80℃,醛基、酮基与醌基3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共同作为煤氧化生成CO的前驱体,当煤体温度高于150℃,醛类化合物为生成CO的前驱体,与煤种无关.【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6(041)002【总页数】7页(P451-457)【关键词】煤;低温氧化;CO前驱体;原位红外;生成机理【作者】王涌宇;邬剑明;王俊峰;张玉龙;唐一博【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52.2煤炭自燃是煤矿开采和储运过程中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煤氧化自燃过程伴随着各种气相产物的产生[1-2]。
通过研究气相产物特别是CO的氧化分解过程,有助于揭开煤氧化自燃机理。
Wang,H.H.等发现α位亚甲基或者与—OR相连的亚甲基首先被氧化,容易进一步分解为羰基、羧酸等活性官能团[3-4]。
Baris K等根据活性官能团的特性认为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就是释放CO2和CO前驱体,羧酸分解会生成CO2,羰基化合物的分解会释放CO[5-6]。
一氧化碳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
一氧化碳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O。
CO分子由一根碳-氧双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线性分子结构。
由于CO分子具有极性,它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谱,产生吸收峰。
一氧化碳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2000到2200 cm-1的波数范围内,对应的波长约为4.5到5微米。
在这个范围内,CO分子可以吸收红外光谱中的部分能量,导致红外光谱出现吸收峰。
CO分子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主要是由于碳-氧双键振动引起的。
在红外光谱中,分子的振动有三种类型: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
对于CO分子来说,最主要的是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CO分子的伸缩振动是由于碳-氧双键的拉伸和收缩引起的。
这种振动在红外光谱中以一个吸收峰的形式出现。
CO分子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2143 cm-1处,对应的波长约为4.67微米。
这是CO分子在红外光谱中最强的吸收峰之一,也是识别CO分子的重要标志。
CO分子的弯曲振动是由于碳和氧原子之间的受力引起的。
由于CO分子是线性分子,所以弯曲振动只发生在分子的两端。
这种振动在红外光谱中以两个吸收峰的形式出现。
其中一个吸收峰位于1970 cm-1处,对应的波长约为5.08微米;另一个吸收峰位于2160 cm-1处,对应的波长约为4.63微米。
这两个吸收峰的强度相对较弱,但仍然可以用来识别CO分子。
除了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外,CO分子还有扭转振动。
CO分子的扭转振动主要发生在碳和氧原子之间。
由于CO分子是线性分子,所以扭转振动只发生在分子的两端。
这种振动在红外光谱中以一个吸收峰的形式出现。
这个吸收峰位于667 cm-1处,对应的波长约为14.99微米。
扭转振动吸收峰的强度相对较弱,但仍然可以用来检测CO分子。
总结起来,一氧化碳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主要集中在2000到2200cm-1的波数范围内,对应的波长约为4.5到5微米。
CO气体传感器在火灾探测中的应用
( o eeo Mehncl n i ei tA tn ino Huqa nvsy Q n To 60 1 C ia C l g f c ai E gn r ga i uoml f a i l a e n n o oU i i , -nh u3 21 , h ) et n
维普资讯
20 0 6正
仪 表 技 术 与 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 器
I s u n T c nq e a d S n o n t me t e h iu n e s r r
2 0 06
No. 6
第 6期
C 气体 传 感 器在 火 灾 探 测 中 的应 用 O
d t t n i t rvd atrrs o s o r l i hl rvdn etrn i n e aam ee i s o p o i efse e p n e t e r w i p iig b t us c lr i co a fe e o e a mmu i o ae o a y o e ee tr ,A O n t c mp rd t n t rd tcos s t y h C e s r t e p p rit d c s te p icp e h p h a o ,h n et a o tts 8 l 8 h td rn s te d c cin meh d O sn o ,h a e r u e r ii ,t e a p c f n te i v s g t n s u 8 we 8 te s y t d :h e e t to no h n i i i a l u e o b sd o h t c u t e r rs e t s o y. a e n p oo o si t oy o p c o c p a ch r
co co2检查器原理
co co2检查器原理
二氧化碳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源吸收原理。
不同的气体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而二氧化碳对红外线敏感,波长为4.26μm。
在二氧化碳检测器中,待测气体被吸入测量室,测量室的一端装有光源,另一端装有过滤器和检测器。
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检测器则测量通过测量室的光通量。
检测器接收的光通量取决于环境中待测气体的浓度。
因此,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就可以准确测量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这种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很好,可以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
此外,这种检测器还具有以下优点:
1. 测量精度高,数据稳定可靠。
2. 内置温度补偿传感器,可以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具有自动储存功能,用户可以随时查阅历史数据。
所以,这种二氧化碳检测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中,如需要实时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等领域,以避免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基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研究
基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研究近年来,气体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安全保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基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由于其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等特点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是基于分子物质对红外辐射产生吸收和发射的原理进行气体检测的一种方法。
红外激光可以通过调整其波长,选择适合被检测气体的特征吸收线,从而实现气体的精确检测。
对于大气环境中常见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量测量结果。
此外,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还具有实时性强、非接触式探测等优点,在被检测物质浓度变化较快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在构建基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时,一般包括光源、光学系统、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等组成部分。
光源是红外激光的产生装置,常用的有半导体激光器、红外激光二极管等。
光学系统的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激光通过聚焦、分束等方式将其引导到检测区域。
探测器是光信号的接收器,将光强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部分则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气体浓度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工业安全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如苯、甲醛等。
通过布置红外激光吸收光谱传感器,可以及时监测这些有害气体的浓度,当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保障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
同时,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
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会导致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
通过在定点或移动设备上部署气体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虽然基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应用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红外激光吸收光谱系统成本高、体积大,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
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中的运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中的运用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检测技术。
它利用气体分子的振动、转动和伸缩等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的组成和浓度,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响应和实时监测等优点。
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监测环境空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火灾烟雾中的有毒气体等。
在环境空气监测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
通过对这些气体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量和浓度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指标,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火灾烟雾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烟雾中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等。
这些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烟雾中的有毒气体,指导消防员采取正确的救援方案,保障人员安全和生命健康。
总的来说,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红外光谱技术将会在气体检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检定规程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检定规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检定,以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境标准。
以下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检定规程,用于指导实施者进行检定工作。
一、检定仪器和设备准备1.确保红外线气体检定仪器和设备的状态良好,仪器和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保证检定结果准确的基础。
2.校准红外线气体检定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标准气体准备1.根据所需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选择适当的标准气体。
2.确保标准气体的纯度和浓度符合检定要求,并确保标准气体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三、检定流程1.确定检定位置和环境,避免有任何可能干扰检定的因素,如风、震动等。
2.连接红外线气体检定仪器和标准气体源,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3.打开气体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求,调节标准气体的流量。
4.启动红外线气体检定仪器,等待其稳定工作。
5.在检定过程中,确保检定仪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6.测量并记录红外线气体检定仪器输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7.根据标准要求,对检定仪器输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8.如有需要,根据检定结果对检定仪器进行校准和调整。
四、数据分析和报告1.分析检定结果数据,计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值。
2.将检定结果数据整理成报告,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值、检定日期、检定仪器型号等。
3.根据需要,提供数据分析和建议,如对潜在问题的预警和改善措施等。
五、记录和保存1.将检定结果报告记录在相关的文档中,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2.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保存检定记录和报告一定的时间,以备审查和验证。
六、定期检定1.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红外线气体检定计划。
2.按照计划进行定期检定,确保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总结:以上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检定规程的内容,通过规范和指导实施者的操作,可以确保检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帮助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红外传感器在火灾检测中的应用
红外传感器在火灾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火灾的预防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改进。
红外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火灾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火灾的及早发现和灭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红外传感器在火灾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限制。
一、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红外传感器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光谱进行探测。
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辐射出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红外传感器通过感应这种红外光的变化来检测物体的温度。
当一场火灾发生时,火焰会产生大量的热辐射,这些辐射中包含了红外光,因此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感应到的红外光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
二、1. 火焰检测和报警红外传感器常常被用于火焰检测和报警系统中。
通过设置多个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潜在火灾点,一旦发现火焰的存在,传感器会立即触发报警系统,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这种应用可以提高火灾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帮助人们避免火灾的危险。
2. 烟雾检测红外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烟雾检测。
当火灾发生时,燃烧产生的烟雾会迅速蔓延,而红外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烟雾中的微小颗粒并进行检测。
一旦检测到烟雾的存在,传感器会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打开排烟设备或提示人们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这种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火灾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
3. 温度监测红外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火灾现场的温度监测。
通过感应火灾现场的温度变化,传感器可以及时获取火源的温度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消防人员或相关监控系统。
这有助于指导灭火工作的进行,以及防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
三、红外传感器在火灾检测中的优势和限制1. 优势(1)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对红外辐射的探测灵敏度很高,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到火焰的存在。
(2)无干扰:红外传感器对其他光源的干扰较小,可以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远程监测:红外传感器可以远程监测火灾点的情况,减少了人员的风险和工作量。
2. 限制(1)误报率较高:由于红外传感器主要通过感应光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进行检测,因此在部分情况下可能会误判火灾的发生。
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应用分析
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应用分析摘要:介绍了高灵敏度空气采样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性能、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并重点讨论了此系统在通信建筑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火灾报警; 误报; 感烟探测1空气采样感烟探测报警系统简介1. 1系统原理可实现早期火灾报警的空气采样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目前已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散射技术对空气中的烟粒子进行探测。
由于探测器中抽气泵的作用, 在管网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气流, 通过管道网络上的抽样孔采集空气样本。
采集的空气样本经过滤器进入测量室, 在测量室内特定的空间位置安装有激光器及特殊反射镜。
采集到的烟离子经过气流传感器穿过反射镜中心孔, 激光发射装置发射出平行的激光光束, 照射到空气样本上。
如样本上有烟离子存在, 光束将向前散射, 散射光线经凹面反光镜发射到高灵敏度激光接受器, 所产生的电子信号经过处理计算, 根据测得的散射光信号脉冲数, 测量出空气样本中的烟离子量。
测得的信号, 经“人工神经网络”微处理器处理后, 与预先设定的报警阀值比较。
如达到某一报警值, 则在显示器上给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1. 2系统特点空气采样感烟探测报警系统的特点如下:(1) 灵敏度高(比传统的高1 000 倍) , 误报率极低, 几乎为零, 可靠性高;(2) 主动抽取空气样品进行探测, 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烟雾的形式;(3) 自学习功能。
系统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学习, 根据所积累的数据设置灵敏度, 以达到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精确探测的效果;(4) 自动比较功能。
系统可以设置警报的延时输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可以确信烟雾的稳定变化再发出警报, 从而避免由于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的误报;(5) 采用灰尘识别技术, 用三层滤网装置, 将非烟雾的灰尘等污染物在进气口就滤除掉;(6) 可调整分级报警功能, 针对不同用户的环境要求实施不同的报警级别;(7) 配有事件记录的黑匣子, 可自动记录多个火警、故障及机器操作的各种事件, 一旦发生火警或故障便可轻易调出事件发生前的详细记录;(8) 应用范围广, 安装布网形式多样;(9) 能够自动检测并显示故障状态, 可以确保从现场不间断采取空气样本;(10) 用激光散射测量方法精确, 测量范围大, 对任何大小的烟雾粒子均有很好的响应。
基于红外光声光谱的气体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红外光声光谱的气体检测系统设计钱旭;程明霄;王雪花;赵天琦【摘要】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变化日益复杂,而人民的环境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气体检测系统已不能满足要求,有待开发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新型实时气体检测系统.从气体分子红外光谱理论出发,在对当前各种气体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气体检测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有效进行CO2气体检测.【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年(卷),期】2014(033)012【总页数】4页(P98-100,103)【关键词】气体检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光声光谱【作者】钱旭;程明霄;王雪花;赵天琦【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灼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3气体探测技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过量时,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毒雾、臭氧层空洞等现象[2],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境变化的复杂性,传统上使用的气体探测系统已不能满足要求,有待开发性能更高的新型气体探测系统。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气体检测方法可分为非光学分析法与光学分析法[3]。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光声光谱(PAS)的气体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进行CO2气体的检测。
PAS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无背景噪声信号技术[4],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良好选择性。
与传统光谱分析方法不同,PAS技术是监测物体吸收光能后产生的热能中以声压形式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能量,即使在高反射弱吸收的情况下,吸收能也可被微音器检测。
与其它气体检测方法相比较,PAS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长期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不消耗气样,如载气、标气;检测时间短,便于现场检测,适于多种气体成分的检测,系统结构简单。
基于CO作为探针分子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DRIFT)对催化剂表征的应用——侯亮
基于CO作为探针分子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DRIFT)对催化剂表征的应用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完成日期:基于CO作为探针分子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DRIFT)对催化剂表征的应用摘要:红外光谱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学分析手段。
同样,红外光谱也是对催化剂表征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各种重要的信息,包括:载体、前驱体结构的表征、获取分子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态、获取反应中的中间产物等等。
另一方面,红外仪器价格比较便宜,比较容易实现原位表征,也是红外在催化领域应用广泛的原因。
从红外获取的信息可以和催化剂活性相关联,从而可以帮助研究者设计催化剂。
金属颗粒在载体上分布的电子结构、颗粒形状、颗粒大小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情况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金属颗粒在各种载体上分布的表征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使用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结合其它表征手段,比如透射电镜((TEM),X光吸收光谱(EXAFS),是对负载催化剂的有利表征手段。
当然使用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也可以用来表征载体的其它信息,比如酸碱性等等。
最常用的探针分子是CO和NO分子,使用CO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表征在实验和理论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1)C0比较稳定,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获得催化剂的结构信息;(2)可以获得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信息,这些吸附信息对反应中涉及CO分子作为反应物、产物和中间产物的反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获得了实验和理论计算方面的很大关注。
关键词:催化剂表征CO探针分子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反馈作用1. DRIFT法的理论基础: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是Blyhoder在1964年提出的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
该理论将金属-碳-氧键设想为一个Huckel分子轨道。
单独的CO分子是以sp杂化轨道形式存在的:C原子与O原子的P Z轨道结合产生一个σ键,O原子的p X与p y键轨道相结合产生两个二键。
O原子的2s轨道有一对孤对电子,在C原子的2p Z杂化轨道也有一对孤对电子,当它吸附在过渡金属原子上时,可以与过渡金属的d轨道形成共价键。
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分析中的应用气体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日益加重,由于气体的物化特性,常规的探测手段很难高效的实现气体检测的目的,红外高光谱遥感探测手段能够反映场景内的温度信息和光谱信息,是灾害气体检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本文以研究气体红外高光谱数据的特点为出发点,实现气体红外高光谱数据的建模与检测,为构建灾害气体的监测体系提供帮助和指导。
标签:红外光谱技术;气体检测分析;特征频率引言:灾害气体在环境中会带有独特的温度特征和光谱特征。
利用红外高光谱探测手段能够有效的利用气体的温度信息和光谱信息,从而对气体进行甄别和检测。
传统的高光谱一般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传统高光谱是对地物目标的反射率信息进行分析,以达到相应的检测目的。
而红外高光谱探测手段是利用对远红外波段的辐射能量进行相应的检测分析,这部分信息主要利用的是目标的辐射信息(温度信息)。
从成像机理上,传统的高光谱和红外波段的高光谱有所不同,所以,研究这两者在成像模型、信号模型、检测模型的异同之处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另外,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红外传感器的发展,伴随着红外遥感相关技术的研究。
目前红外高光谱传感器技术壁垒比较大,红外高光谱数据获取比较难,但红外高光谱数据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研究气体的红外高光谱数据仿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气体以及其他目标物体的红外高光谱辐射特性分析与特征提取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红外光谱吸收原理众所周知,光是由许多单一颜色的光组成的,由此可知,红外光是由许多处于红外频率以外的光组成的。
每种气体都具有一种性质:可以吸收对应频率的红外光能量,气体吸收红外光能量中频率最高的被称为气体的特征吸收频率。
当光线穿透气体时,气体吸收特征频率谱线光,导致光的能量下降。
研究表明,每种气体在红外辐射波段都有不同数目的特征吸收谱线。
由于特征频率是由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光组成的,因此特征吸收频率具有一定的带宽,并且带宽中每个频率被吸收的量不尽相同。
火灾中的危险气体了解有烟雾的五种成分
火灾中的危险气体了解有烟雾的五种成分火灾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火灾发生时,除了明火带来的热能和火焰的伤害之外,还有一种潜在的危害物质——烟雾。
烟雾是由多种有害成分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对人体健康极具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灾中烟雾的五种主要成分,以增加对火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常被称为“无色杀手”。
它在火灾中会大量产生,原因是燃烧物质不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烟雾会含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平时存在于大气中。
然而,在火灾中,热能与火焰会使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减少,同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缺氧,让人感到窒息。
对于火灾逃生来说,如何有效避免二氧化碳的积聚至关重要。
3. 一氧化二氮(NOx)一氧化二氮是一类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NOx气体的生成与燃烧温度高低、燃烧物质的组成和燃烧效率有关。
一氧化二氮在火灾中常常以有毒有害物质形式出现,可引起眼睛、喉咙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的不适。
4. 均苯(HCN)均苯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
均苯具有很高的毒性,能够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破坏细胞呼吸作用,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在火灾烟雾中,均苯主要来自可燃物质和合成材料的燃烧。
5. 一氧化硫(SO2)一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
在火灾中,硫化物具有很高的燃烧能力,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硫。
一氧化硫会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造成刺激和损害,高浓度的一氧化硫还具有独特的毒性。
在火灾中,烟雾不仅会让空气变得浑浊,还会释放出各种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在火灾发生时,对于室内人员来说,尽快逃离火灾现场是至关重要的。
一氧化碳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
一氧化碳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
一氧化碳(CO)在红外光谱中有若干吸收峰位置,这些吸收峰位
置提供了关于CO分子结构与化学键信息。
以下将介绍CO的红外光谱
吸收峰位置及其意义。
首先,CO的红外光谱在约2150 cm-1处有一个显著的吸收峰。
这
个峰对应于CO的三键伸缩振动,也就是CO中的碳-氧双键的伸缩振动。
这个吸收峰的位置是红外光谱中CO分子特征之一,它能够提供CO分
子的存在和浓度信息。
其次,CO还有一个较弱的吸收峰位于2060 cm-1左右,对应于CO
的两键伸缩振动。
这个峰的存在也是CO分子的特征之一,它对CO的
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CO的红外光谱还表现出一个吸收峰位于2143 cm-1左右,
对应于CO的振动-转动光谱线。
这个峰的位置也是CO分子的特征之一,它提供了CO分子不同转动能级之间的信息。
另外,CO的红外光谱中还有一个吸收峰位于1690 cm-1左右,对应于CO的碳-氧双键弯曲振动。
这个峰也是CO分子的特征之一,它提供了CO分子结构的信息。
总的来说,CO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包括了三键伸缩振动、两键伸缩振动、振动-转动光谱线以及碳-氧双键弯曲振动等。
这些吸收峰位置能够对CO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进行分析,对CO的检测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氧化碳的红外光谱测定实验
一氧化碳的红外光谱测定实验关于一氧化碳的红外光谱测定实验引言:一氧化碳(CO)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燃烧过程中。
然而,一氧化碳具有高度的毒性和危险性,因为它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一氧化碳(COHb),从而阻止氧气的运输到细胞中。
因此,准确测定一氧化碳的浓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种常用的方法——红外光谱测定法,用于准确测定一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测定法,研究一氧化碳的红外光谱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一氧化碳的浓度。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测定法是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分子振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来确定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
在红外光谱中,根据振动模式的不同可分为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
在一氧化碳的红外光谱中,与一氧化碳分子的振动密切相关的是三个主要的峰:214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199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和630 cm-1处的C-O弯曲振动。
通过测定这三个峰的强度和形状,可以准确确定一氧化碳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确保实验室有一台可用的红外光谱仪。
b. 准备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样品溶液。
c. 清洁并校准红外光谱仪。
2. 实验操作:a. 在红外光谱仪上,将样品溶液放置在样品室中,并选择适当的参数设置。
b. 启动红外光谱仪,进行标准化和校准操作。
c. 开始扫描一氧化碳样品溶液的红外光谱,记录得到的光谱数据。
d. 分析光谱数据,确定一氧化碳峰的位置和强度。
e. 根据光谱数据,计算一氧化碳样品溶液的浓度。
3. 数据处理:a. 使用适当的软件或计算方法,对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b. 根据样品溶液的吸收峰的强度和已知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4. 结果分析:a.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一氧化碳样品溶液的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b. 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氧化碳还原原位红外光谱
二氧化碳还原原位红外光谱
二氧化碳还原原位红外光谱是一种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产物进行实时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探究反应机理、反应物的转化程度以及产物的结构等信息。
该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各种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如CO2还原为CO、CH4还原为H2等。
该技术的实现需要利用原位反射式红外光谱仪对反应体系进行实时监测。
反应体系通常由反应物、催化剂和溶剂组成,其中反应物和催化剂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收峰进行监测。
实验中通常采用气相反应或液相反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氧化碳还原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研究催化剂的性质、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等方面。
同时,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 , 5 7 第 期 200 7年 5月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e r1 A ay i 1 S t o c p n p c ra n . ss p cr so y a d S e t l
斩
Vo . 7 No 5 p 8 9 9 3 1 2 , . ,p 9 —0 M a ,2 0 y 07
一
自身 的物理化学变化 以外还会受到许多外 界的干扰 , 火灾 一 旦发生便 以接触式 ( 物质流 ) 和非接触式 ( 能量 流) 的形式 向外 释放能量 。接触 式形式 包括气 体 、烟雾 、气溶胶 等 。非接 触
式如声音 、辐射等 。火灾 发生初期 主要是 热解 的过 程 ,生
种手段 。它将 光束 通过 迈克尔逊干涉仪变 为干涉光通过气
收 稿 日期 : 0 60 —0 修 订 日期 :20 —40 2 0 —12 , 0 60 —8
基金项 目: 福建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0 1 , 0 6O 3 ) D 2 0 5 2 0 J1 8 和华侨大学校基金项 目( 6 R 9 资助 O Hz O ) 作者简介 : 杜建华 , 9 9 1 7 年生 , 华侨大学机 电及 自动化学院助教 e a : u 9 @1 3 cr - i dj 8 6 .o m l h n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5 3 2 0 ) 50 9 —5 0 00 9 {0 7 0 —8 90
有规律 ; 假火灾只产生极少量 的 C 且浓度变化 杂乱无章 。 O, 从浓度数据 中提取 出火灾发生 的特征信息 制定
中图分类号 : TH7 4
及 醇类 、 醛类 、 酮类 、酸类 、 酯类 和其他类化学物质口 浓度 。
Hih g
灾探测技术 的不断发 展 ,人们对 火灾 的认识 也越 来越 深入 ,
不断涌现 出新 的探测手段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 火灾探测器 只
能在火灾发 生到难 以控制 的形势下 才发 出报警信 号 。 于一 对 些处 于长期运行状态 的,电气设备 过载 、过 热、短路 的火灾
隐患 ,火灾孕育初产生 的热量 和燃烧 物都 很少 的重 要场所 ,
C 和C 2 O O 气体 红外 光 谱 技 术在 火 灾 早期 探测 中的应 用研 究
杜建 华 , 张认成 , 湘莹,龚 雪,张晓华 黄
华侨大学机 电及 自动化学院 , 福建 泉州 3 2 1 601
摘
要
通过对现有各种火灾探测方 法进 行归纳分 析 ,提 出以 C O和 C z 为探测 特征参 量 的傅 里叶红外 0作 ( , 、 浓度变化非常 0z
针对 气体的探测方法很多 ,目前使用较 多 的是 电化学方
法 和金 属氧化物探测 。电化学方法 有定 电位 电解 式 ,隔膜离
1 火灾 中 C O和 C 2 O 红外光谱探测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 的非 平稳过 程 ,除了
子电极 式等 , 但价格较 高 ,寿命不 长 , 无法预 知其是 否失 且 效。金属氧化物探测 需要加 热 , 本质安 全 , 他干 扰气体 非 其 易使它产生虚假报警 , 在潮湿 环境下极 易失效 退化 ,且无法 探测低浓度的气体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 目前气体浓度测量最 为理想 的
光谱技术早期火灾探测新方法 , 并在此基础上建 立 了完 善 的早 期火灾 实验系 统。通 过大量 真假 火灾实验 得 出常见材料在 火灾 发生过程 中产生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 : 实火 灾产生出大量 的 c 真 o 探测算法 就可以有 效地提高早期报警 的分辨率 ,降低火灾探 测的误报率 。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TI ) 早期火灾探测 ;气体 浓度探测 F R;
.I q
,I
/6 Ee tr coN “
一 —一 —— 一
D ’
o a ̄k r / e/ 1So n e c
Fi.1 Al r tm eo l i dsoffr ee t r g a m i f alk n i e d tc o s
成物 以烟气为主 ,其 中包 括完 全燃烧 产物 ( C 如 0z和 Hz 0) 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 C 气态及液态碳氢化合物 、炭粒以 如 O、
体样品 , 经过傅 里叶变换 还原 出气体 的光谱 图 ,光谱图含有 丰富 的谱元信息 , 有高的信噪 比和分辨 率 。根据气体对 具 ] 特定波长 的入射光 的吸 收作用 ,由特定波长 处的吸收峰 大小
能及 时发现 火情并 进行 扑灭 ,否则 造成 的损失 将无 法估量 。 因此 , 如何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 实现 火灾早 期探 测报警 避免严重损 失是 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 问题。火灾 的早期
探测难 题主要集 中在探 测对 象 和探 测方 法 上 ,针对 这些 问 题, 需要对火灾发生 的过程和产物作一个详 细的了解 。
引 言
火灾探测是关系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的重大课题 。随着 火
气体产物主要成分 为 C , O 和水汽 ,由于空气 湿度对 水 0z C
汽含量有很大影响 , 一般不取 它作 为火 灾探测 的对象 。因此
将 C 和 C 0 O作为判断早期火灾探测 的特征气体 。图 1将各 类探测器报警时 间做 了一个 比较 , 中可 以看 出气体作为早 从 期报警探测对象 的明显优势 。
Al r am
T m pe e
Det eO
A1 rn et FIm a
De e t c0r
如计算 机机 房、D S控制 中心 、精 密仪器实 验 中心、网络数 C
据 中心等需 要对 火灾 进行 严格 控制 , 确保在 火灾发生 初期就
Pr n ot d e
L t nc a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