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俄语课堂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悦
(黑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27)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协助学生去完成个体的自我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进行的俄语课堂教学实践,应着重建立师生间的对等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俄语;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06-0163-01
收稿日期:2012-04-0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HGJXH B2110867)作者简介:王
悦(1985-),女,哈尔滨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俄语课堂教学仍处于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无法建立对等的关系,课堂被教师所占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凸显弊端,由此,如何创建真正有效的俄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俄语教师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Internet 、通信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
模式的束缚,为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和技术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
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而不是靠教师的传授得到的,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也就是说,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认知主体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如果说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的话,建构主义则更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
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特别注重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
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强调学习者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积极建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丰富的过程和经验,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而不是令其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
建构主义的内涵很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模式,提高自主意识,适当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给予积极反馈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二、基于建构理论的俄语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
俄语教学和任何一种外语教学一样,需要培养学生对所学语种具备熟练的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具有娴熟的运用能力,对在中国这个非俄语国家的外语教学来说,尤其需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接近生活、充满交流的学习环境来刺激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
俄语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俄语语感的生成,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学习是一种主体意识和主体性行为,其目标是自由、自觉而全面的发展。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及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俄语课堂上,教师应该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还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教师还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给予引导。
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俄语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俄语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目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已成为外语教学的共识。
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双方进行合作和交流,学习的目标、内容、技巧等都在进行不断地充实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孙炳堂.与自主学习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
的构建[J].山东外语教学,2008(1)53.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3]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
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5]宋媛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日语教学实践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
[责任编辑:金永红]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