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椽破屋(chuán)桂棹(zhào)
流觞曲水(shānɡ)清流激湍(tuān)
B.隽永(jùn)房檩(lǐn)
放浪形骸(hái)临文嗟悼(dào)
C.曩者(nǎnɡ)蜉蝣(fú)
山川相缪(miù)酾酒临江(shī)
D.枕藉(jí)仄径(zè)
恬静(tián)休憩(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狂澜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B.浩瀚窈窕淑女正襟危坐苍海一粟
C.遮敝用之不竭修禊事也当务之急
D.慰藉前仆后继既往不究奇伟瑰怪
3.下列各项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其文漫灭B.其致一也
C.其孰能讥之乎D.列坐其次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3分)
A.当其欣于所遇B.凌万顷之茫然
C.悟言一室之内D.相与枕藉乎舟中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既然地沟油检测技术一时半会儿出不,监管部门就应该更有责任心,多一些使命感,多拿出好法子,对厨余的产出、回收到利用等每一关口都洞若观火。

B.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等既然非一日形成,解决起当然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上下其手,就肯定可以看见曙光。

C.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已经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甚至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D.申花俱乐部经过一番谈判和商谈,终于与法国名帅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合同,至此,蒂加纳携手阿内尔卡成为现实,“法式申花”呼之欲出。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一个人在品德上有问题,那么才能即使很出众,也是要不得的。

B.同济大学教授张生撰文指出,周立波的表演表现了低下的思想和肤浅的教养。

这引发了国内第一脱口秀达人周立波微博骂战。

C.辛卯年祭孔大典以体现儒家文化精髓,以给人精神上的洗礼、文化上的感悟和视觉上的冲击为总体定位,既弘扬传统,又出新出彩。

D.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8.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
④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B.④①⑤②③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益,字舜良。

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

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以故建安人尤爱之。

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

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

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居顷之,部中肃然。

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

”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

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

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

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

属县翁多虎,公教捕之。

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

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

”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

事觉,一郡皆骇。

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或请以付狱,公不听。

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

”然后众乃服。


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

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

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

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

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

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益“不畏豪强”和“富于才干”的一组是()(3分)
A.①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②尝逾月不笞一人
B.①居郡,求奸事最急②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C.①以义折正二千石②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D.①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②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入手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

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4分)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3分)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3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惘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

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4分)
【2】《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各自
的妙处。

(4分)
四、默写
名句默写(10分)
(1)《赤壁赋》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吹洞箫者”的箫声效果。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

(4)《望岳》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说》中不识千里马的人对待千里马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三峡》: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赤壁赋》中苏子以水与月打比方论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水1分,月1分)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19分)
江南雪
欧阳冰云
①我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着江南雪舞的曼妙,已经很久很久……犹如守着永恒,任由岁月变换。

②秋天,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天。

阡陌纵横的道路无限延伸,像一双双神奇的臂膀拥抱着一望无垠的棉田。

我的姐妹,系起了棉布围裙,浩浩荡荡地走进棉田。

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她们的指尖盛开、飞舞。

丰收的喜悦和汗水汇成棉田外那条龙脉,龙湖滋润着江南,也滋润着江南如雪的棉花,充实着江南人的梦想和世界。

③洁白的棉花在奶奶纤细、干枯的指尖绽放,在奶奶的怀抱盛开。

奶奶坐在地里剥棉花。

含苞待放的棉花,包裹在青褐色的棉花桃里,奶奶用纤细的手指一掰,雪白的棉花朵儿就在奶奶干枯的手掌中悄然绽放。

奶奶把剥好的棉花
装在篾篓里,棉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增高,不一会工夫就像堆砌的雪堆。

雪白的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

奶奶是在棉花盛开的深秋离开我们的。

那夜,她坐在灯下悠悠地剥棉花,棉花一篓篓摆在奶奶面前,她就坐在洁白的棉花堆中,剥着剥着,再也没有醒。

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一朵一朵……
④我在那个深秋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江南,去追溯自己的梦想。

在中原辽阔的土地上,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和高粱,延伸向无边无际的天空。

我穿梭在麦地里,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

金黄的麦芒刺痛了心里柔软的底线,我躺在麦禾上哭泣,我牵挂江南美丽的雪花,温暖的棉花。

粮食滋养着生命,棉花温暖着身体、精神和灵魂。

奔波的日子,我夜夜拥抱温暖的棉被,那是爱的锦囊,是母亲千万里的牵挂。

⑤江南又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我归。

层层叠叠的雪花覆盖着江南的棉田,寒风张着贪婪的臂膀,要将时间留住。

江南棉船小镇,像一首经典的歌谣,在龙湖的码头荡漾。

我坐在龙湖的船上,凝视着江南雪中的棉船,我心中歌谣纷飞。

此时此刻,我像一个纯情的江南少女,满怀心事地吟唱。

雪花深处,该是怎样热闹的丰收场景,该是怎样热烈而丰富的过往。

瞬间,沉淀成一片纯净的画面。

⑥棉花的枯枝还残留在风雪中。

雪花飘落在棉花的枝桠上,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满满一地,让人心生许多惊喜和温暖。

奶奶抚摸过的棉花,在雪地里盛开,仿佛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寒凉,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灵魂的蜕变。

⑦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

江南雪,从奶奶的身边一直铺开,铺向遥远的天际。

雪夜,我听到雪花在我的窗棂下低低地哭泣,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探着脑袋张望,瞅准了棉被的边缘,从床沿溜进我温暖的被窝。

瓦楞的缝隙里,有雪花钻进的响动,在静寂的寒夜发出隐秘的声音。

我蜷缩在温暖的棉被里,里面散发着奶奶的气息,柔情、亲切、温暖,这种气息一直在夜晚抚摸着我,环绕着我。

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奶奶像雪花一样飘过,在黑夜中落定在床沿上,抚摸棉被和我。

我不停地颤抖,雪花在我脸上融化,浸湿了棉布枕头。

⑧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处回荡着相对的命运。

棉船小镇的人们纷纷背上了棉被衣物,在雪花飞舞中走向他乡。

只有漫天雪花在呜咽。

雪花的归宿是土地,而棉花却选择了背井离乡。

⑨枯枝在雪地里颤抖、呼叫和哭泣。

棉船失去了他的孩子,耕种棉船这块土地的孩子。

离乡的脚步,踏上了寻梦的远方。

枝头的雪花朵朵,犹如棉花盛开的美。

此刻,却寂寞、冷清。

⑩无边的雪将天地合一。

温暖的棉花将寒冷的身体包裹,故乡或者他乡,棉花都将像亲人一般,呵护着你。

⑪江南雪,棉花似雪,雪似棉花。

是爱的精魂,是梦的故乡。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与结尾都写了江南雪,不仅首尾照应,营造了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而且取雪与棉的形似,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B.“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既写出奶奶临终前劳作时的情景,也写出了那种温馨、那种满足在“我”心中留存的永恒记忆。

C.第⑦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雪花与寒风,渲染冬夜客居异乡的寒冷孤独,自然引发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D.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季里,姐妹们在棉田里尽享丰收的喜悦,奶奶也在这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抒情的描写,给故乡染上了一层奇丽梦幻的色彩。

E.全文以雪与棉象征灵魂的纯净、爱的温暖,旨在表达作者寻梦之旅中的追求和失落,流露出对家园的渴望与坚守的感情。

【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3】江南雪与棉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奶奶?(4分)
【4】寻梦必将离乡,远方与故乡永远不能重合。

请依据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探究你对寻梦与归乡关系的理解。

(6分)
六、语言表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有一天,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

这种情形每
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

如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最后,这道命令传达失真了。

错误从值班军官向连长下达命令开始,接着连长对排长,排长对班长下达命令时,错
误不断升级,等到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成了这样:“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


根据上述内容,保留最必要的信息,替营长下达这一条命令,让它更精练简洁,准确无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对联以《荷塘月色》为上联,请拟写下联。

(两题任选一题)(4分)
(1)月色映荷塘诗情一片
(2)清清幽幽,荷塘边上斯人独处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依然显示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去世了,但儒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考;北京奥运结束了,但奥运的精神依然振奋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那些过去了的一切,虽然已经从人们眼前离去,但它们背后的某些东西也许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

请以“________依然在”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宁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椽破屋(chuán)桂棹(zhào)
流觞曲水(shānɡ)清流激湍(tuān)
B.隽永(jùn)房檩(lǐn)
放浪形骸(hái)临文嗟悼(dào)
C.曩者(nǎnɡ)蜉蝣(fú)
山川相缪(miù)酾酒临江(shī)
D.枕藉(jí)仄径(zè)
恬静(tián)休憩(qì)
【答案】A
【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

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

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B:隽juàn永;C:山川相繆liáo;D:枕藉jiè。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狂澜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B.浩瀚窈窕淑女正襟危坐苍海一粟
C.遮敝用之不竭修禊事也当务之急
D.慰藉前仆后继既往不究奇伟瑰怪
【答案】A
【解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B:沧海一粟;C:遮蔽D:既往不咎。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下列各项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其文漫灭B.其致一也
C.其孰能讥之乎D.列坐其次
【答案】C
【解析】C:难道,表反问语气;其他选项均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D
【解析】所以:…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中表示结果的关联词。

十一:十分之一;今义:十后面的数字。

怀抱:情趣思想;今义:抱在怀里。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3分)
A.当其欣于所遇B.凌万顷之茫然
C.悟言一室之内D.相与枕藉乎舟中
【答案】B
【解析】B项定语后置,其他选项为状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既然地沟油检测技术一时半会儿出不,监管部门就应该更有责任心,多一些使命感,多拿出好法子,对厨余的产出、回收到利用等每一关口都洞若观火。

B.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等既然非一日形成,解决起当然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上下其手,就肯定可以看见曙光。

C.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已经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甚至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D.申花俱乐部经过一番谈判和商谈,终于与法国名帅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合同,至此,蒂加纳携手阿内尔卡成为现实,“法式申花”呼之欲出。

【答案】A
【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

洞若观火:洞,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风雨飘摇:飘摇:飘荡。

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呼之欲出:呼,叫,喊。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一个人在品德上有问题,那么才能即使很出众,也是要不得的。

B.同济大学教授张生撰文指出,周立波的表演表现了低下的思想和肤浅的教养。

这引发了国内第一脱口秀达人周立波微博骂战。

C.辛卯年祭孔大典以体现儒家文化精髓,以给人精神上的洗礼、文化上的感悟和视觉上的冲击为总体定位,既弘扬传统,又出新出彩。

D.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答案】C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应改成“即使才能很出众”。

B:搭配不当,应改成“表现了思想的低下和教养的
肤浅”。

D:中途易辙“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前应该加上主语“小悦悦”。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
④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B.④①⑤②③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益,字舜良。

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

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以故建安人尤爱之。

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

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

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居顷之,部中肃然。

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

”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

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

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

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

属县翁多虎,公教捕之。

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

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

”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

事觉,一郡皆骇。

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或请以付狱,公不听。

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

”然后众乃服。


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

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

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

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

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

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答案】D
【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挠:屈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益“不畏豪强”和“富于才干”的一组是()(3分)
A.①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②尝逾月不笞一人
B.①居郡,求奸事最急②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
C.①以义折正二千石②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D.①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②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答案】D
【解析】A项①句写王益体恤贫民,关爱百姓,不属于“不畏豪强”。

B项①句写王益移风易俗,不属于“不畏豪强”。

C项②句表现王益为人仁爱,不属于“富于才干”。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入手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

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答案】C
【解析】“镇压兵变”的说法错误。

屯兵还在谋划兵变时,事情就败露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4分)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3分)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3分)
【答案】
(1)当时王益年纪还小,当地人很小看他,等到看了他所做的之后,就都非常敬畏佩服他。

(补充主语1分,“易”1分,“大畏服”1分,语句通顺1分)
(2)王益说:“人们所说的因袭当地习俗的,难道都是对的吗?”(“因”1分,“是”1分,语句通顺1分)
(3)王益丝毫不因此而害怕,只逮捕了他们的首领五个人,并且当天就判决流配。

(“不为动”1分,“首”1分,“断流”1分)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历经几代人的漫长迁徒,现在定居在抚州的临川。

祥符八年王益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起初担任建安主簿一职。

当时王益年纪还小,当地人很小看他,等到看了他所做的之后,就都非常敬畏佩服他。

他督促收缴赋税,从没有逼迫过穷困的百姓。

有时就是有所责打惩罚,也只是针对那些强横而凶猛的官吏而已。

因为这个缘故建安人尤其爱戴他。

王益曾经患病,全县人都为他祭神祈福。

(后)改任临江军判官一职。

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凭借财力放纵肆意,为非作歹,而郡守也(因为)有所凭借而行不法之事,下面的官吏趁着这样的形势,无所顾忌地侵吞他人财物。

王益到任后,用正义折服了郡守,使得他不能有所放纵,借此公开地震慑官吏,使他们不敢有所行动。

没多久,临江军上上下下都对他恭敬不已。

豪强大族看见他都又怕又恨,以致用俚俗的言词评价他:“这个人是不可以欺侮的。

”最终迫不得已,采用其他的计谋将他排挤出临江军,又改任殿中丞,掌管新繁县。

新繁县有几个一贯奸猾的人,王益将他们绳之以法以后,其余的一概用恩德信义对待,曾经一个多月没有鞭笞过一个人。

后回去管理韶州,改任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

岭南之人平时就与外族熟习,没有男女之别。

长期的浸染,(使得)那些替官吏们作老师耳目的人,都说习俗就是这样,(因此)所有作奸犯科之事即使发现了,有能够停止的,就都不予追究。

王益说:“人们所说的因袭当地习俗的,难道都是对的吗?”他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