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

3.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教学过程:
一、素材导入
商鞅立木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做到的人就给他十金。

百姓们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动了那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个方法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商鞅公布了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

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二、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先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名言警句等,理解“信”的内涵,理解“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2.搜集一些诚信小故事,也可从身边一些不讲诚信的的事情讲起,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然后展开讨论。

3.围绕“诚信”,写一篇演讲稿。

活动示例
(一)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

①立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重赏。

终于有人站出来并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重赏了他。

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为了逗妃子笑,点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当敌人来犯时,再点燃烽火,其他诸侯不来救援,自己失败丧命。

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2.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7.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8.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松下幸之助
10.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莫里哀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理解“信”的内涵“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诚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评说诚信漫画评析链接中考
“诚信”有关的演讲稿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