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及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知识点及说课稿
《祖先的摇篮》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
使用。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祖:zǔ(祖先、祖国、祖母)
啊:a(好啊、天啊、对啊)
浓:nóng(浓绿、浓妆)(浓烈)
望:wàng(看望、希望、一望无边)
蓝:lán(蓝天、蓝色、深蓝)
摘:zhāi(摘花、采摘、摘瓜)
掏:táo(掏心、掏出、掏钱)
赛:sài(赛跑、比赛、赛车)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三、多音字
曾:céng(曾经)zēng(姓曾)
逮:dǎi(逮住)dài(逮捕)
四、近义词
原始——古老美好——美满遮住——挡住
浓绿——深绿一望无边——一望无际
五、反义词
原始——现代
六、理解词语
祖先: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
一望无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七、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呢?
因为“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所以说“真有意思”。
2.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作者想象我们祖先的生活是这样的:1.摘野果、掏鹊蛋。
2.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3.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4.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3.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些什么?
学习祖先的乐观,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苦为乐的精神。
学习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这个比喻饱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的美好愿望。
八、课文主题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祖先的摇篮》说课稿
一、说教材
《祖先的摇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祖先在她的摇篮----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以及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读“荫、逗、蔷、薇”等6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思绪的变化,体会原始森林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对生字词的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是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学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是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的。
可是对主旨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
1.图片引入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引入课文的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祖先生活的自由及美好。
3.在读中感悟文本,了解祖先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同学们在掌握自己总结得识字方法的同时,还能学习别人的识字方法。
这样,在学习的同时还培养了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用原始森林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读诗歌,感知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思考:祖先生活中哪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读这首诗,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
3.精读这首诗,体悟文本。
抓住第二节和第三节来读,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体会诗歌中充满的童趣。
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激发他们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总结提升。
在总结全诗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写作意图,并以此为课外拓展的出发点,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5.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体现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主旨。
七、说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
预期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住了重点,图片了难点,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