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目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一、许嵩歌词中辞格的运用 (1)
(一)比喻,生动形象 (1)
(二)引用,内涵丰富 (2)
(三)拈连,自然顺畅 (3)
(四)比拟,意境深远 (4)
(五)夸张,宣泄情感 (5)
(六)复叠,语调和谐 (5)
(七)反复,表达强烈 (6)
(八)排比,抒情哀婉 (7)
(九)顶真,环环相接 (8)
(十)倒装,强调突出 (8)
二、许嵩歌词中的其他特点 (9)
(一)引用诗词,古今结合 (9)
(二)混搭现象,别出心裁 (10)
(三)取名独特,张扬个性 (10)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摘要】:许嵩,作为网络歌手而被人们所熟知,素有“鬼才”之称。
而他更是名创作型歌手,其所唱歌曲大多数是自己所作。
歌词,一般是指歌曲中的文词部分,是词作者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故事,并引起听唱者的共鸣,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许嵩所作的的歌词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人的心。
其所作歌词内容广泛、形式独特、思想新颖,既有古典与潮流的结合,也有个性鲜明的张扬。
语言直白而简洁,情感忧而不伤,思想叛而不逆,形成其独有的“许氏”风格。
其中,辞格的运用灵活多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其多样化辞格的运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总结其歌词中形成的其他特点,旨在探讨积极修辞在许嵩创作的歌词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许嵩;歌词;积极修辞;其他特点。
一、许嵩歌词中辞格的运用
积极修辞多体现在多种辞格的运用,它是以生动的表现生活体验为目的,表达方式是具体的,体验的,带有情感性的。
在许嵩的歌词中,比喻、反复、拟人等辞格运用自如,并以其独特的意象和陌生化语句使其歌词呈现出别样的艺术特点,受到广大青年人的追捧。
下面就对许嵩歌词中辞格的运用一一进行分析。
(一)比喻,生动形象
比喻,俗称为打比方。
是指“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对象。
”(注1)1。
就是把一物比作另外一物。
比喻在歌词中的运用是极为常见的,词人借以表达感情,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听歌者可以更好地感受。
许嵩在歌词中主要运用了明喻、隐喻、借喻,其中明喻占大部分。
1、明喻
明喻,即“甲如同乙”,是本体、喻词、喻体同时出现,喻词多为:“好像、如同、仿佛”等系列词。
在许嵩歌词中出现大量的明喻。
例(1):落地窗上好像已经蒙上厚厚的雾气/刚倒的一杯热水/凉了/像极了我和你《降温》
将热水到凉水的过程比喻成男女之间的关系,由初始的热烈到分开后的冰冷。
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转变只在一瞬间。
运用的十分贴切。
例(2):有些爱像断线的纸鸢/结局悲余手中线/有些恨像是一个圈/冤冤相报无了结《半城烟沙》
这里把“爱”和“恨”分别比喻为“断线纸鸢”与“一个圈”。
纸鸢已脱离线而去,爱也早已不在,空留一丝断线在手中,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感。
没完没了的恨则像缠绕的圈,剪不断、理不清,浓浓的离愁被描写的淋漓尽致。
2、隐喻
即暗喻,相当于“甲就是乙”。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用“是、成为、变为”等系列词代替“好像”等系列词。
许嵩歌词中部分运用到了该修辞手法。
例(3):你已成风/幻化的雨下错了季候《城府》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把人比作风,形成的雨下错了季节。
比喻的形象生动,似乎在责怪别人在不恰当的时候做了不正确的事。
给听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例(4):暖色的梦变冰凉的枷锁《灰色头像》/ 当这所有的一切变成一组无解的方程《七号公园》
把“梦”比作“枷锁”,把“一切”比作“无解方程”。
这种比喻较为新颖,前者描写了一对恋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因分手而破灭。
温暖的梦瞬间成冰冷的枷锁,充满遗憾。
后者仍是描写恋人分手的场景,过往的一切事情现在成为了一组无解的方程,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总是充满遗憾的。
3、借喻
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词代替本体。
借喻的使用在许嵩歌词中出现的较少。
例(5):我的精神世界绝不能被蚀成废铁《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
喻体是指“废铁”,本体是指没有出现的“已经没有感情的恋爱”。
虽然没有了爱却依然在一起,因为责任。
同时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一旦接受就该好好珍惜。
例(6):天空倒挂着一轮寂寞迅速下降《朝舞》
喻体是指“寂寞的心”,本体指未写出的“月亮”。
冷冷的孤月总会让人感到寂寞。
在这里许嵩想表达的是自己在音乐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阻碍,一些困扰。
理想不被理解,倔强的自己不愿认输但现实很残酷,独留下孤独的月亮和自己寂寞的心。
(二)引用,内涵丰富
引用分为眀引法和暗用法,许嵩歌词中主要使用的是暗用法,且大多引自古代的名诗词。
暗用法是指并不说明引自哪里,直接用引用语代本文。
引用的运用使得歌词的内涵更为丰富,更具美感。
例(7):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庐州月》
“桥边红药”一词引自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其中二十四桥又称红药桥,源于附近盛产红芍药花。
“红药”指的就是红色的芍药花。
桥边的红芍药花,仍年复一年地绽放着,却不知为谁而开。
这句话赋予了红药人的气息,同样是借景抒情。
将女子思念爱人的哀怨之情委婉的表达出来。
更为巧妙的是许嵩将古诗词进一步的化用,显得更为独特。
例(8):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一将成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半城烟沙》
“金戈铁马”、“一将成万骨枯”分别化用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和唐代曹松《己亥岁》中“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的词句。
许嵩将两者巧妙的结合,毫无违和之感。
歌词中为我们展现出百姓备受战争带来灾难的场景。
同时为这首爱情歌曲添上悲壮的色彩,一扫缠绵的姿态。
例(9):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庐州月》
该句则引自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是纳兰性德纪念亡妻而作,表达无尽的思念。
这里被用来描述对与恋人那段美好
时光的怀念,当时只是寻常的事情,至今思来是那么美好,只剩下无穷的思念
与悔恨。
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失去后才叹道:当时只道是寻常。
许嵩歌词中也出现了明引法,即指明引自哪里。
例(10):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
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 选
自民间传统绕口令《小三登山》) 《别碰我朋友》
这已指明选自民间传统绕口令《小三登山》,歌词中插入该绕口令,增强
内容的趣味性,唱起来十分押韵,且节奏感很强。
(三)拈连,自然顺畅
拈连指的是“甲乙两项说话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
观念”2(注2)。
许嵩歌词中出现的较少,但有所运用。
例(11):爱走了/心走了/你说你要走了;天灰了/雨坠了/视线要模
糊了《如果当时》
前者拈连的使用还属于逆式拈连,本是你走了带走了心,爱也随之而
去。
后者是由“天灰”拈来“雨坠”很自然的拈来了“视线模糊”,因为下雨的天更增
添分手后伤心的心情。
词间透出的都是分手后的状态,写得很自然顺畅。
例(12):江水悠悠/我心悠悠《你若成风》
将江水悠悠的自然状态巧妙的运用到人的心情上,借用江水起伏不定的状
态,来表现自己面对暗恋多年的女孩时,忐忑不安的心情。
(四)比拟,意境深远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比拟分为拟人(即把物比作人)、拟物(即把人比作物),在许嵩歌词中,拟人的使用占主要部分。
将人的情感与行为赋予事物,使歌词的意境充满活力,更具优美之感。
例(13):墙角散落的花瓣/张牙舞爪的藤蔓/诉说了喧嚣弥漫/叫时光打散《寻风新小样》
赋予了静止的生物鲜活的生命,“藤蔓”可以“张牙舞爪”,可以张口“诉说”,借植物表达对这喧嚣世界的不满。
拟人的使用让歌曲的内涵更为的深刻,人与物相互融合,意境也更为深远。
同样的例子还有:
例(14):残朵停止呼吸渗入大地没人注意《玫瑰花的葬礼》/血腥的风放肆嘲笑漫天的黄叶《内线》/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断桥残雪》这些精彩语句的描写,使得歌词内涵更为的丰富,语言更加优美,意境也更为深远。
静止的生物都具有了生命,展现的画面鲜活、具体可感。
更为独特的是连续拟人的使用。
例(15):花谢的季节悲伤躲在身后/静静体会榻榻米上的温柔/凋谢的向日葵还傻傻等候/也许默默等待我说句挽留/花开的季节麻木渐渐渗透/喃喃自语早已别无奢求/七月北海道花儿日渐消瘦《北海道花季》许嵩独具匠心,大胆的使用了连续拟人的修辞方法。
含蓄的表达了对北海道花季的不舍和留念,以及分手后对恋人的不舍。
将自己的心情赋予事物,表达不会过于苍白,而显得意韵无穷。
(五)夸张,宣泄情感
“说话张皇夸大过于客观的事实”3(注3),叫做夸张辞。
这种用法旨在抒
发宣泄主观的情感,借用这种方式,情感的表达更为顺畅。
许嵩用起来十分得
心应手。
例(16):星光飘落你肩膀/美丽白发三千丈《幻城》
星光怎能如落叶般飘落,白发怎可长达三千丈,这忽略事实的夸张,营造
出了一幅唯美的画卷。
一位遗世而独立的美丽女子,柔柔的星光笼罩着她,即
使披着一头白色的头发,却无损她的美丽。
例(17):十月秋天不断的落叶/枯叶堆砌遮天《圣所菲亚教堂》/ 我已等过花开满楼/你怎么还不归/等过秋凉星转百斗/已物是人非/我已等过残
烛流泪/你怎么还不归/等过白雪覆盖黑色的眉《花满楼》前者是对秋天萧瑟景象的描写,夸张的运用更突显秋天的萧瑟悲凉。
后者
的夸张更为的明显深刻,描写痴心的人苦苦等待恋人,却一直没见到他的身
影。
深深地期盼,也透出浓浓的失望。
哀怨之情表达的十分顺畅。
(六)复叠,语调和谐
复叠是指“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4(注4)。
包括复辞和叠字。
在歌
词中的运用具有增强节奏感、加强感情表达的作用。
是借声音的反复增强语
感,使语调更加和谐。
1、复辞
复辞是指重叠时词与词之间是间隔的,或相连接但意义不相同的。
在许嵩
歌词中体现的是词的反复。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104页。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137页。
例(18):我怀念/别怀念/怀念也回不到从前《素颜》通过对“怀念”这一词的重复,使情感的表达更为的清晰,不要对过去的事情过于怀念,因为那早已消失不见。
遗憾之情跃然纸上。
2、叠字
许嵩在歌词中主要运用的是叠字,或者称为叠词。
指的是词或字是紧相连接且意义相等。
例(19):厚厚的雾气/渐渐的平缓《降温》/慢慢的变老/静静体会/默默等待/渐渐渗透/傻傻等候《北海道花季》/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月影憧憧《清明雨上》
这里叠字的使用属于单纯的AA式,“厚厚、渐渐、慢慢、静静、默默、傻傻、声声、涓涓、憧憧”都是属于该式的运用。
歌词中还有常见的AABB式运用。
例(20):爱情的甜蜜痛苦/记得清清楚楚/反反复复/看不清前路《看不见的风景》/总有斑斓的蜻蜓/来来往往飞行/阴影下的小狗/安安静静呼吸/清澈的小河/弯弯绕绕《秋千坠》
“清清楚楚、反反复复”等一系列叠字的使用突出了情感的主旨,前者是对爱情甜蜜痛苦的追忆,后者是对美好童年的怀念。
AABB式叠字的使感情的表达更为浓烈,唱起来也很具节奏感。
歌词中有少量AAB式和ABB式的运用。
例(21):我很喜欢和你做做伴/听听歌聊聊天就很愉快《我很喜欢》/乌鸦哗啦啦飞过/残羽衰落在草坪上充满怨恨《布拉克小调》 /黑朦朦的天空正下着雨《看不见的风景》)/阳光下懒洋洋《墨尔本晴》
这些叠字的使用将人的放松的姿态很自然的表现出来,“做做伴、听听歌、聊聊天、哗啦啦”等都是我们平常所熟悉的字眼,通俗易懂。
其中,特殊的AAB 式的运用是许嵩创造的独特手法。
如“乱乱唱”、“紧紧凑”、“愁愁笑”。
独特的手法,带来陌生感的同时,也带给欣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更体现了作词者的创造能力。
另外,许嵩歌词中还出现了单纯的词的重叠,增强节奏感,富有新奇感。
例(22):忙忙忙/忙出个什么所以然/地球离了谁都照样公转自转/叹叹叹/弹指一挥人生苦短/终点不明沿途风景要好好看
《河山大好》
河山大好,风景无限,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重,时光有限,空闲时应该出去走走。
不要“忙忙忙”最后只剩“叹叹叹”。
例(23):我我我深呼吸/这里狗吠不安静/为为为钱卖命/哪里都没有你容身地《别咬我》
“我我我”“为为为”这单纯的词的重叠的用法,在增加新奇感的同时,更显词作者愤怒的心情,讽刺那些损害别人利益,为自己谋取暴利的小人。
(七)反复,表达强烈
反复是指“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5(注5)。
歌词中体现的是句的反复。
可分为两种:连接反复和间隔反复。
在许嵩歌词中主要出现的是间隔反复。
即相同的句子出现重复,中间被其他句子隔开。
例(24):我真的不想不想小河变成大楼/我真的不想不想单纯变成冷漠《秋千坠》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161页。
通过对“不想不想”的反复表现出词作者不愿不舍的心情,也反映出现今的
一种社会现象,昔日的小河变成了大楼,纯真的年代如今却染上了冷漠。
人与
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情感也冷漠起来。
所以对过去那个有小河的年代分外
的怀念。
例(25):她只是我的妹妹/妹妹说紫色很有韵味/她只是我的妹妹/我
在担心你是否误会/她只是我的妹妹/对这个解释你无所谓/我没有思想准备/看
到你身旁还有一位/不知道他是谁
《多余的解释》
歌词中反复出现“她只是我的妹妹”,是向自己的恋人解释,这只是个误
会。
“我”努力想解释,表现出想说却不知该如何去说的矛盾心理,只是在那重
复着“她只是我的妹妹”,但结果很惋惜,“我”的解释显得很多余。
句的反复在歌词中出现的较多,在《叹服》、《断桥残雪》等多首歌词中
都有出现。
另外,段落的反复几乎出现在每首歌中。
许嵩作的《南山忆》、
《乱乱唱》、《庐州月》、《微博控》等歌词中则明显表现出段落的反复给歌
曲整体带来的影响。
例(26):我们小时候吹着暖的风/暖暖感觉着/感觉着路边熟悉的棉
花糖味道/小小巷变了多少/小时针走了多少/孩子长大多少...... 《乱乱唱》
这段话出现在第一段落,在第二段落有所重复。
这属于段落的反复。
通过
反复的哼唱,彰显了歌词的主题,抒发了词作者对小时候的那些美好时光分外
的怀念之情。
和欣赏者一起品味那些逝去的童年美好时光。
(八)排比,抒情哀婉
排比指的是“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结构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6(注6)修辞方法。
排比的使用可增强语言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感觉很有力量。
在歌词中的运用也是如此,让欣赏者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蕴藏其中,唱起来也格外上口,易于记忆。
但在许嵩歌词中,却是借排比抒哀婉之情。
例(27):乘一叶扁舟 /入景随风 /望江畔渔火;转竹林深处 /残碑小筑 /僧侣始复诵;苇岸红亭中/ 抖抖绿蓑/ 邀南山对酌
《南山忆》
例(28):雁南飞/前方的路惹得人憔悴;落叶坠/心底何时才能浪里推;百花美/没有你的红颜也是醉
《花满楼》
这两处排比的使用给欣赏者呈现了两幅唯美的画卷,其中一些词的使用更是透出了悲凉之感。
这里是借排比抒哀婉之情,这或许是词作者受江南之地的影响,写出来的东西很细腻,夹杂着些许悲凉,更能打动人心。
(九)顶真,环环相接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7(注7)。
可以取得环环相扣、表意紧凑的效果。
在许嵩的歌词使用顶真最为明显的是歌曲《烟花笑》。
例(28):埃斯库罗斯的月光七千哀示法度/法度隔绝秦岭以北孤绝万里的冷酷/冷酷破晓三月晴天姑娘与秋千的满足/满足的心儿执着静静悄悄等待熟悉脚步《烟花笑》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163页。
顶真的使用使歌词内容衔接的十分紧密,环环紧扣,上递下接,富有趣味性的同时,演唱起来也十分顺畅。
(十)倒装,强调突出
“话中特意颠倒文法上、逻辑上普通顺序的部分”8(注8)称作倒装辞。
它可分为两类:随语倒装、变言倒装。
前者只是语次或语气上的颠倒,不涉及思想条理和文法组织。
后者也是颠倒顺序,但往往涉及到想条理和文法组织。
许嵩在歌词中往往会将句法成分颠倒,以取得强调突出的作用,也以其新颖的形式吸引着欣赏者。
所以属于后者变言倒装。
歌词中多为定语、状语后置,也有宾语前置的运用。
例(29):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清明雨上》/真的好美丽/那天的烟花雨《玫瑰花的葬礼》
前者的普通顺序应是:“轻轻唱你最爱的歌”;后者的普通顺序应是:“那天的烟花雨真的好美丽”。
两者都是将宾语前置,强调突出谓语部分。
让人更容易抓住词作者所传达的东西。
例(30):但是我没有好好过过一天自从你离开《渲染离别》/和你远行去海边《粉色信笺》/迷路了在这城市的森林《两种悲剧》
这三首歌词都属于状语后置,普通顺序分别为:“自从你离开我没有好好过过一天”;“和你去海边远行”;“在这城市的森林迷路了”。
把状语置于主语后,突出了中心语,“你离开”、“去海边”、“城市的森林”。
语言简洁,意义明确。
例(31):你穿着公主裙/纯白又美丽《渲染离别》
该例属于定语后置,普通顺序为:你穿着纯白又美丽的公主裙。
意义与上述例子相似,都是为突出中心语,意义明确,语言简洁。
许嵩在创作歌词时,将各种修辞手法运用自如,恰如其分。
使歌词内涵丰富,感情表达自然顺畅,也易与欣赏者达到共鸣。
这是其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
多样化辞格的运用为其歌词增添光彩,也形成了独特的“许氏”风格。
下面对其歌词中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的总结。
二、许嵩歌词中其他特点
(一)引用诗词,古今结合
许嵩歌词中有大量的引用诗词,有的是进一步化用。
形成了一批“中国风”的歌曲,深受大众喜爱。
如:《庐州月》、《半城烟沙》、《断桥残雪》、《花满楼》、《雁南飞》、《尘世美》、《如果当时》等等。
说起“中国风”歌曲当然会想到周杰伦,但他的歌词大多来自方文山之手,而许嵩大多是自己自编自唱的,这点颇让人敬佩。
首先来看看《庐州月》。
例(32):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前者化用于姜夔《扬州慢》,后者则引用了纳兰性德的词。
此例已提过,不再赘述。
例(33):莺飞草长
这里是化用了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他在运用中故意将顺序颠倒,音律感更强。
再来看看《半城烟沙》。
例(34):有些情入苦难回绵窗间月夕夕成玦
这句是出自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许嵩似乎对纳兰的词颇为钟爱。
其中,许嵩巧妙的将“昔昔”改为了“夕夕”,这两个词意思一致,后面一个相当于是白话文,许嵩将古词翻译了一下,更易理解。
下面是《尘世美》。
例(35):微雨过小荷翻/相看两不厌
前者出自是苏轼的《玩郎归初夏》:“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此处引用是为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后者引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诗人李白是用来写山景的,许嵩却借此描写恋人相望的景象,十分巧妙。
对诗词引用的远不止这些,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许嵩歌词中大量的引用古诗词,体现出词作者的文化底蕴之深厚。
而且不只是单纯的引用,还有进一步的化用,运用的十分贴切,也使歌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二)混搭现象,别出心裁
在衣服流行混搭的时候,许嵩将此也活用到歌词的创作中。
其中有中英文混搭,说唱混搭,有意义的词与无意义词的混搭。
这三者在歌曲《墨尔本,晴》中同时出现,算是独创的一种用法。
(三)取名独特,张扬个性
不管是专辑名称,还是歌曲的名称,都有其独特之处。
像专辑名称《自定义》、《寻雾启示》、《苏格拉没有底》等,听上去十分新颖。
其中《寻雾启示》,初听到“寻雾启示”这个名字,会认为是寻物启事。
这个名称很有哲理性,我们都在迷雾中寻找着自己前进的方向,历经坎坷才会获得人生启示。
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定下的名称。
像歌曲名有风格诡异的《胡萝卜须》、
《敬酒不吃》、《拆东墙》,属于反应社会现实之作。
还有婉约淡雅的《千百度》、《庐州月》、《半城烟沙》“中国风”极浓的佳作。
取名称是一件较费神的事,既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又要不落俗套。
许嵩显然做很成功。
结语
好的歌曲可以愉悦身心,舒缓心情。
除了好听的旋律,歌词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相对于那些糟糕的口水歌,歌词的内容不堪入耳。
所以需要有内涵,有个性的词作者去创造有价值的歌曲供人们欣赏。
而许嵩正是这样优秀的词作者之一。
通过对许嵩创作的歌词积极修辞现象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许嵩的歌词作品中辞格的运用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成特有的“许氏”风格,获得广大青年的热爱与追捧。
所以,歌曲的通俗性、共赏性、情感表现及其风格与其丰富的积极修辞的运用密切相关。
许嵩歌词创作上的成功与积极修辞的运用同样息息相关。
而歌词作为一种特殊文体,相信对其研究也会日益受到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
(2)百度百科许嵩相关介绍
(3)杨欢《试析许嵩歌词中的修辞运用》百度文库
(4)《许嵩歌词全集整理》百度文库
(5)博客《许嵩歌词中的诗词典故》,huamia音乐-娱乐-西祠胡同20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