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
方法:统计153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对这些临床特征与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者作多因素分析。
结果:153例中有86例(56.21%)术后病检结果为恶性病变,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两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尤其是前二者是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 which was possibly m alignant tumor.Methods:Had a monovariate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 153 cases with SPN, and then had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the factor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Results:Eighty-six cases postoperatively proved to be m alignant tumor.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ree factors(namely age,smoking and image characteristic)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 monovariate analysis. However only two factors -age and image characteristic - were left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Conclusion:Age, smoking and image characteristic, especially to age andsmoking,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SPN. With a overall analysis over these factors, doctors can improve diagnosis accuracy on SPN.
[Key words]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Risk factor.
現将153例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3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59例。
年龄29~71(57.8±9.8)岁。
吸烟者102例,不吸烟者51例。
伴有咳嗽、痰中带血及胸痛等症状者78例,不伴症状者75例。
病变位于左肺上叶42例,左肺下叶19例;右肺上叶45例,右肺中叶12例,右肺下叶35例;双肺上叶75例,双肺中叶(左侧为舌叶)24例,双肺下叶54例;左肺61例,右肺92例。
具有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等恶性肿瘤影像学征象者68例,不具有这些征象者85例。
结节直径小于1.5 cm 者62例,大于1.5 cm者91例。
1.2 方法
统计15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症状、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及肺部结节的大小等资料,并对这些临床因素与病变良恶性间的关系作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Logistic regression作多因素分析。
年龄分段以常用的青年肺癌与中老肺癌的年龄界限40岁为界,左肺上叶分为上支和舌支,舌支(也称舌叶)从解剖结构来看,与右肺中相似,本文将其与右肺中叶一起称双肺中叶。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Logistic regression作多因素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例资料分析
15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有86例(56.21%)术后病检结果为恶性病变,86例中72例(83.72%)年龄在40岁以上,65例(75.58%)有吸烟史,50例(58.14%)伴有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
2.2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本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年龄较大组、吸烟组及伴有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组病变为恶性的概率大于各自对应组,见表1。
2.3 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进一步将上述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Logistic regression 中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只有年龄、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2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年龄为决定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因素,年龄较大组其为恶性的概率是年龄较小组的5.511倍,见表2。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肺实质内直径≤3 cm 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致密影,且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1]。
往往临床上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感到棘手,因为,两者均可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影像学上大多无显著差异,纤支镜检查也常常无阳性发现。
我们综合分析本组153例病例的各临床特征,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从中发现了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3个因素可以提示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
恶性肿瘤向来被认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常将年龄作为判断病变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中,年龄仍然是重要依据之一,从本组病例统计结果中可见,48例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中仅14
例(29.17%)为恶性,而在105例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有72例(68.57%)为恶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吸烟与肺癌的发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早已明确,特别是肺鳞癌的发病与吸烟的关系尤其密切,众多资料显示鳞癌患者几乎全部是吸烟者,当然肺癌中女性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发病可能与吸烟关系不太密切[2]。
很多报道均显示吸烟可以导致某些基因突变,如p16、p53、rasp21、K-ras、Bcl-2/Bax等,这些基因突变可以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3~6]。
本研究中,吸烟组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的比例是63.73%,而非吸烟组却为4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P= 0.008)。
对肺部病变良恶性的判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
如孤立性结节边界光滑则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边界不清或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则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大。
分叶征是因肿瘤细胞快速生长被纤维组织阻挡、牵拉,或是两个病变融合而成;毛刺征是肿瘤向周围组织局部迅速生长、突出而形成;胸膜凹陷征是肿瘤浸润胸膜并牵拉胸膜所致。
恶性肿瘤因其血管丰富,故大多在增强时伴有强化,另外恶性肿瘤生长过快局部可因缺血、坏死,而呈现偏心空洞或密度不均;病变内部如伴有钙化,如中央钙化、表面层状钙化、弥漫性和爆米花样钙化多见于良性病变。
本组68例伴有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其中就有50例(73.53%)为恶性;85例不伴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其中只有36例(42.35%)为恶性。
然而在对上述三因素作多因素分析时,发现仅年龄和影像学特征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即在诸多因素中年龄和影像学特征是最能提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因素。
也有报道结节的大小与孤立性肺結节的良恶性显著相关,如张轶等[7]对一组297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年龄、结节大小和影像学表现与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显著相关(W ald 值为16.512,OR=2.329)。
本研究中,在作单因素分析时,结节大小这一因素无统计学意义,不排除这里病例数太少,可以增加病例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相关的主要临床因素是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尤其是年龄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两个因素。
我们可以综合分析这些临床因素,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Viggiano RW , Swensen SJ , RosenowEC 3r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litary and 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J].Clin Chest Med,1992, 13(1):83-95.
[2]Mazzone PJ, Mekhail T, Arroliga AC. Is lung cancer in the non-smoker a different disease[J].Chest,2004,126(2):326-329.
[3]刘明,刘俊峰,刘兵,等.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情况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73-1176.
[4]袁平,江道文,徐国强.p53、rasp21、c-erbB-2和nm2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15(5):408-410.
[5]孔令亭,李若葆,王金平.吸烟与肺癌p53、K-ras基因突变关系及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6,12(3):275-278.
[6]李希波,赵健,王善政.Bcl2/Bax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与吸烟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6,46(7):18-19.
[7]张轶,丁嘉安.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3):162-16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