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土壤中有什么》优秀公开课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有什么》观察探究指南五年级班第小组姓名:
温馨提示1、边.观.察.边.记.录.,及时向组员分享你的发现。
活动总时间为二十分钟,听音乐声代表最后3 分钟。
2、整理归还所有器材。
3、保.留.好.收.集.的.证.据.(分类盘中的东西)以备交流时用。
4、有时间的话,请进行升级思考。
升级思考1、土壤中的颗粒从哪里来?
2、土壤中还有我们没有观察到的物质吗?
3、土壤为什么能帮助植物、动物生长?(阅读教材P54 页)
自我评价:观察是否细致老师评价:课堂表现:,你的意外发现是什么?
实验记录:
观察
方法
观察步骤及要求
干燥分离观察1、用感.觉.器.官.(摸、闻、看)和放.大.镜.观察:
把干燥的土壤在白纸上铺开..
2、弄.碎.后观察
越碎越好
3、过.滤.分.离.后观察
过滤后,
最.粗.的.颗.粒.(>
2mm)的是沙砾,
中.等.大.小.(<2mm)的是
沙,最.细.的.颗.粒.是粉沙和黏土。
....
2、
3、
4、
5、
6、
7、
8、
1、
观察到的现(图文并茂
土壤中有什么》观察探究指南
第小组
观察步骤
1、把一.块.较.大.的土壤放入水中。
静置并观.察.一.分.钟.以上
自我评价:观察是否细致,你的意外发现是什么?
执老教师内评容价:课教堂科表版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实课验土记壤录中:有什么
一学情及教材分析: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
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二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学生通过亲历寻找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找到能证明岩石是怎样变成土壤的证据,从而建立关于土壤形成过程的认知,即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
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
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土壤五年级姓
名:
观察
方法
水
中
沉
降
观
察
2、搅拌后静置观察
把全.部.土.壤.放入水中,充.分.搅.拌.1 分钟,静.置.三.分.钟.左右观察
3、观察静置沉淀一周的土壤
完成以上两个观察并记录后举手示意,老师发放已经静置一
升级思考:1、土壤中的颗粒从哪里来?
2、土壤中还有我们没有观察到的物质吗?
3、土壤为什么能帮助植物、动物生长?阅读教材P54 页)
不要再
动它。
的形成是漫长的、不易的,人类只有珍惜土壤,生命才能得以延续。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知道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器材:花盆里的土壤(1 份)、晾干的土壤(1 份)、放大镜(3 个)、塑料勺(2 把)、塑料棒(2 根)、水(若干)、透明塑料杯(1 个、含水)、透明塑料杯(1个、干土样)、记录单、托盘(1个)、酒精灯(1个)、火柴(1盒)、铝片(1片)、三脚架(1个)
2、演示器材: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 分钟)
1、ppt 全班交流:岩石继续风化,会变成什么?(2 人)
2、观察大自然中的岩石ppt,岩石上覆盖着土壤。
二、观察研究土壤中有些什么导语:土壤和岩石会不会有联系呢?我们有必要观察研究土壤中有些什么
1、初步观察花园里的新鲜土壤和晾干的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
(1)分组活动:观察菜园里的土壤和晾干的土壤。
(2)全班交流,实时记录并圈图。
2、进一步观察土壤中的岩石颗粒
(1)用沉积法观察土壤。
(2)分组活动:干土壤在水中的沉积实验。
(3)观察(实物投影显示教师事先沉淀好的)、交流、描述,整理:岩石、砂砾在水中有分层现象,较重的岩石颗粒在下层,较轻的在上层。
(4)小结:播放PPT,按照岩石颗粒大小给岩石分类。
修正刚才对岩石颗粒的认识,小石子就是砂砾,更小的岩石颗粒是粉砂或黏土,说明岩石经过不断风化作用后,会形成土壤的一部分。
(用手比一下:直径的大小)
3、进一步观察土壤中的腐殖质(挖塘泥)
(1)很早以前的动植物残留物混到土壤里,会留下痕迹吗?
(2)分组实验:给土壤加热。
(这种散发臭味物质是腐殖质,是生物腐烂后的证据。
)(请最后后面学生上来闻,还在让土壤加热,解释完了以后再灭火——后面的人很重要)
(3)整理:很早以前的动植物残留物在土壤中变成了肥料,我们叫它腐殖质。
三、解释
1、述: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对土壤中有什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自然界中的这些沙砾、沙、粉砂和黏土是怎样形成的?(风化作用)
腐殖质是怎样形成的?(生物作用)能说说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生物有什么关系?能解释一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2、全班交流: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后,形成的混合物。
3、观看科学家研究土壤形成的视频。
四、质疑建模1、述:土壤的形成是漫长的,几百年才能形成几厘米厚,弥足珍贵。
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科学家也没有亲眼看到,所以只能暂且相信关于土壤形成的观点是正确的。
那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科学家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制作一份人工土壤,如果动植物能存活,那就说明观点是正确的;否则,就需要修正甚至是推翻。
2、演示交流(微视频)。
(介绍材料:制作过程:)五、认识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1、播放PPT,全班交流,寻找土壤中的生命,说说它们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2、思考: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3、总结:土壤为生命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必需资源,而生命的活动影响着土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寸土壤,保护好它!
六、板书设计:
观察记录单:土壤中的成分
观察记录单:土壤中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