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住 师 德 胡宝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师德
□胡宝华南岳区祝融北路楚星学校
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费巩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做教师的不仅教学生技能知识,并且要教他们为人立能之道。

他说:“吾们求学也,要同时学做人,学做大人。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者不自私自利之人也。

否则学养不足,即使在校时是志趣高尚的,一入社会,经不起恶势力之诱导,便给同化了。

学校造就出来的人才,必须个个有品德,品学兼优,将来能改变社会风气,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中国才有希望,教育才有成就。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可见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说:“德”乃师之本也。

那么,师德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教师的道德来自于心底最无私的爱,这种爱不仅仅表现在对自己身边人的爱,而是对每一个人的爱,是一种博爱。

教育家马卡连科也说过:“教育,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马卡连柯把教师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教育好学生,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然而教师的工作环境的不理想、收入的偏低也日益影响教师的生存状况。

从而也影响着教师对一群群有着鲜活生命的儿童个体的培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学业成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本质。

但是,有许多事都是事与愿违,当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不及时完成作业,而随意让学生停止上其它课,到教师办公室补做作业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按成绩、行为等好坏,甚至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亲疏等分为三、六、九等,没有做到一视同仁,给
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不规范的家教,“养教”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分讲究经济待遇,不愿做班主任等,工作上拈轻僻重现象时有出现;极个别教师贪图个人享乐,为人失诚等等,总让拥有良知的我们禁不住呼唤着:归来吧,师德。

看看发生在现代社会最令人窒息的一幕。

一篇题为《9岁小学生挨了280鞭》的文章直到现在还在震撼着我不平的心——文章报道了发生在陕西黄陵县一位小学生因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竟唆使全班同学
轮番用教鞭抽打这名孩子,持续时间长达40分钟,最终使年仅9岁的孩子奄奄一息,孩子的臀部到大腿以下皮肤大面积呈深紫色,线裤上粘有大量血迹和粪尿物。

另一位教师同样给我们师德的外衣上涂抹了一层浓黑的调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华阴市“优秀”女教师的身上。

据《长江日报》报道——
12岁的王某是陕西省华阴市黄河机械厂子弟学校六年级的学生,生性调皮。

99年10
月7日,因他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班主任崔敏叶老师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在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左面脸颊上刺上了“贼”字,并涂上墨水,企图留下“永久”的印记。

然而,这类有辱教师形象的事情还在继续上演。

同是99年的12月13日下午,遵义的一位老师在开学时就宣布:如果上课时哪个同学转过身子和后面的同学讲话时,后面的这位同学就要给转过身的同学的嘴里吐10次口水,并要对方吞进去。

不料五年级的冯航同学因违反纪律不肯吞同学的口水,生气的老师便让其他同学到厕所里用竹签将大便撬回来逼着让冯航吃,冯航无奈只得把屎硬吞进去,致使冯航
同学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不敢到学校上课。

是谁发明的这些“绝活”,是谁让暴力成为一种时髦,是谁赋予这些教师“置人于死地”的权利?
学生一旦做错事就威胁他们不准进教室,送进校长室,开除学籍等等,学生整天提心吊胆。

但我们是否想到,抛弃一个学生,对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及百分之一的损失;而对学生本人来说,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这,就是精神虐待。

这又是谁在精神上摧残我们的少年儿童,让我们的孩子们从此低着头做人,夹着尾巴做事?
当一桩桩不该发生的事发生在我们年幼无知的孩子身上的时候,当一个个本该拥有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的生活黯然失色的时候,一个个曾经不顾学生死活,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还在上演的时候,一些教师也为此付出了承重的代价。

那么又是谁把教师推上了被告席?
绵阳市游仙区观太小学教师卢雷,利用担任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之便,以辅导作业、拿体育器械等借口,在教室、体育器械保管室、寝室和学生放学途中,猥亵未满14周岁的
女学生32名,其中12名女学生被强奸20余次。

2004年5月,不少受害学生家长得知自己的女儿被卢雷欺凌后,拿起法律武器将卢雷
推上被告席。

2004年12月,绵阳中院一审以卢雷犯强奸罪,判处其死刑,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决定执行死刑。

——摘自《华西都市报》
《商务早报》报道——
原告易勇,初中二年级学生,98年6月中旬,因其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
他的耳光,使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导致他离家出走而发生事故,造成左小腿严重受伤
而被截肢。

原告代理人依法向法庭出示了《临床医学鉴定书》,以易勇鉴定伤残为5级,丧失了一半的生活能力为由,向被告孝泉初中提出金额为360000元的索赔。

1999年3月4日,原告代理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要求被告向原告赔偿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生活补助费、假肢安装费、精神损失费及其他费用
支出共计360000元……
当我从媒体上摘录这些案例的时候,我真有一种吃惊的感觉,难道这就是教师的形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谁让我们的学生的成长空间这么病态的狭小,是谁让我们的孩子们每天都受着皮肉之苦,是谁让我们的孩子每天的校园生活都备受煎熬?是谁将老师的道德推向罪恶的深渊??
我不禁要大声的说:是我们那一些失去德性的老师,是自以为强权的老师。

所以对待弱势群体——这一群学生就可以是无忌惮的施以暴力,施以精神虐待。

或许这一群教师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牺牲品,因为中国现今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重压,无法摆脱高考指挥棒、名次排名的淫威,但是教师的人性又怎么可以因此而泯灭呢?爱生是教师的基本品质,是事业心与责任感的体现,这种爱包含着辛勤劳动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种爱意味着奉献和责任。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师德的核心是爱生、师德的底线是责任”。

然而,当教师的暴力事件此起彼伏的时候,当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时候,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多行不义必自毙”,就会有忍无可忍的学生和早已愤怒的家长将那些所谓的教师推上被
告席。

那么,在严峻的事实面前,我们如何扶起师德这一面脆弱的旗帜?如何守住师德?
第一、必须拥有至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自身的学识、修养、专业技能等方面。


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一份杂志在调查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最喜爱时,经过统计发现:近98℅的学生回答:和蔼、幽默、知识丰富。

另一方面,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定有着宽广胸怀、有爱心、善于帮助学生并把学生当朋友的老师。

第二、把“塑造学生”变成“帮助学生”。

当我们认真推敲“塑造”和“帮助”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时,我们就能明白塑造是指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生命个体(学生)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有许多是学生不愿意接受的。

而帮助却是一种支持与鼓励,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彰显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更愿意把教师当良师益友,更愿意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师生关系更和谐,教育效果也将达到最大产出。

第三、必须转变听话就是好孩子的教育思想。

老师心目中听话的孩子必定是:低眉顺眼、绝对服从、绝对文静……现今我们必须转变这样的观念。

像这样的孩子在精神上已经被老师奴化。

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只学会了言听计从,个性空间受到严重压抑。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学校、班集体绝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

但是我们学校、家庭现在还都希望学生乖乖的、老老实实的按照我们设计好的道路去走。

面对新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有“来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独立见解”的学生。

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社会中“不被淹没”,国家才有可能兴旺发达。

第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爱所有学生。

1、多种智力理论证明,每位学生都能成功。

2、“双差生”最需要爱,最值得爱。

3、学生是教育对象,表现出来的,顽皮、不听话、淘气等是发展中的缺点。

4、“后进生”有本事、有能力,他们的智力并不差,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往往超过“优秀生”,他们步入社会后可能比优秀生更有作为。

5、新课程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一生为本。

第五、终身学习,让自己不落伍。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
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纵观每一位成名的教师,无不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民主教育的推广人李镇西、母语推广人薛瑞萍、新教育的奠基人王永新等等无不是提倡终身学习的实践受益者。

我们怎样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行走在诗意教育的路上?
第一,向同伴学习
第二,向经验丰富者学习
第三,向书籍学习
第四,向网络学习
只有当我们的知识永远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撑起一方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才能体会到教书之乐,才能幸福地过上完整的教育人生。

今天,当我们用眼睛看到一些所谓的教师用无知毁灭孩子纯真的心灵、用灭绝人性的暴力摧残孩子幼嫩的身体、用强权下的野蛮语言虐待柔弱的孩子的精神的时候,我们庆幸在广大中国教育战线上还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用良知改写着中国教育的命运,用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孩子。

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国家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师德一定能守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