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实现技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实现技巧分析
引言: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名篇,以游山玩水为主题,传达了人们追求内心自由、舒畅的心境,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经常运用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褒禅山记》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领悟其精神内涵。

2.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

3.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游褒禅山记》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课文中的艺术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总结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意蕴涵义。

2.如何使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起自己的审美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1.导读法: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堂活动。

2.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描绘图画、形象夸张的语言、语音语调、神态表情等,来生动
形象地展示文本,激发学生的想象。

3.演绎法:用表演的形式,配合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深化对课文的理
解和欣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谈话,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入到课题的主题上来。

2.展示《游褒禅山记》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让学生结合所看到的图片或视频,自由发表心理感受和想法,充分激活学生的感性认
识。

二、分析文本
1.带领学生一起快速阅读《游褒禅山记》,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通过语境分析,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如比喻、夸张、排比、对仗
等。

3.梳理课文思路,理清主次关系,让学生掌握《游褒禅山记》的结构和脉络。

三、课文讲解
1.通过语句解释,让学生理解《游褒禅山记》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体例,如“升天”,“下
地”,“拔山盖世”,“举案齐眉”等。

2.通过学习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游褒禅山记》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的认识。

3.通过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文章深层次的意义价值。

四、课文研读
1.通过朗读、模仿、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
性和美感。

2.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逐行研读,分析语言的各层次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文
章的思想内涵。

3.通过精读、细读,让学生习得文本的修辞技巧和英文表达技巧,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五、课后强化
1.通过学生的小作文或课外阅读,加强和巩固《游褒禅山记》的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表
达能力。

2.安排保留传统文化的文化活动,如禅修、茶道、书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3.组织以《游褒禅山记》为主题的自由创作,如微视频、主题演讲、写作等,有利于发挥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结语: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游褒禅山记》被广泛运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本文通过详细的教案设计和实现技巧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篇名篇,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