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鱼宣传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花鱼宣传稿
千里沅江,激荡奔涌,凿谷穿山而来。
在与锦江汇流处,孕生了一个曾叫辰阳、现称辰溪的地方,也孕育了爱国诗人屈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美丽诗篇。
不废万古流的滔滔沅江水,滋养了两岸的青山大地和肥美粮田,更是哺育了富有当地特色的禾下精灵——稻花鱼。
籍此,辰溪也获得一个美名,袁隆平院士誉之为“中国稻花鱼之乡”。
在莽莽群山,峰峦叠起的山怀水抱之中,在省道S223线贯穿其
中的田湾境内,蕴酿了一片稻谷飘香的平原沃土。
穿过一道瓜滕缠绕的竹篱荫棚,大片绿黄相间稻田铺陈在眼前,稻浪翻腾,似在拍打着苍翠远山。
禾叶如箭,锋芒直立,橙黄稻穗弓着头,深沉不语。
稻田里全都开出了条条细长的水沟,二指或三指宽的个个鱼儿从禾蔸边,从浅水里,露着黄黄的背,摆着红红的尾,鼓着亮亮的鳃,张着白白的嘴,击水哗哗而来,游入沟中,这就是我四十年前见到的故乡正宗稻花鱼。
小时候曾目睹父亲养稻花鱼的情景。
春夏之交,正当禾苗转青发蔸之际,父亲就从走村穿寨挑担卖鱼人的鱼盆里,按多少钱碗,一碗一碗地连水带鱼舀起来再倒入禾田里。
这时的鱼苗最大的不过筷子尖,小的也就只有香杆子那样的粗细。
鱼儿在稻田里吃草、吃虫、吃稻花粉,至少要生活5个月。
若遇到大雨涨水期间,必须要去田间巡视。
因鱼儿要抢生水,必然满田蹦
跳,有的要跳上田埂,跳到另一丘田里去。
直到今天的这个时节,才能在田间开沟放鱼,乡人们俗称“放黄禾鱼”。
这就是当地人们说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花鱼。
稻花鱼既可鲜吃,亦可腌制,还可制成火炕稻花鱼。
鲜吃,肉质细嫩鲜甜,伴上生姜、大蒜、鲜红绿椒炒煮,其汤汁尤为开胃明目,润肠通便;若调和糯米粉制成腌鱼,藏于土罐坛子里,可保存一至三年,那酸盐而柔糯的滋味,真是美味可口,实属下酒的绝配;而火炕稻花鱼的那种脆香爽口的味道更使食客流连忘返,就连那些外国朋友食了也要高高举起大拇指,连称OK!OK!这就是湖南的味道,是湘西的味道,更是辰溪的味道。
辰溪稻花鱼养殖历史悠久。
清乾隆年间,辰溪稻花鱼就曾进贡朝廷。
清道光《辰溪县志》记载:“禾花鱼、田中小鱼、以气化者………”千年的辰溪人们啊,聚天地之灵气,吸稻田之精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以稻养鱼、以鱼育稻”生态环保的鱼米之乡。
如今“辰溪稻花鱼”已蜚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