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政治课件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第1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2-1-2 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实训
关于这张选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间接选举 B.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差额选举 C.根据选票推测,该区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农 村人大代表的 4 倍 D.在另选人姓名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并在上方符号 栏内画“○”,该选票无效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的相 关知识。根据材料信息,3 名候选人,应选代表 2 名,可知 该选举为差额选举,B 项正确。A 项错误,因为市级以下的 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从选票信息来看,没有体 现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农村的还是城镇的,C 项错 误。D 项错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民有权选自己,该选票有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不涉及社区居民自治制度,②不选。 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广泛听取社区群众意见等,有利于提 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③应选。公民的政治权利 是法定的,①错在“扩大”上。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有利 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④应选。
易错点二:混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 监督
提醒 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 督,应注意从内涵、方式与途径上把握
①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区分办法:关键是看该行为是 一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属于民 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如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 应该是决策之后,就应该是民主监督的具体途径。
2.[2014·大纲卷]在最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 市开展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536 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 人、4314 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让候选人 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 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 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 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社情民意 决策形成之前,征集意见,自下而上反映
反映制度 意见,提出建议
专家咨询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举行论
制度
证会、座谈会,组织专家学者研究论证
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 制度
决策草案形成后,先自上而下发布草案, 而后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社会听证 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举行听证会,
制度
听取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②民主选举看有没有关键词“选举”,民主管理看有没 有关键词“村委会、居委会”“基层民主”等。
[矫正训练2] [2016·厦门质检]下表是几位同学参与政
治生活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参加的活动
民主权利
A
李红
作为选民参加直接选举人 大代表的活动
行使选举省人大代 表权利
B
王强
找人大代表反映社区缺少 健身场地问题
解析 市民通过 QQ 议政,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是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应选 A。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制度是在政府决策草案形成之后,而不是之前,B 不符合题意;C 说法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并没有扩大;D 中“间接参与民主决策”说法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 1 民主选举 1.[2016·北京高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居民委员会的知识。由题干可知, 由于该市居民委员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工作,以致超过 了居民委员会本身的工作,使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受到 影响,故 D 正确。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A 错误。B 与材料无关。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 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不选 C。
考点二 民主管理和 民主监督
1.民主管理
知识精讲
2.民主监督 (1)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2)民主监督的意义和措施
3.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 主人,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 决定的。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创新民主形式,依法 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社区三级的综合治理委员,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以保障
特聘委员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政府出谋划策。特聘委员模式
() ①代行了政府职能,推进了社区基层民主 ②有助于政
府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型 ③创新了社会组织和公民政
治参与的方式 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渠道
A.①②
B.①③员模式是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能够调动 公民的政治热情,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③④符 合题意。①中“代行了政府职能”说法错误,其他组织、 个人不能代行政府职能;②不属于实行该模式的意义,不 选。而且①②的“政府”与“三级联动机制”的主体不符。
(3)我国的选举制度
①方式: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②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原因
要求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 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
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 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
重要因素
举的权利
原因
要求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 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
求,体现人民的根本 序必须科学,符合客观
利益
规律
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决策 联系
是民主决策的重要目标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四种选举方式的特点认识不准确 提醒 直接选举的优点正好是间接选举的缺点,反 之亦然。等额选举的优点正好是差额选举的缺点,反之亦 然。四种选举方式各有优缺点,不能说哪个更优越。
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 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重要尺度
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 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
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 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
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 养高低的体现
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民主决策 (1)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第1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考点一 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1.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的比较
知识精讲
(2)选举方式的确定及选择 ①确定: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 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状况相适应。
[矫正训练1] [2016·江苏高考]某市民政局统计显示,目 前该市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性工作占其总工作量的 85% 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 是( )
A.居民委员会是政府的基层组织 B.政府主动简政放权值得肯定 C.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 D.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受到削弱
对决策者 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 强决策的科学性 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
对参与者 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
(公民) 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提醒 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
决策必须发扬民主, 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
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 制、决策组织、决策程 区别
5.[2014·天津高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开展形 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为此有专家 建议,应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制度, 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听取社 区群众的意见。该建议有利于( )
①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③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④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 理的积极性
命题点 2 民主决策 3.[2016·浙江高考]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 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 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 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每一公 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 ③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 相同的 ④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采取直接选举和差额选 举相结合的方式,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维 护了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③④符合题意。充分考虑当选 人结构的合理性,是等额选举的优点,②不符合题意。 ①“可以避免”说法错误。
易错点二:混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提醒 如何区分民主决策的方式
方式
区分
[矫正训练2] 湖北省荆门市推出市民 QQ 议政活动,市 民可通过互联网 QQ 聊天系统,就加快荆门崛起出谋划策, 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
A.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并得到充分实现 D.互联网已成为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途径
③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④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公民能否真正享受民主 生活,这也是对公民政治素养的检验。依法有序扩大公民政 治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 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村(居)委会的性质认识错误 提醒 如何理解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 ①村(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政府职能,而是群 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我国的基层 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对村(居) 委会进行指导与监督,但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②区别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政 权机关的组成部分,村(居)委会则不是。 ③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 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主动参与了基层民 主管理
C
陈明
对居委会停车管理问题提 出批评和建议
自觉行使了公民的 质询权
D
张兰
参加某区政府部门举行的 民主评议活动
对政府工作进行民 主监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在 我国,省级人大代表是由下级人大选举产生的,是间接选 举,A 项说法错误。找人大代表反映社区缺少健身场地问 题,体现了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 项说法错误。对居委会停车管理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体 现了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C 项说法错误。D 项说法正确。
[矫正训练1] [2016·大庆高三模拟]每次县乡换届选举 都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大事,某县在县乡换届选举时,采取了 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种选举方式的组合 ()
①可以避免虚假宣传和贿选发生 ②充分考虑当选人结 构的合理性 ③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更多选择 ④维护了 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大代表及其选举的有关知识,意 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大代表候选人来到选民面前 接受“面试”,对人大代表而言,可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 感,增强其为选民服务的意识;对选民而言,可以让他们了 解候选人,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更好地行使选举 权,故①②说法符合题目要求。让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 面,不是为了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扩大选民的选 择范围,③错误;让人大代表候选人接受选民“面试”并不 是为了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其当选,④排除。
解析 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专 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省 政府参事,向政府建言献策,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参与民主决策的体现,也是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权利的 体现,故①④符合题意,应选 D。
4.[2015·广东高考]某市区为推进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
建,特聘一批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和社会能人担任区、街镇、
⑤依法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 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序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是什么? ①是否遵循宪法、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