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14号语文知识汇总小说板块
一含义题(意蕴):紧扣上下文和主旨
分析
问“物、题目”的含义:必答象征双关
答题步骤1手法(象征双关反语比喻等)
2 表层深层(比喻义象征
意双关意反语意指代义)
3 原因感情(主要对象和主
旨)
典型例题1原因类:
《幸福的猪肘子》怎样理解标题中“幸福”二字。
答题方法:找到幸福在文中由现的位置
分析上下文写了哪些不同的原因,逐层分析,还要用选项。
答案:1送猪肘子2很多人的羡慕3拯
救了小偷4彼此的尊重与欣赏(选项)
2问题目的含义一定是分析文章主旨
和主要内容(将全文内容细致分层,逐
层概括)
例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1分)②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1分)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1分)
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1分)
1象征了主人公的精神2本质3情感(全文)
例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指向小说的情节,连长要给孩子一颗枪弹,最后却没有执行。
(2)象征着小红军,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
(3)象征着一切抗日的力量,它们凝聚在一起,必将摧毁敌人。
例四:情感类
1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
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二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
①悬念、伏笔等手法,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②以小见大
三这是一篇日记体小说,以“日记” 方
式写小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日记是对日常经历的记录,具有真实性②日记具有私密性,以“日记” 方式写小说可以细腻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心理。
③以“日记”方式写小说,作者可以借日记主人公之口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彰显小说主题。
四次要人物的作用:
1线索,串联小说情节2推动情节的发展3衬托(烘托)或对比反衬主要人物 4 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5真实性
《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由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 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五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以“我”问“他” 讲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使叙事更具在场感与真实性,更能感染读者;②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以“我”的见闻感受构成故事情节主干,使叙事更集中、紧凑,避免枝蔓;③采用“我”作为记者的访谈实录的形式,使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换自然、灵活;④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便于抒发人物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六小说作用题步骤:
(不管问什么的作用,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内容:交代(时间、地点、背景、原
因、人物身份、人物关系)+突生所写人景物的哪些特点(概括特点先用原词用选项,再细分层加以概括)
2手法:问一段的作用:必答对比,正侧面,抑扬,点面,以小见大,倒叙,插叙(与上下句的关系)
问题目或一句话的作用:多考虑象征,双关,或其他修辞手法等本句手法3情节结构:伏笔照应,引铺,总领,过渡,线索奠定基调
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暗示情节解释悬念4效果:丰富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必答),使行文富于变化,富于戏剧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说服力、感染力,可读性,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突出。
结尾效果:由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5突生主题:找全共写了哪些不同的人事物景,分别分析表现了哪些情感
一定用结尾用选项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某个场景、某个物)
1内容:概括环境特点+交代时地、背景、身份、原因+衬托(对比反衬)人物哪些特点
2手法:对比象征(景、物的作用必
答象征)
3结构:伏笔照应,引铺,总领,过渡,线索奠定基调
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暗示情节解释悬念4效果:渲染氛围增添文章的什么气息使故事富有余味(结尾)
5突生什么主题
八小说的叙述方式(谋篇布局)的特点及作用
1第几人称:真实,拉近距离,便于感情抒发,客观真实,增强说服力2以为线索(双线):紧凑集中3多用心理描写和对话形式4倒叙(悬念,波澜,)顺序插叙,补叙:丰富内容,
使情节合情合理5抑扬6悬念7卒章显志8对比9误会10以某个话题引由
11故事叙述与景物描写相结合,富有诗意
美12伏笔照应13融情入事14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必答)15什么人
的视角
典型例题:1《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2《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不适合分问)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
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九人物特点题:概括特点:从头到尾找到所有描写人物的部分,先用原词用选项再细分层,不同内容要注意分析由不同特点。
多写几个近义词
常见人物特点:①大方热情、机智幽
默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③善良真诚、
理性克制,有责任感执着精明残忍贪婪乐善好施虚荣技艺高超(手艺人)
本分敬业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有生存智慧朴实善良温柔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刚强不屈坚韧不拔执着自尊识大体大局意识慷慨大方隐忍有分寸率真懦弱豪爽洒脱善解人意优越感和虚荣心医术高明枪法精准有良知知错能改坚持原则固执淡泊严谨矜持粗暴,专制,冷酷,吝啬爱面子、冲动勤劳坚忍慈爱
①惜时②敬业③勤奋④俭朴
典型例题1小说最后说范希文“书法
方正清劲,通脱儒雅,一如其人”,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注意审题:人物特点+分析(必须有分析)
怎样的形象:人物特点+身份
母亲:疼爱孩子心思细腻沉静稳重
理解包容有教育智慧
公安干警: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
虽曾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仍不改初心。
儿童: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乖巧懂事
聪明机智羞涩腼腆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1老祖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
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坚忍: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
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由来,
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
邦邦的冰片,
慈爱: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峰……峰……”嚷着饥饿
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2《冯歪嘴子》“我”的形象: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
“故意的不由声”,逗冯歪嘴子说话,表现由调皮可爱的一面。
想吃粘糕,又听话,可见“我”的乖巧。
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表现由矜持的一面。
十如何塑造人物
正侧结合:环境烘托(有写景必答)(由现其他人物必答)衬托对比反衬
正面:语言神态动作肖像细节(必答)心理修辞
十一主题概括或情感变化、心理分析题:分层细用原文用选项方法:找全上下文写了哪些不同的人与事,逐个分析(对人事物景什么感情,观点态度)用原词用选项典型例题:1小说多次写马兰花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兰花每次流泪时的表现和心情,并说明文章这样写有何效果。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
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十二赏析句子:手法题的步骤 +结构作阳手法:既找本句又要关注上下句(对比抑扬)用词(叠词,拟声词,一切准确生动的词语褒词贬用)句式(整散长短,层递倒装)风格多考修辞,拿不准多答几个(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
反问反复借代对偶)
1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由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14天津卷
排比反复衬托借枣树表达对爷爷奶奶辛勤付由的感念,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
2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一一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 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比,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十三判断谁是主人公:
《呼日格窃贼》
1主要内容都是在写谁(“呼日格”是小说的主要环境,故事主要发生在“呼日格”。
)
2谁体现小说主题(题与“呼日格”密切相关,从最后一句话看,小说的主题
主要反映“呼日格”民风的淳朴;)
3其他人物是为了衬托、对比反衬(写“刘一竿”主要是为了衬托“呼日格的村民”。
写村民是为了与刘一竿的行为相对比,讽刺刘一竿弄虚作假的行为。
()
4贯穿始终,故事围绕某人展开(从文章内容看,刘一竿贯穿文章始终,故事主要是围绕刘一竿展开。
)
5题目指的是谁(从题目看,“呼日格窃贼”指的是刘一竿。
)
十四一句一段的作用(《救命恩人》写救人过程)
1便于密集清晰的组织内容2加快叙事节奏,推进情节发展3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突生人物急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