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州的行政建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NG S ANG
魏晋南经 济 区新兴 的 中心城 市之 一 , 历史 悠久 , 有凤 凰城 的美 誉 、水 陆 要津 , “ 咽 喉据 郡” 之称 。 学界对 泰 州 的名 称 演变 、 土 人情 有重 要 的研 究成果 , 泰州 行政 建 制 的演 变也 略 有 涉 风 对 及 , 主 要侧重 在唐 宋之后 。本 文则 主要从 有 限的资料 中, 讨魏 晋南北 朝这 一大分 裂 大变 动时期 泰州 但 探 的行 政建 制。 关 键词 魏晋南北 朝 泰州 行政 建制 泰州市 地处 江苏 省 中部 、 长江 沿岸 , 长三 角经 济 日益 增多 , 西 晋时 全 国设 l 州 、7 郡 , 北 分 为 如 9个 13个 南 区 1 中心城 市之 一 ,有凤 凰城 的美誉 、水 陆要津 , 裂 后 , 朝 梁 有 14个 州 、8 郡 , 朝 北 周 武 帝 建 6座 “ 南 0 56个 北 咽喉据 郡 ” 之称 。 泰州具 有 20 年 的历 史 , 融吴 楚 德 二 年 有 15个 州 、6 个 郡 , 、 周 疆 域 均 不 及 西 10多 兼 3 21 梁 北 越 之韵 , 聚江 淮海之 风 。 百年来 , 汇 千 风调 雨顺 , 安定 祥 晋 , 而州郡数却激增 , 其领户必然减少。 和, 被誉为祥瑞福地 、 祥泰之州。 泰州人文荟萃 、 名贤辈 2都 督 制 的 形成 及 州郡 政 权 实行 军 民两政 “ 轨 . 双 出 , 胡锦 涛总 书记 的家 乡 , 是施 耐庵 、 板桥 、 兰 制” 是 也 郑 梅 。这时期 适应 军事 战 争 的需 要 , 州郡 政 权 出现军 权 地 军 芳 的故 里 。 界对 泰州 的名称 演变 、 学 风土人 情有 重要 的 干预政 权 , 方行 政长 官兼 理军 政 , 民并 治 的重要 特 研究成果 , 对泰州行政建制的演变也略有涉及 , 但主要 点 。 东晋 南朝在 州级 之上 有个更 高更 大 的一级 政 区 , 即 其 都督 都 理诸 州军 事 , 侧 重在 唐宋 之后 。 本文试 图从 有 限的资料 中 , 讨魏 晋 都 督 区 , 统 治机 构 则称 都 督府 , 探 南北朝这一大分裂 、 大变动时期泰州的行政建制 , 以期 且 基本 兼领 刺史 。 北朝 的州郡 也实 行军 民两政 的 “ 双轨 对泰 州地 区 的历 史文 化研究 尽绵 薄之力 。 制” 军政两套班子 , , 均由刺史加都督之衔 , 或都督领刺 因战祸 、 情 、 局 变动 、 口迁徙 等各 种原 因 , 史 者统 一综 理 ; 灾 政 人 我 北周 改都 督为 总管 , 总管权 力更 大 。这 国行 政建制 多 次调 整 , 治所频 频迁 移 。泰 州古称 海 阳 , 时期 战祸 纷起 , 方割 据 , 地 与地 方制 度 中军人 治 政 的 夏商时属“ 九州” 之一的扬州。 西周属邗国。 春秋时期 , “ 双轨 制 ” 很大 关联 。 耕望 先生 认为 , 有 严 魏晋 南北 朝 时 先属邗, 后属 吴 , 越亡 吴后属 越 国 , 楚灭 越后属 楚 。 统 期 , 方行政 应 为 四级 建制 , 秦 地 即都督 、 、 、 , 州 郡 县 不无 道 后 , 阳属 东 海郡 ( 说 九 江郡 ) 海 一 。汉初 , “ 海 而 理 。 取 傍 高, 为海渚之陵” 之意改海 阳为海陵 , 属吴王刘濞的统 3设 有封 国制度 。与州郡 平行 的 , 有封 国制 。曹 . 还 辖 范 围 。随着 海岸 线 向东南 两面 延伸及 海 陵开 发程 度 魏时 的封 国 , 其名无 其 实 ; 晋 鉴于 曹魏 因孤 立无 援 有 西 加深 , 口有 了增加 , 事 制 度也 变 得 复杂 , 人 人 为适 应 新 而亡 的教训 , 大封 宗 王 , 遂 其具 有 相对 独 立 的军权 、 政 的形 势 , 政府设 置海 陵县 。 汉 魏晋南 北朝 时期 可 以说 在 权 与 财权 , 而 最终 “ 王之乱 ” 致西 晋 灭亡 ; 然 八 导 故东 晋 中国古代地 方 行政 制度 中是 最庞 杂紊 乱 的 ,所 以泰 州 南北 朝虽仍 实行 分封 制 , 王 国的权力 大为 削弱 。 但 在 这样 的动荡 时期 , 政建 制不 断调整 , 为复杂 。 行 较 4出现遥领 与 虚封 。遥领 是将 别 国领 土 当作 己地 , _ 委任 刺史 、 太守 实行 象征 性统 治 , 际上 既无 领土 又无 实 领 民。如三 国曹 魏设 益州 刺史 、 州刺 史 , 平 而益 州属 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 制度 国 , 州为孙 吴 领地 。虚 封 , 平 即把 别 国土地 当做 自己领 秦统 一 天 下后 , 全 国为三 十 六郡 , 下设 县 , 分 郡 从 此中央集权制下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体制及县作为最 土进行 虚封 , 封号 而无 土地 。如曹魏 曾封吴 王 , 有 蜀有 梁王等 , 这些 王仅 有封 爵而 无领地 。 低 一级 行政 单位 的模 式 基本 确定 下来 。三 国两 晋南 北 鲁 王 、 朝 时期 ,地 方行 政 区划 在郡 县制 基础 上逐 渐产 生 了州 5侨 置 州郡盛 行 。西晋 末 年 , . 中原 地 区连年 混 战 , 大批 渡江 南迁 , 管理 为 制, 州统郡 , 郡统 县 , 置刺史 , 置太 守 , 州 郡 县置令 长 , 州 北方 人 民和世 家大族 为 避 战乱 , 郡 一 县 三 级 制 度 作 为 基 本 的地 方 政 权 体 制 基 本 形 流亡 江南 的北 人 ,东晋 南朝 在其 辖境 之 内沿 用北 方 的 成。 这一时期的行政建制十分紊乱复杂 , 主要有如下特 地名 设 置 的州 郡 县 ( 常加 上 一个 “ ” )即 为侨 州 通 南 字 , 郡县 。如 在京 口( 江 苏镇 江 ) 立南 徐州 , 江乘 ( 今 侨 在 今 点: 1 郡 划 小 , 置过 滥 。 由于这 一时 期 国家 分 裂 , 江苏 句容北 ) 立南 琅琊 郡 与临沂 县 。这 样一来 , 北 川 设 侨 南 战争 频繁 , 以地方 行 政 区域 变 化无 常 , 郡县 的数 目 地名 混淆 , 所 州 加上 侨州 郡县 废 置无 常 , 属关 系又经 常变 隶
魏晋南经 济 区新兴 的 中心城 市之 一 , 历史 悠久 , 有凤 凰城 的美 誉 、水 陆 要津 , “ 咽 喉据 郡” 之称 。 学界对 泰 州 的名 称 演变 、 土 人情 有重 要 的研 究成果 , 泰州 行政 建 制 的演 变也 略 有 涉 风 对 及 , 主 要侧重 在唐 宋之后 。本 文则 主要从 有 限的资料 中, 讨魏 晋南北 朝这 一大分 裂 大变 动时期 泰州 但 探 的行 政建 制。 关 键词 魏晋南北 朝 泰州 行政 建制 泰州市 地处 江苏 省 中部 、 长江 沿岸 , 长三 角经 济 日益 增多 , 西 晋时 全 国设 l 州 、7 郡 , 北 分 为 如 9个 13个 南 区 1 中心城 市之 一 ,有凤 凰城 的美誉 、水 陆要津 , 裂 后 , 朝 梁 有 14个 州 、8 郡 , 朝 北 周 武 帝 建 6座 “ 南 0 56个 北 咽喉据 郡 ” 之称 。 泰州具 有 20 年 的历 史 , 融吴 楚 德 二 年 有 15个 州 、6 个 郡 , 、 周 疆 域 均 不 及 西 10多 兼 3 21 梁 北 越 之韵 , 聚江 淮海之 风 。 百年来 , 汇 千 风调 雨顺 , 安定 祥 晋 , 而州郡数却激增 , 其领户必然减少。 和, 被誉为祥瑞福地 、 祥泰之州。 泰州人文荟萃 、 名贤辈 2都 督 制 的 形成 及 州郡 政 权 实行 军 民两政 “ 轨 . 双 出 , 胡锦 涛总 书记 的家 乡 , 是施 耐庵 、 板桥 、 兰 制” 是 也 郑 梅 。这时期 适应 军事 战 争 的需 要 , 州郡 政 权 出现军 权 地 军 芳 的故 里 。 界对 泰州 的名称 演变 、 学 风土人 情有 重要 的 干预政 权 , 方行 政长 官兼 理军 政 , 民并 治 的重要 特 研究成果 , 对泰州行政建制的演变也略有涉及 , 但主要 点 。 东晋 南朝在 州级 之上 有个更 高更 大 的一级 政 区 , 即 其 都督 都 理诸 州军 事 , 侧 重在 唐宋 之后 。 本文试 图从 有 限的资料 中 , 讨魏 晋 都 督 区 , 统 治机 构 则称 都 督府 , 探 南北朝这一大分裂 、 大变动时期泰州的行政建制 , 以期 且 基本 兼领 刺史 。 北朝 的州郡 也实 行军 民两政 的 “ 双轨 对泰 州地 区 的历 史文 化研究 尽绵 薄之力 。 制” 军政两套班子 , , 均由刺史加都督之衔 , 或都督领刺 因战祸 、 情 、 局 变动 、 口迁徙 等各 种原 因 , 史 者统 一综 理 ; 灾 政 人 我 北周 改都 督为 总管 , 总管权 力更 大 。这 国行 政建制 多 次调 整 , 治所频 频迁 移 。泰 州古称 海 阳 , 时期 战祸 纷起 , 方割 据 , 地 与地 方制 度 中军人 治 政 的 夏商时属“ 九州” 之一的扬州。 西周属邗国。 春秋时期 , “ 双轨 制 ” 很大 关联 。 耕望 先生 认为 , 有 严 魏晋 南北 朝 时 先属邗, 后属 吴 , 越亡 吴后属 越 国 , 楚灭 越后属 楚 。 统 期 , 方行政 应 为 四级 建制 , 秦 地 即都督 、 、 、 , 州 郡 县 不无 道 后 , 阳属 东 海郡 ( 说 九 江郡 ) 海 一 。汉初 , “ 海 而 理 。 取 傍 高, 为海渚之陵” 之意改海 阳为海陵 , 属吴王刘濞的统 3设 有封 国制度 。与州郡 平行 的 , 有封 国制 。曹 . 还 辖 范 围 。随着 海岸 线 向东南 两面 延伸及 海 陵开 发程 度 魏时 的封 国 , 其名无 其 实 ; 晋 鉴于 曹魏 因孤 立无 援 有 西 加深 , 口有 了增加 , 事 制 度也 变 得 复杂 , 人 人 为适 应 新 而亡 的教训 , 大封 宗 王 , 遂 其具 有 相对 独 立 的军权 、 政 的形 势 , 政府设 置海 陵县 。 汉 魏晋南 北朝 时期 可 以说 在 权 与 财权 , 而 最终 “ 王之乱 ” 致西 晋 灭亡 ; 然 八 导 故东 晋 中国古代地 方 行政 制度 中是 最庞 杂紊 乱 的 ,所 以泰 州 南北 朝虽仍 实行 分封 制 , 王 国的权力 大为 削弱 。 但 在 这样 的动荡 时期 , 政建 制不 断调整 , 为复杂 。 行 较 4出现遥领 与 虚封 。遥领 是将 别 国领 土 当作 己地 , _ 委任 刺史 、 太守 实行 象征 性统 治 , 际上 既无 领土 又无 实 领 民。如三 国曹 魏设 益州 刺史 、 州刺 史 , 平 而益 州属 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 制度 国 , 州为孙 吴 领地 。虚 封 , 平 即把 别 国土地 当做 自己领 秦统 一 天 下后 , 全 国为三 十 六郡 , 下设 县 , 分 郡 从 此中央集权制下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体制及县作为最 土进行 虚封 , 封号 而无 土地 。如曹魏 曾封吴 王 , 有 蜀有 梁王等 , 这些 王仅 有封 爵而 无领地 。 低 一级 行政 单位 的模 式 基本 确定 下来 。三 国两 晋南 北 鲁 王 、 朝 时期 ,地 方行 政 区划 在郡 县制 基础 上逐 渐产 生 了州 5侨 置 州郡盛 行 。西晋 末 年 , . 中原 地 区连年 混 战 , 大批 渡江 南迁 , 管理 为 制, 州统郡 , 郡统 县 , 置刺史 , 置太 守 , 州 郡 县置令 长 , 州 北方 人 民和世 家大族 为 避 战乱 , 郡 一 县 三 级 制 度 作 为 基 本 的地 方 政 权 体 制 基 本 形 流亡 江南 的北 人 ,东晋 南朝 在其 辖境 之 内沿 用北 方 的 成。 这一时期的行政建制十分紊乱复杂 , 主要有如下特 地名 设 置 的州 郡 县 ( 常加 上 一个 “ ” )即 为侨 州 通 南 字 , 郡县 。如 在京 口( 江 苏镇 江 ) 立南 徐州 , 江乘 ( 今 侨 在 今 点: 1 郡 划 小 , 置过 滥 。 由于这 一时 期 国家 分 裂 , 江苏 句容北 ) 立南 琅琊 郡 与临沂 县 。这 样一来 , 北 川 设 侨 南 战争 频繁 , 以地方 行 政 区域 变 化无 常 , 郡县 的数 目 地名 混淆 , 所 州 加上 侨州 郡县 废 置无 常 , 属关 系又经 常变 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