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临川文集》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临川文集》含答案
(2010·江西卷·T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
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
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
..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祐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公愀然
..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答案】A。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上下语境,同时还要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例如B项可联系《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C项可联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冠盖相属于魏”;D 项可联系《赤壁赋》“苏子愀然”;A项可联系《陈情表》“日薄西山”的“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薄”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使用是否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文原句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 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借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C。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把这个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这类题一般多考查“相同”,2010年考查“不相同”,重在审题。

A项,连词,都表顺承。

B项,都为介词,译为“在”。

C项,前者为代词,代指所得俸禄;后者为指示代词,“这”。

D项,均为助词,表感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
是( )
A. 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 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 至阵而乱者,斩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 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答案】A。

【解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考点之一。

所谓“筛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有类别之分,有情理之分等等。

命题形式一般是明确提出信息的具体要求,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交叉编为四组,让考生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筛选的内容多为以下角度: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等。

B项中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项中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项,第一句人们对王德用的态度,第二句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

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

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

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错误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本题B项“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与原文内容不符,太后并没有赞赏王德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军人敢于倚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

(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

(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解析】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注意每句中的重点词语,如(1)中“挟”“干”“复治”,(2)中“典”,(3)中“骄人”。

三个句子对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考查相对弱化。

【参考译文】
鲁国公王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

正当这个时候,王德用担任西头供奉官,在王超身边,年龄十七,自从统率军队担任先锋以来,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

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

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趁我军出现混乱时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

”于是又请求他所率领的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

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军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安定顺从,要求井然有序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走。

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

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
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

有军人拿着内诏,请求担任军官。

王德用劝谏道:“军人敢于倚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的话,那个军人一定会深受其害。

”明肃太后坚决要让那个士兵获得军中官职,王德用坚决地不接受命令。

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王德用的劝谏。

因此,皇上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重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的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作为大臣的相貌。

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

皇上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皇上赐手谕勉励他。

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这个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

”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他用来侍奉国
君的忠心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中没有一个忠臣了。


嘉祐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

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一生忠诚老实,乐观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有种刚毅不可侵犯的神情。

等到接近他,就会发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

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

他善于治军,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

与士大夫交往,士大夫也大多佩服他的度量,认为没有谁能超越他半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