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安稳本:树根)2、必浚其泉源(浚:疏通)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忧)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振:通“震”,震慑)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10、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危:高谦冲:谦虚自牧:自我约束)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简:选拔)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二、实词(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二)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根本(古义:树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今义:尽情地)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4、乐般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1、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靖,太平)(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靖)(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动词,安然,安适)(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动词,奉养)(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2、胜(1)德不处其厚,情不堪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2)沛公不堪杯勺。

《鸿门宴》(动词,禁得住)(3)刑人如恐不堪,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

完。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动词,胜利,取胜)(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最新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最新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谗( )邪求木之长( )者浚( )其泉源 正身黜( )恶皋陶( ) 载( )舟覆舟 象箸( ) 仁者播( )其惠壅( )蔽 董( )之以严刑 懈怠( ) 垂拱( )而治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智者尽其谋吾其还也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闻名)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C.震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伐:残害。

C.而况于明哲乎明哲:明达的人。

D.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流下、流入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者: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下司之职 下司:下属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固其根本 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③居域中之大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⑤择善而从之 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A.②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⑤D.①④⑥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徵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以艰难“殷忧”与“得志乐逸”的对比等。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丙)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

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

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B.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C.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2.下列句子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奏文的一种。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训练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训练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6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根深蒂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B.渊远流长恃才傲物戒奢以俭C.择善而从载舟履舟施惠于人D.鸣琴垂拱文武争驰是可而止解析B项,渊一源;C项,履一覆;D项,是一适。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长:高。

B.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C.虽在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在路上行走。

解析D项,行路:路人,彼此没有关系的人。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人君当神器之重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C.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解析B项,均为连词,来。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答案 B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必固其根本C.则思知止以安人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解析A项中“乐”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中加点字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A5.名句默写。

(4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________,________。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二、课内精读(每题3分,共12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浚:jùn,疏通、深挖。

B.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殷:yīn,深。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yōnɡ,堵塞。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chù,罢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5.选出与其他几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A.岂取之易守之难乎?B.吾孰与徐公美?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D.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6.魏征在文中提醒唐太宗,能否使国家长治久安,关键在于A.实行法治B.整军经武C.文武并用D.积其德义二、阅读部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凡百:所有的。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董:监督。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chang)之长者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 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 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 填空题:5.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chang)之长者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填空题: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15 谏太宗十思疏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第1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B. 第2段用“载舟覆舟”设喻,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

C. 第3段提出了“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D.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

文章除第1段外,都是如此,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

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

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C. 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 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魏徵,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

以敢于直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

B.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的一篇奏议。

“疏”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论积贮疏》《论贵粟疏》《庄子义疏》中的“疏”即给皇帝的奏议。

C.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纯用散文写成,但因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D. 这篇文章活用了很多成语,如“居安思危”“载舟覆舟”“善始善终”“择善而从”等,其目的是为了表明文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4.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忠诚的人。

C. 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

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

”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

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chang)之长者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填空题: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谗.( )邪求木之长.( )者浚.( )其泉源正身黜.( )恶皋陶.( ) 载.( )舟覆舟象箸.( ) 仁者播.( )其惠壅.( )蔽董.( )之以严刑懈怠.( ) 垂拱.( )而治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智者尽其.谋吾其.还也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闻名)
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
C.震.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挥舞)
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伐:残害。

C.而况于明哲
..乎明哲:明达的人。

D.则思江海下.百川下:流下、流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D.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
..效其忠信者: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下司
..之职下司:下属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固.其根本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③居域中之大.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择善.而从之虚.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徵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以艰难“殷忧”与“得志乐逸”的对比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
12
初,伍员(春秋楚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投吴)与申包胥友。

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及昭王在随(随:诸侯国名),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荐:多次。

食:侵食)上国,虐始于楚。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指吴国)德(贪心)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

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

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寡君越在
草莽,未获所伏。

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左传·申包胥如秦乞师》)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为封.豕长蛇封:大。

B.申包胥如.秦乞师如:往、到
C.虐.始于楚
D.我必复.楚国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包胥爱国赤诚的一组是(
①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②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
③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⑤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
A.①④⑥
B.
C.②③⑥
D.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伍员和申包胥虽是朋友,但政治观点不一致。

伍员出逃时立誓要颠覆楚国,而申包胥
B.
申包胥假托昭王之命到秦国求救,对秦哀公申说吴灭楚之害和秦救楚之利,立于秦庭
C.
D.《无衣》选自《诗·秦风》,诗中有“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诗句。

秦哀公赋这首诗,意在答应
1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2)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

下臣何敢即安?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答案
1、答案:chán zhǎng jùn chù yáo zài zhù bō yōng dǒng dài gǒng
2.A 以:因为,介词。

3. B 提示:B 项“春花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4、D 解析:D 项“下”是“处于……之下”的意思。

5、C 解析:A 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基础”。

B 项中“纵情”文中意为放纵感情(骄傲);今多指“尽情”。

C 项中“骨肉”古今都指亲人(父母兄弟子女等)。

D 项中“耳目”在文中实指耳朵和眼睛,在现代汉语中,则指爪牙、帮凶。

6.D “下司”,两个词,下:臣下、下属;司:管理
7.D
空”;②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乐”;③⑤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
8.C “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

9.D 复:颠覆。

10. B 其中“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立,依于庭墙而哭,
日夜不绝声”三句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申包胥的爱国赤诚。

“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
11.C 。

C 项中“秦哀公非常痛快地答应了申包胥的请求”一说有误。

文中“秦伯使辞焉”一句则说明申包胥如秦乞师不是一帆风顺的。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七日”一句的
12.
(1)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将考虑一下再告诉您。

(2)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去客馆休息呢? (3)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
(4)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

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

”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已经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

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

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

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

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

’”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

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将考虑一下再告诉您。

”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
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

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

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

于是。

秦国出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