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差》教学设计-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差》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对比、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教学难点:极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创设问题情景。
1、统计活动:(课前布置操作,按学生座位分成8个小组)
分组统计各组同学的年龄(精确到月):
(1)最大年龄是多少?
(2)最小年龄是多少?
(3)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相差多少?
(4)填写下面的表,其中
d=本组最大年龄-本组最小年龄
(5)哪一组算出的d的值最大?哪一组最小?
2、填写下表:
3、动脑筋:
d的大小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的波动或分散的程度。
4、根据大家统计的数据,全班同学年龄的极差是多少?
二、探索研究、建立数模
例1:下表是1998年4—9月中每个月份湘江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单位:米)
(1)绘制湘江水位变化的折线图:
(4)计算4—9月最低水位变化的极差:
8月份最低水位最高:35.71米,
9月月份最高水位最低:30.36米
最低水位的极差=35.71-30.36=5.35(米)
动脑筋:
从上面的数据及其分析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水位变化的极差反映了湘江水位涨落的程度。
2、从每个月的情况来看:6月份的极差最大(9.64米),正是湘江的汛期,经常下大雨,出现洪峰,水位波动较大;9月份的极差最小(0米),汛期已过,很少下雨,水位恒定。
3、从4月至9月这6个月的水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最高水位的极差达到10.41米,最低水位的极差也有5.35米.反映了1998年湘江洪水暴涨,灾害严重。
三、思索、应用、拓展、练习、提高
1、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极差.
A组:473,865,368,774,539,474;
B组:46,46,46,46;
C组:1736,1350,-2114,-1736
A组极差=865-368=497
B组极差=46-46=0
C组极差=1736-(-2114)=3850
2、根据天气预报,我国北方某城市2月10日的最高气温2℃,最低气温-8℃,问这个城市这一天温度的极差是多少?
2℃-(-8℃)=10℃
3、某商场1—6月份的销售额如下表所三(单位:万元):
绘制折线统计图:
“峰顶”A;3月份销售额最低,
份销售峰顶与谷底最大差值
1、2题
1 2 3 4 5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