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的发展和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1艺术文化交流
2013年07月下半月刊
空竹,是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又称之为是空钟、风葫芦、地玲等,抖空竹,又称之为是抖地铃、抖嗡、扯铃,是我国一项古老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一、抖空竹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抖空竹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

我国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中,都对抖空竹有所提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中就对当时的抖空竹运动发展进行了描述,“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

”文中的“倕”即现在所提到的抖空竹,也就是说参加抖空竹运动的人手指随着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但是仍然遵循着规矩,主要是由于抖空竹人的思想十分专一,并没有思想上的束缚。

到了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专门写过《空竹赋》,虽然辞赋内容已失传,但证明了抖空竹在当时十分流行。

到了宋元时期,抖空竹快速发展,现代抖空竹运动在此期间开始出现。

周密在其《武林旧事》和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都提到了“弄斗”,也就是当时的抖空竹。

明容兴堂刻的《水浒传》在宋江在征讨方腊章节中提到,宋江看到有人在抖空竹,有感而发,一时兴起,赋诗一首:“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谩徒劳。

”抖空竹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得以盛行。

在我国明代,抖空竹运动,无论是运动方法,还是运动规则,都已经十分成熟了,不仅有地上抖的空竹,也有可以在空中抖的单盘空竹。

清代,空中抖的空竹已经突破单盘空竹,出现双盘空竹,抖空竹深受人们喜爱,玩法与现代已无二样。

民国时期,抖空竹这项运动开始走向海外,出现许多外国人集体抖空竹的运动盛况。

二、空竹制作工艺发展
我国古代抖空竹分为两类,有两种运动方式。

第一种是在地上旋转的。

这种空竹主要是用木板封住竹筒一段,并在周围开一个口子,从中间位置穿入一个细轴,另外一块就是带有小孔的竹板子,把细线缠绕在轴上,另外一端就是从竹板上穿孔,用力拉线,空竹高速旋转起来并发出嗡嗡声响落地,这种玩法也被称之为是“鸣声陀螺”。

明代学者于奕正和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对地上旋转空竹的运动规则、尺寸、制法、形状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清代前因居士在其所著的《日下新讴》详细记载了地上旋转空竹的运动规则和制法,“杨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

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

”邓云乡在《鲁讯与北京风土》文章中,对民国时期的地上抖空竹玩法进行详细阐述,中间有根尖轴的小空竹,把缠绕在上面的线一抽,然后往地上一丢,空竹立即嗡嗡作响,所以又叫风葫芦。

第二种是在绳子上面旋转的空竹。

清代诗人历惕斋在《抖嗡》一诗中写到“花间日午一村晴,柳下风和万籁清。

欲怪慕然无际响,落来知是抖嗡声。

”始终的抖嗡也就是绳子之上运动的抖空竹。

我国古代绳子之上的抖空竹可以进一步分为双盘和单盘两种,其中单盘抖空竹是由地上抖空竹发展演变而来的,其轴特别粗,双盘空竹主要是由两个盘和一个轴组成的,空竹主要是悬挂在两根小棍顶端的身子上,只要用手来回拉动两端小棍,便可以使双盘空竹不断加速运动,发出嗡嗡声音。

清代学者柴桑对绳子之上的双盘空竹运动记载到,京城中的孩童经常玩抖空竹。

把竹子截成两段,从“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清代著名诗人康发祥在《海陵竹枝词》中,对泰州抖空竹运动进行详细记载,“百戏清明笑尔曹,扯铃掷向半天高。

红鞋老妪红裙女,盘古台边走几遭”。

三、民俗中的抖空竹
抖空竹在古代,是年轻女子的一项高雅运动,是民间的一项重要体育游戏,在许多民俗中都出现抖空竹的影子。

抖空竹最早起源于宫廷之中,清代《玩空竹》一诗中对当时皇宫之中的宫女和妃嫔抖空竹场景进行形象描述,“上元位宴玉熙宫,歌舞朝朝乐事同。

妃子自矜身手好,亲来阶下抖空中。

”后来,抖空竹这项体育运动从皇宫之中传入民间,逐渐在民间盛行,并成为儿童的一项重要运动游戏,明代永乐年间制作的“剔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就画有一个小儿抖空竹,边上还有一个小儿捂耳朵观看的场景,由此说明,抖空竹在民间广泛流行。

此时,空竹不仅是儿童的一个玩具,同时也是一个音响玩具。

抖空竹大部分是在春节前后举行的,所以也被称之为是节令玩具。

明代有首歌谣,二月二日小儿戏具谣,其中就提到“杨柳儿青,放空钟”,也就是说春天是适合抖空竹的季节。

《燕京岁时记》也说到“空钟儿响,鞭竹儿爆,正月十五又来到”。

我国古代许多地方都有春节贴年画传统,那些浓墨重彩的年画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天津杨柳青就是其中的一个流派,早期的杨柳青年画中,许多都有小儿抖空竹的场景。

同时,抖空竹也是我国古代庙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庙会早期主要是为了祭祀而开展的,但是随着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经济发展需要,庙会逐渐失去祭祀的单纯意义,同时也成为一种重要的集市交易场所,所以被称之为是“庙市”。

在庙会上,有专门的空竹摊子,摊主一边兜售空竹,一边表演着抖空竹。

清代学者李虹若在《朝市丛载•时尚》提到“每逢庙集,以绳抖响,抛起数丈之高,仍以绳承接,演习各样身段。

”到了民国时期,琉璃厂会就把各种各样玩具集中在厂甸庙会上,空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摊主就会通过高超的抖空竹运动表演来招徕顾客,成为民间习俗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抖

































































宝。



































析。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