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杨国语,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留置术 (UVC)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杨国语
UVC意义
新生儿科,静脉通道输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由于新生儿外周血管壁较薄、通透性较大等特 点,容易引起血管外渗水肿、组织坏死等,导致 穿刺困难或失败、反复多次穿刺、留置时间短、 患儿痛苦大等。 而深静脉置管,如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脐静脉置管(UVC)能够较好地解决 这一问题,广泛运用于需长期静脉营养治疗的患 儿中,尤其是输注高渗营养液的患儿。且因静脉 穿刺次数减少,减轻了护理操作量、减少了穿刺 疼痛,有利于维持早产儿血氧的稳定。
脐动脉 4 点方向, 壁厚,空小
管壁薄,腔较 大,
脐动 脉7点 方向
插管方法
预充导管(肝素生理盐水),排气
距脐根部2~3cm处整齐地剪断脐带 辨别脐动脉、脐静脉 用血管钳提起脐带,将导管插入脐静脉,进腹 壁后与水平面呈60度向头侧推进至预定深度
回血通畅后以生理盐水肝素液封管
固定,敷料包扎
UVC步骤1-术前准备
环境准备
紫外线和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辐射保暖抢救台
患儿准备
心电、血氧监护 保暖 仰卧位、固定四肢
留置导管时机:出生后5~24小时
UVC方步骤1-物品准备
脐静脉插管包 静脉切开包 肝素生理盐水
无菌手套
手术衣
UVC步骤1-器 械
脐静脉插管1根 三通开关 5-0缝合针线 无菌纱布 10mL注射器 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肝素1-3u) 无菌孔巾 持针器 剪刀 止血钳 镊子—眼科镊,弯头镊 手术刀 消毒用品 胶布
UVC步骤2
将患儿放置仰卧位,用尿布包裹双下肢,以稳定患 儿(注意保暖) 用络合碘消毒脐带及其周围,尤其脐凹皱褶巾 铺巾 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口罩,帽子 用10mL的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 将脐静脉插管与三 通开关以及盛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相连,将肝素盐 水充满插管系统,不得有任何气泡。 在脐带根部系上一根丝线,以减少出血 ,用剪刀或 手术刀切断过长的脐带,保留1cm的残端 鉴别血管。
脐静脉识别
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铺无菌孔巾,用无菌剪在 距脐根部 1~1. 5 cm 处剪断脐带,暴露脐动脉和 脐静脉。脐动脉有 2 条,大概分布在 4 点、7 点 方向,动脉壁厚,孔小。脐静脉 1 条,大概位于 11 点~1 点方向,管壁薄,腔较大,可以此辨别 动静脉。
脐静脉
脐动脉
脐静脉11 点~1 点方向,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的优点
技术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对患儿的活动、治疗无影响
对血管壁和周围组织无损伤
小 结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应用范围广泛, 临
床实用价值高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
深动静脉置管术
严格操作护理规程,密切观察病情是 插管留置术成功的保证
护 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导管留置后要分别作好脐动、静脉的标记
护理、治疗操作时认真细致、动作轻柔 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脐静脉导管长 度标记,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松动、脱出 每班记录导管外露长度一次
护 理
•
留置导管的护理 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系统每24小时更换一次 脐周消毒:0.5%安尔碘,每天2次 脐部换药:青霉素粉+无菌敷料,每天一次 给新生儿擦澡时不要弄湿敷料 尿布盖在脐部以下
2. 血栓:术中避免损伤血管内膜,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每
次输液前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输液速度不少于 2 mL/ h。
3. 空气栓塞:推注药物时或输液时避免空气进入,及时排
气。
4. 心率失常:因管道插入过深所致,需将管道抽出 1~2 cm。
并发症及其预防
5. 液体渗出:插入深度不够。 6. 腹胀:置管位置不当,导管误入静脉导管或肝区 时常容易发生,予以调整导管位置。 7. 肝坏死、门静脉血栓、高血压:长期置管及高渗 液体输注所致。 8. 其他:如出血、穿入腹腔、低心排等。
护 理
导管使用注意事项
输注不同药物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更换注射器时,要先按注射泵快进键数秒,确保 导管内没有回血 从导管取血后,用肝素盐水2ml冲管 用肝素盐水(浓度为10U/ ml)2ml,q8h正压封管 暂时不使用留置管时,用浓度为10U
脐静脉置管的方法
脐静脉拔管的方法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小儿静脉的 隐慝性
极低体重新生儿 血管情况差
静脉开放困难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
脐静脉留置适应症
监测中心静脉压 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
需反复采集血液作相关检查
输入高渗静脉营养液体
脐静脉留置禁忌症
脐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腹膜炎 出血 脐膨出
不同体重导管插入深度
体重 (g) <1000 插入深度 (cm) 6 体重 (g) ~2500 插入深度 (cm) 9
~1500
~2000
7
8
>2500
10~12
留置深度:患儿肩(锁骨 外侧端上缘)至脐的距离 的2/3~3/4长度 X线片观察导管的位置, 一般是第8胸椎~第9胸 椎之间的水平,膈上01cm。 根据出生体重(BW)计算 式: 1.5*BW+5.6
导管脱出 是常见并发症 预防方法: --插管后用缝线扎脐带,并留尾线固定脐 静脉导管 --以三条约1cm宽胶布“n”形搭桥固定 --护理、治疗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细致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的优点
临床适用范围广
不受性别、疾病种类所限
血液检测
可作为取样的途径
可用于多种治疗
静脉营养 输血 换血 静脉用药
5. 保持脐部干洁,每日需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情况,并使用安尔 碘消毒脐部。
拔管指征
病情好转
出现并发症
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4天
拔管操作
生理盐水湿润脐部伤口纱布 消毒脐根部 去除缝线和固定胶布 缓慢拔出导管,拔至导管只剩2cm处停留 2~3分钟 插管末端予细菌培养送检 剪去多余脐带组织,并用0.5%安尔碘消毒 脐部,无菌敷料覆盖 每天按3%双氧水→生理盐水→ 0.5%安尔碘 顺序常规消毒脐部
UVC意义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中,必要时可外 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联合脐静脉置管,能 使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缩短,缩短 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在新生儿使用UVC技术,能有效提高诊治 水平,减少护理反复穿刺,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抢救成功率!
内 容
脐静脉置管的适应症 脐静脉置管的禁忌症
固定
在脐带切面作荷包缝合并将线绕插管数圈后 系牢 用胶布粘成桥状以固定插管导管
插管位置异常
过深
过浅
打折
并 发 症
感染、败血症 血栓
肝坏死、脓肿、门
静脉血栓、高压、
高血压
空气栓塞
心律失常 液体渗出 腹胀、NEC
周围组织坏死
其他:穿破肝实质
出血、穿入腹腔
并发症及其预防
1. 感染:置管患儿多为早产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整 个手术过程需无菌操作,术后接触患者前后需洗手消毒, 每天用 0.3% 安尔碘消毒脐部,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等 感染迹象。
注意事项
1. 导管插入长度 2~4 cm 时,仅适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抢救
操作(详见 2016 年北京修订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2. 长期留置或输注高渗液体时,导管头端需达到下腔静脉处。
3. 导管不当时,导管可抽出若干予以调整,但不能向内推送,防 止感染。
4. 深静脉置管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当怀疑发生败 血症时,需及时拔管,并将导管头端行细菌培养、血液细菌培 养+药敏试验。
用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插管插 入脐静脉,进腹壁后与水平面 呈 60°向头侧推进,深度为剑 突至脐的距离加上 0. 5~1. 0 cm, 回抽血液通畅,连接管道。
床旁 X 线摄片以了解导管头 部位置,一般要求导管头部 在隔肌上 0. 5~1. 0 cm 处。
将切面做荷包缝合并将缝 线绕插管数圈后系牢,再 用胶布搭桥固定。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杨国语
UVC意义
新生儿科,静脉通道输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由于新生儿外周血管壁较薄、通透性较大等特 点,容易引起血管外渗水肿、组织坏死等,导致 穿刺困难或失败、反复多次穿刺、留置时间短、 患儿痛苦大等。 而深静脉置管,如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脐静脉置管(UVC)能够较好地解决 这一问题,广泛运用于需长期静脉营养治疗的患 儿中,尤其是输注高渗营养液的患儿。且因静脉 穿刺次数减少,减轻了护理操作量、减少了穿刺 疼痛,有利于维持早产儿血氧的稳定。
脐动脉 4 点方向, 壁厚,空小
管壁薄,腔较 大,
脐动 脉7点 方向
插管方法
预充导管(肝素生理盐水),排气
距脐根部2~3cm处整齐地剪断脐带 辨别脐动脉、脐静脉 用血管钳提起脐带,将导管插入脐静脉,进腹 壁后与水平面呈60度向头侧推进至预定深度
回血通畅后以生理盐水肝素液封管
固定,敷料包扎
UVC步骤1-术前准备
环境准备
紫外线和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辐射保暖抢救台
患儿准备
心电、血氧监护 保暖 仰卧位、固定四肢
留置导管时机:出生后5~24小时
UVC方步骤1-物品准备
脐静脉插管包 静脉切开包 肝素生理盐水
无菌手套
手术衣
UVC步骤1-器 械
脐静脉插管1根 三通开关 5-0缝合针线 无菌纱布 10mL注射器 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肝素1-3u) 无菌孔巾 持针器 剪刀 止血钳 镊子—眼科镊,弯头镊 手术刀 消毒用品 胶布
UVC步骤2
将患儿放置仰卧位,用尿布包裹双下肢,以稳定患 儿(注意保暖) 用络合碘消毒脐带及其周围,尤其脐凹皱褶巾 铺巾 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口罩,帽子 用10mL的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 将脐静脉插管与三 通开关以及盛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相连,将肝素盐 水充满插管系统,不得有任何气泡。 在脐带根部系上一根丝线,以减少出血 ,用剪刀或 手术刀切断过长的脐带,保留1cm的残端 鉴别血管。
脐静脉识别
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铺无菌孔巾,用无菌剪在 距脐根部 1~1. 5 cm 处剪断脐带,暴露脐动脉和 脐静脉。脐动脉有 2 条,大概分布在 4 点、7 点 方向,动脉壁厚,孔小。脐静脉 1 条,大概位于 11 点~1 点方向,管壁薄,腔较大,可以此辨别 动静脉。
脐静脉
脐动脉
脐静脉11 点~1 点方向,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的优点
技术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对患儿的活动、治疗无影响
对血管壁和周围组织无损伤
小 结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应用范围广泛, 临
床实用价值高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
深动静脉置管术
严格操作护理规程,密切观察病情是 插管留置术成功的保证
护 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导管留置后要分别作好脐动、静脉的标记
护理、治疗操作时认真细致、动作轻柔 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脐静脉导管长 度标记,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松动、脱出 每班记录导管外露长度一次
护 理
•
留置导管的护理 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系统每24小时更换一次 脐周消毒:0.5%安尔碘,每天2次 脐部换药:青霉素粉+无菌敷料,每天一次 给新生儿擦澡时不要弄湿敷料 尿布盖在脐部以下
2. 血栓:术中避免损伤血管内膜,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每
次输液前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输液速度不少于 2 mL/ h。
3. 空气栓塞:推注药物时或输液时避免空气进入,及时排
气。
4. 心率失常:因管道插入过深所致,需将管道抽出 1~2 cm。
并发症及其预防
5. 液体渗出:插入深度不够。 6. 腹胀:置管位置不当,导管误入静脉导管或肝区 时常容易发生,予以调整导管位置。 7. 肝坏死、门静脉血栓、高血压:长期置管及高渗 液体输注所致。 8. 其他:如出血、穿入腹腔、低心排等。
护 理
导管使用注意事项
输注不同药物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更换注射器时,要先按注射泵快进键数秒,确保 导管内没有回血 从导管取血后,用肝素盐水2ml冲管 用肝素盐水(浓度为10U/ ml)2ml,q8h正压封管 暂时不使用留置管时,用浓度为10U
脐静脉置管的方法
脐静脉拔管的方法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小儿静脉的 隐慝性
极低体重新生儿 血管情况差
静脉开放困难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
脐静脉留置适应症
监测中心静脉压 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
需反复采集血液作相关检查
输入高渗静脉营养液体
脐静脉留置禁忌症
脐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腹膜炎 出血 脐膨出
不同体重导管插入深度
体重 (g) <1000 插入深度 (cm) 6 体重 (g) ~2500 插入深度 (cm) 9
~1500
~2000
7
8
>2500
10~12
留置深度:患儿肩(锁骨 外侧端上缘)至脐的距离 的2/3~3/4长度 X线片观察导管的位置, 一般是第8胸椎~第9胸 椎之间的水平,膈上01cm。 根据出生体重(BW)计算 式: 1.5*BW+5.6
导管脱出 是常见并发症 预防方法: --插管后用缝线扎脐带,并留尾线固定脐 静脉导管 --以三条约1cm宽胶布“n”形搭桥固定 --护理、治疗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细致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的优点
临床适用范围广
不受性别、疾病种类所限
血液检测
可作为取样的途径
可用于多种治疗
静脉营养 输血 换血 静脉用药
5. 保持脐部干洁,每日需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情况,并使用安尔 碘消毒脐部。
拔管指征
病情好转
出现并发症
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4天
拔管操作
生理盐水湿润脐部伤口纱布 消毒脐根部 去除缝线和固定胶布 缓慢拔出导管,拔至导管只剩2cm处停留 2~3分钟 插管末端予细菌培养送检 剪去多余脐带组织,并用0.5%安尔碘消毒 脐部,无菌敷料覆盖 每天按3%双氧水→生理盐水→ 0.5%安尔碘 顺序常规消毒脐部
UVC意义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中,必要时可外 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联合脐静脉置管,能 使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缩短,缩短 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在新生儿使用UVC技术,能有效提高诊治 水平,减少护理反复穿刺,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抢救成功率!
内 容
脐静脉置管的适应症 脐静脉置管的禁忌症
固定
在脐带切面作荷包缝合并将线绕插管数圈后 系牢 用胶布粘成桥状以固定插管导管
插管位置异常
过深
过浅
打折
并 发 症
感染、败血症 血栓
肝坏死、脓肿、门
静脉血栓、高压、
高血压
空气栓塞
心律失常 液体渗出 腹胀、NEC
周围组织坏死
其他:穿破肝实质
出血、穿入腹腔
并发症及其预防
1. 感染:置管患儿多为早产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整 个手术过程需无菌操作,术后接触患者前后需洗手消毒, 每天用 0.3% 安尔碘消毒脐部,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等 感染迹象。
注意事项
1. 导管插入长度 2~4 cm 时,仅适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抢救
操作(详见 2016 年北京修订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2. 长期留置或输注高渗液体时,导管头端需达到下腔静脉处。
3. 导管不当时,导管可抽出若干予以调整,但不能向内推送,防 止感染。
4. 深静脉置管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当怀疑发生败 血症时,需及时拔管,并将导管头端行细菌培养、血液细菌培 养+药敏试验。
用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插管插 入脐静脉,进腹壁后与水平面 呈 60°向头侧推进,深度为剑 突至脐的距离加上 0. 5~1. 0 cm, 回抽血液通畅,连接管道。
床旁 X 线摄片以了解导管头 部位置,一般要求导管头部 在隔肌上 0. 5~1. 0 cm 处。
将切面做荷包缝合并将缝 线绕插管数圈后系牢,再 用胶布搭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