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 “她”
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不包括
A.人民主权B.法律至上
C.男女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
2.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
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权威B.理性C.宗教D.法律
3.“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
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保护雅典平民的利益D.重视美德的培养
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
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5.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
C.唐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宋朝进一步“分化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
A.夏商B.西周C.春秋战国D.明清
7.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
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封疆大吏B.朝廷重臣
C.宫廷内侍D.监察官员
8.下列是央视公益广告“爱的不等式”的一幅画面,当今商业化时代中国有很多商业广告大打“亲情牌”,大多能收获
不错的广告效应,这是因为它们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是基于: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9.诗人左思(西晋)在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沉郁悲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0.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
11.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造成这一问题的制度因素是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B.官僚政治的腐败
C.内阁的设置D.宰相制度的废除
12.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晚期“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原因包括
①专制政治的强化②小农经济的顽固③程朱理学的束缚④鸦片贸易的泛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3.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
14.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是一种单纯的土地制度
B.废除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其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当时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15.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
当的理由应该是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16.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的表现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兴起
18.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文章所反映的政治体制近似于
A.君主专制B.共和制C.贵族制D.君主立宪
19.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材料体现了
A.民主共和B.中央集权C.地方分权D.分权制衡
20.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宪法的范围内。
”华盛顿意在强调
A.联邦制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21.有人说,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至今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说法
A.混淆了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的概念
B.论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意义
C.区分了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的差异
D.说明了联邦制也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
22.文艺复兴时代著名政治理论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在《君主论》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对比各国政体判断受其政治理论影响最大的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3.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24.议会(国会)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四国议会制度的相同之处在于
A.所有议员都由选举产生B.四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
C.议会都掌握最高行政权D.四国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东华录》(清)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英)
回答: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在18世纪以后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8分)
2.阅读材料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
护照进入内地游历。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
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回答:
(1)据所学知识简述《天津条约》签订的背景? (4分)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提示:要结合护照内容(史)分析弊端(论),即史论结合
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英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9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4分)
材料四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如,公民选举自愿、自由的原则;候选人参选竞争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机构职责法定的原则;选举工作人员回避的原则。
现在的选举制度在权力制约和程序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原则,即便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严重违反这些原则的行为,也很难认定其违法。
……根据我国选举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候选人,可以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另一种是由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在选举工作实践中,人们把前者称为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后者称为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
从选举法的规定看,无论是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还是代表或选民联名的候选人,都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
但在实践中,组织提名往往为数过多,而选民的提名往往不被重视和同等对待。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选举法第三十一条关于“酝酿、协商、讨论”的规定,为选举机构(实际上是组织部门)以“代表构成”等为理由,运用“酝酿协商”方式清除代表(选民)联名的候选人提供了“制度暗道”。
——《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4分)
(5)据材料五,概括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缺陷?(4分)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 “她”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不包括
A.人民主权B.法律至上
C.男女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包含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直接选举等特征,所以A B D三项均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本身的史实,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女性没有参政的权力,C项错误,答案选C项。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具有很多特点,而人民主权体现在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威方面,轮番而治体现在管理者的选举方面,由于其实行直接民主选举,因而与资产阶级的间接选举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有很大不同。
2.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权威B.理性C.宗教D.法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古罗马建立的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他积极运用法律来调节人们之间的纠纷,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形成了庞大而缜密的法律体系,所以D行符合古罗马史实,A B C三项不是罗马用以调解各种纠纷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答案选D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古罗马法律以其完备实用的法律体系著称于世,不仅对维护罗马国家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就法律体系本身而言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标准蓝本。
3.“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
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保护雅典平民的利益D.重视美德的培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罗马法律规定在个人财产遭到窃贼损害时可以杀死窃贼而不受惩罚,充分说明了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高于个人生命的本质,故B项符合题意,A C两项是表面
现象而不是本质,D项含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体系完备,缜密和宏大,他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这些都成为罗马法最显著的特征。
高考中多有对此特点的考查,本题即使如此,希望引起高度关注。
有关罗马法内容的考查多以罗马法中的具体条款为依据,这本身也成为罗马法考查的一大特点。
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
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法庭立案与否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提起诉讼,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被告必须为自己辩护,C项错误,法官审判应重证据,但证据并非是审判的唯一依据,D项错误,只有B项符合材料中“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的“疑罪从无”原则,答案选B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材料从审判程序的角度说明罗马法所确立的原则是科学的合理与公正的,说明了古罗马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有其合理依据的。
古罗马法律以其完备实用的法律体系著称于世,就法律体系本身而言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标准蓝本。
5.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
C.唐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宋朝进一步“分化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
合史实,D项宋代进一步弱化相权,但由此却造成了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表述错误,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的角度有①各个王朝的政治特征②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
A.夏商B.西周C.春秋战国D.明清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封建”、“帝制”是指“分封制”和“皇帝制度”,所
以由“分封制”向“帝制”的转变应该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C项,A B D三项时间特征与题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
点评:从秦代开始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进入了以租佃为主要生产关系特征的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
但中国古籍中的“封建”一
词往往是指分封制,必须加以注意。
7.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
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封疆大吏B.朝廷重臣
C.宫廷内侍D.监察官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说明刺史具
有监管地方治安、罢黜庸官和司法审判的职能,由此可知刺史主要是监察官员,答案选D项,A B C三项表述与
刺史职责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8.下列是央视公益广告“爱的不等式”的一幅画面,当今商业化时代中国有很多商业广告大打“亲情牌”,大多能收获不错的广告效应,这是因为它们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是基于: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中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亲情和责任,与亲情血缘紧密相连的制度是宗法制,而B分封制和D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C科举制是选官制度,均与亲情无关,故答案选A 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尽管主要通行于西周时期,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直至今日依然存在。
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
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
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
9.诗人左思(西晋)在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沉郁悲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才不被重用,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强烈不满,由此可以反映出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选拔的弊端,答案选C项,A B D三项制度都与“西晋”这一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对应。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直至今日公务员的选拔依然是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国家为此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局,还建立了《公务员法》。
10.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的丞相行使完全的行政权,而唐代的门下省只负责执行行政命令,具有部分行政权,不能与秦丞相相提并论,B宋代枢密院负责军事,D清代的军机处只是顾问机构
不具有决策权,只有C项元代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掌握完全的行政大权,其长官与秦丞相类似,故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但历史是复杂的偶尔也有例外,元代的中书省即是此种反常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②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③加强思想控制。
11.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造成这一问题的制度因素是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B.官僚政治的腐败
C.内阁的设置D.宰相制度的废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勤政与辛劳,与其辛劳直接相关的是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无人为其直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故不得不如此辛劳,答案选D项,A发生在
唐代,B材料中没有说明,C此时内阁尚未正式成立。
【考点】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
点评: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是一对基本矛盾,自秦代建立,这一矛盾便凸现出来,随着王朝的更迭,矛盾益发突出,最终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这一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
须要关注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实际是废除了中书省这一整体机构而并非丞相的职务。
12.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晚期“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原因包括
①专制政治的强化②小农经济的顽固③程朱理学的束缚④鸦片贸易的泛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停滞、社会氛围凝重的原因在政治上有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有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和思想上有程朱理学对人的禁锢,所以①②③三项表述正确,④与此无关,故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13.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
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了“租界”是“国中之国”,在租界内中国法律无法
适用,说明租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答案选A项,B C D三项也是列强对中国主权侵害的表现,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
常关注“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相关内容的考查。
14.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是一种单纯的土地制度
B.废除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其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D.当时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不单纯是一种土地制度,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强调了将土地进行平均分配,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B项错误,其
核心思想是要用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取代地主土地所有制,C项表述不正确,D项表述符合史实,答案选D项。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15.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
当的理由应该是
A.颁布了《资政新篇》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