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中的非语言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Five Non-verbal Skills in English Speeches
英语演讲中的非语言技巧
第一节态势语的定义与内涵
演讲作为一门艺术最大的因素是取决于有声言语和非有声言语(即态势语)的交融体现。

即除了吐字清楚、声情并茂外,还要举止大方、态势潇洒。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

”这说明了态势语表达的重要性。

初学演讲者很难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的主要原因是非言语技巧表达的生硬或者根本不会。

非言语是指用来配合有声语以表达思想、丰富感情的眼神、表情、姿态和动作,它可以弥补有声语的不足,把演讲表达得更加生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

从这点同样可以说明:演讲中只运用作用于听众听觉器官的有声语言是不够的。

诚然,演讲中的“演”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态势语的表达要受到有声语的限制,不能“独立成一体”,更不能喧宾夺主。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态势语。

我们看见别人的表情常会说“我看见你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这就是“别人”在用无声语言(态势语)传播信息。

态势语是一种运用手势、表情、体姿来表情达意的特殊语言,由仪表、姿势、、手势、面部表达等系统组成。

仪表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身材、容貌、服饰,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对树立演讲主体形象、集中听众注意力、调动听众情绪等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装扮与妆饰
2005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一次推出的“中国魅力榜50人”在其《向魅力致敬》中说:“我们所界定的魅力,不是从脸蛋上散发出来的,而是从一个人的浑身上下,从一个人公开和私下场合的言谈举止里,散发出的综合气息。

俊朗的外表,优雅的态势,幽默的谈吐,可以给人留下超凡脱俗、坚定自信、睿智从容的美感。


著名的英语演讲比赛培训专家,Gibson教授曾说过,“First impression do count, especially in contests of any kind relating to public speaking. The student or contestant has only a few short seconds of minutes to make a good and lasting impression. Given that, I believe it is important for our students to ‘look the best’ when they are in public, especially on stage.”
得体大方的装扮、良好的第一印象需要我们从面容、发型、服装等方面着手。

一、面容
虽然容貌是天生的,但是一定的妆饰,可以突出容貌的优点,淡化容貌的缺陷。

总得来说,面部的修饰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自然、协调与美感。

自然是指使人看起来真实而生动,而不是做作与夸张。

协调是指妆面协调,化妆部位色彩搭配、浓淡协调;全身协调,脸部化妆与发型、服饰协调;身份与气质协调,整个妆容与主人的身份相配,符合其特有的气质;场合协调,与场合氛围协调一致,力求取得最完美的整体效果。

二、发型
头发是演讲者脸面中的脸面,是别人第一眼关注的地方。

演讲者要根据自己的发质、服装、身材、脸型等,选择合适的发型、长短适中、清洗干净、梳理柔顺、做好护理。

特别注意梳理头发不当众进行,不能用手指代替梳子。

三、服饰
服饰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无声的语言,更是透视个人形象的重要窗口。

服饰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

它能显示人的职业、爱好、社会地位、性情气质、文化修养、信仰观念、生活习惯及风俗等。

穿着打扮就等于是一幅活广告。

穿着打扮能表现出“服饰语言”。

服饰语言必须符合目前国际上公认的TPO 衣着原则。

“T”(Time)指时间;“P”(Place)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O”(Object)代表目的、目标、对象。

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中程导弹条约时,两位第一夫人南希和赖莎的服装便是一次无声的“自我介绍”。

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灰色的套装。

赖莎为改变苏联妇女的“货车司机”形象,再外加了一件红色恤衫以突出上下身比例,令人耳目一新。

而南希的套装双肩垫得太浮,收腰过于夸张,在这种庄重的外交场合似乎不太协调,新闻媒体普遍认为赖莎胜于南希。

服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整洁是服饰打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一个穿着整洁的人,与人交往,能够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并传达出对观众的尊重之意。

由于每个人在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素养方面均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凸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才能彰显个人独特风采。

在英语演讲比赛中,男选手的服装以西装为主,但需正确穿着西装并搭配合适的皮鞋、衬衫与领带。

穿西装需穿长袖衬衣,并将纽扣扣好,衬衣下摆要掖到裤子里,领子要高于西服领口1厘米,不要翻在西服外。

穿西装切忌穿过多的内衣,且内衣不能外露。

如果天气较冷,衬衣外面可以穿一件紧身毛衣或毛背心。

穿西装一定要配上合适的皮鞋,一般为黑色,袜子的颜色要比西服稍深一些,使之在西装与皮鞋之间有个过渡,不能穿白色的袜子。

西装的衣袋只是装饰的作用,不能放太多太沉的东西。

女选手的着装相对来说灵活一些,比如:西服套裙、旗袍、连衣裙、衬衫或针织衫搭配半身裙或长裤套装等等。

总得说来,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套裙一定要配以质地较好的裤袜,而不是在紧身裤外再穿套裙。

丝袜的颜色最好为肤色,不可穿有花纹、带网状、颜色夸张的袜子。

第二:鞋子要穿与服装颜色、风格搭配的中跟皮鞋,能够使人亭亭玉立、充满朝气。

第三:服装式样不能太怪异、太暴露,色彩不宜太鲜艳、醒目,更不能满身珠光宝气。

第三节非语言技巧的运用
非语言技巧的运用原则
一、要有目的性。

下意识的态势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有时一种手势、动作的产生,出自下意识,纯粹只是生理上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过这种手势、动作还是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把声音有力、有情、生动地送出去。

假如我们把这种态势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不够准确、优美变为准确、优美,以加强号召力和鼓动力,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具有目的性的态势。

而有意识的态势则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有意识,就是要使一挥手,一摆头,身子或向前倾,或往后仰,都有内在的根据,清楚的用意。

二、要确要精炼。

所谓确要,就是准确、优美,要由演讲者内在的思想意图
决定,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具有补充或加强话语、帮助听众理解、促使听众接受的作用。

所谓精炼,就是要以少胜多。

手势动作对于每个人来说,一来库存就不多,变来变去也不会出现什么新花样,要是随意使用,或者多次重复一种手势动作,就可能丧失其功效。

三、要自然活泼。

自然,就是反对造作,强调活泼,就不要单调呆板。

没有表
达思想感情的需要,缺乏内在的根据,哪怕有意识去做一种手势,一个动作,目击者也可能认为你节外生枝,造作正如着意表演一样是有害的,而单调、呆板也同机械重复一样,会使人失去兴趣。

要坚持自己的个性。

态势的表现同演讲者的性格气质紧密相连,而且个人的性格气质往往“规定”了他的态势特点。

一个开朗、爽直、麻利、说话办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表情动作,尤其是手势动作,一般表现为急速、频繁、果断、有力;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的态势表情往往又表现为动作缓慢,手的活动范围较小,而且变化不多。

因此。

我们在运用态势进行表达、交流的时候,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显示自己的风格,切勿一味模仿别的什么大演讲家。

非语言态势语的类型及操作
演讲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

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

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

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

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手握麦克风等等。

一、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

当然,并非每位听都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

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

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

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

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下面介绍运用目光语的八种方法:
前视法:就是演讲者视线平直向前而弧形流转,立足听众席的中心线,以此为中心弧形照顾两边,直到视线落到最后的听众头上,视线推进时不要匀速,要按语句有节奏进行,要顾及坐在偏僻角落的听众。

环视法:有节奏或周期地把视线从听众的左方扫到右方,从右方扫到左方或从前排到后排,从后排到前排。

视线每走一步都是弧形,弧形又构成一个整体——环形。

这种方法要注意中间的过渡,由于其视线的跨度大难免有为视线而视线之嫌,演讲时要注意衔接。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感情浓烈、场面较大的演讲。

侧视法:用“Z”形成“S”形运用视线。

此法在演讲中用得较多。

点视法:在很特殊的情感处理与观众的不良反应出现时,可大胆运用此法,此法很厉害,对制止听众的骚动情绪有很大好处。

介绍如何运用点视法
虚视法:即“眼中无听众,心中有听众”。

这种方法在演讲中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初上场的演讲者可以用它来克服自己的紧张与分神毛病而不至于使自己看
到台下那火辣辣的眼神而害怕。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表示演讲时的愤怒、悲伤、怀疑等感情。

闭目法:人的眨眼一般是每分钟五至八次,如果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了闭眼。

演讲中讲到英雄人物英勇就义,演讲者和听众极度紧张,心情难以平静时,可运用此法。

仰视法和俯视法。

在演讲时不要老是注意听众,可以根据内容运用仰视和俯视,如表示长者对后辈的爱护、怜悯与宽容时不时把视线向下;表示尊敬、撒娇或思索、回忆时可视线向上。

要特别说明的是:视线的运用往往是各种方法综合考虑、交叉动用的,同时要按照内容的需要,押着感情的节拍,配合有声语言形式和手势、身姿等立体进行,协同体现。

目光语尽管在演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给演讲带来不利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需引起演讲者的重视:
(1)目光语言要得体自然。

演讲者在演讲时要特别注意目光语言的得体性和自然性,以符合演讲的需要。

一个演讲者如果总是回头看台上的背景,或者总是专注于某一部分听众,那他就很难抓住全体听众的注意力,而且还会给听众留下不礼貌、不庄重以至于怠慢一些听众的印象。

如果演讲时经常俯视地板,或者经常仰视天花板,会给听众留下不认真或不自信的印象。

因此,上述种种不得体不自然的目光语言应避免出现。

(2)目光语言要有目的性。

眼睛的变化要有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变化,往往会破坏原来的意图和情感。

演讲时尤其要避免那种故弄玄虚、飘忽不定的眼神。

例如,眼珠不时转动的情况,这种眼神不仅令听众反感,也令听众难以明白演讲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3)目光语言要和感情表达相一致。

在演讲中,演讲者的喜怒哀乐,在语言表达的同是,要尽可能在眼睛中明显地表露出来,以收到最佳效果。

有些演讲者不管演讲内容如何转折变化,不管情感多么跌宕起伏,始终是一种眼神,毫无变化,显得麻木而呆滞,不仅不能打动和吸引听众,还严重影响了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演讲中,演讲者必须要使自己的目光语言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保持一致,让听众在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体验到演讲者情感的变化。

(4)目光语言要和其他语言形式相协调。

在演讲中,目光语言的运用不是单一的,它既要和演讲者的有声语言相协调,又要和其他无声语言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加演讲的表现力,增强演讲的视觉效果。

课后练习:请根据下文内容及情感的表达,组成两个或多人小组,运用恰当的眼睛表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互相评价。

The Shame of Hunger
I have been obsessed with the idea of hunger for years and years because I have seen what hunger can do to human beings. It is the easiest way for a tormenter to dehumanize another human being. When I think of hunger, I see images: emaciated bodies, swollen bellies, long bony arms pleading for mercy, motionless skeletons. How can one look at these images without losing sleep?
And yes, my God, eyes. Eyes that pierce your consciousness and tear your heart. How can one run away from those eyes? The eyes of a mother who carries her dead child in her arms, not knowing where to go, or where to stop. At one moment you think that she would keep on going, going, going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Except she wouldn’t go very far,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for
her, is there. Or the eyes of the old grandfather, who probably wonders where creation had gone wrong, and whether it was all worthwhile to create a family, to have faith in the future, to transmit miser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hether it was worth it to wager on humankind.
And the eyes of all eyes, the eyes of children, so dark, so immense, so deep, so focused and yet at the same time, so wide and so vague. What do they see? What do hungry children’s eyes see? Death? Nothingness? God? And what if their eyes are the eyes of our judges?
二、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

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

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

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

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

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

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为了使面部表情能更好地表达演讲者的内心情感,要注意敏捷和鲜明这两点,敏捷,即要能迅速地反映出内心的情感,表情应该和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产生,并同时结束。

鲜明,就是指面部表情要准确、明朗,演讲者有时可以是满面春风,有时可以莞尔一笑,有时可以是金刚怒目,有时又可以是痛心疾首。

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让听众感觉到,一定要克服那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情。

面部表情要讲分寸,既要有真实感,又要有艺术感。

表情要与情感表达的幅度相吻,应该是微笑的,就不要大笑,也不能强颜欢笑,更不能故作多情。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参加一些话剧表演训练,请教相关表演老师。

笑容是力量的表示,是演讲中最受欢迎的表情。

最自然、亲切的笑容是面含笑意,不发声,肌肉放松,嘴角两端向上略为提起。

课外练习:
请根据下文内容及情感的表达,组成两个或多人小组,运用恰当的笑容表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互相评价。

Youth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Whether 60 or 16,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re is the lure of wonder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as long as you are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r may die young at 80.
三、手势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是态势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

手势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结束电视演讲时,举起握拳的右手,然后伸出食指和中指构成“V“形,以象征英文“胜利”(victory)一词的开头字母,结果引起全国欢呼。

因为这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英国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必胜决心和信心。

手势语一般有以下几种:(1)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

以上都要视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而定。

(2)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

(3)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手势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手势语言的运用尽管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但它的运用必须有利于演讲者的表情达意,有利于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要使手势这一无声语言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演讲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手势语言的运用应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

在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的手势通常不是单独使用的,每一种手势总是和有声语言以及表情、姿势等无声语言紧密配合进行的。

在演讲时,各种演讲手段配合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演讲效果的好坏。

演讲者只有做到手势动作与其他演讲手段协调一致,演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比如,演讲者的手势起落应该与话音的出没是同时的,不可互为先后。

如果演讲者话已经说出,但手势却没有做,或者话已经讲完,手势还在继续,这样就会使手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而且会听听众感到滑稽可笑,导致演讲失败。

由此可见,演讲中尽管手势语很重要,但是只有与其他演讲手段协调好、配合好,才能收到预期表达效果。

(2)手势语言应遵循准确适量原则。

所谓准确就是说演讲者的手势要与表达的意思相切合,不能脱节。

如果演讲者说的内容和做的手势意义产生矛盾,就会使听众不知所云。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在演讲时,由于手势动作不准确而被人传为笑柄。

这位政治家在一次演讲中手指听众,嘴上说“我”,然后又指着自己说“你们”,这种不准确的手势语言,使听众大伤脑筋,感到不可思议。

所谓适量是说演讲者在演讲时手势的多少要适合。

也就是说,在演讲过程中手势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

如果手势过多,不仅对于演讲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还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如果手势过少,需要着重强调的意义不用手势来加重,往往又会失掉演讲者的感染力,不能使听众加深理解。

因此,在演讲中该用手势的地方就用,不太需要或根本不需要的地方就不用。

只有遵循好手势语言运用的准确适量这一原则,才会使演讲获得生动鲜明的表现力。

(3)手势语言应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

在演讲中,每做一个手势都应力求精练、明了、做到干净利落。

切不可拖泥带水,过于琐碎。

在演讲时,有的演讲
者出于种种心理还经常会出现“花样”手势,把手势弄得很复杂,令听众茫然不解。

这类哗众取宠的手势,除了演讲者自己明白外,对他人没有任何意义,严重违背了手势语言简单明了的原则,需要加以避免。

(4)手势语言应遵循优美自然原则。

在演讲中,演讲者的手势应给人一种优美自然的感官印象。

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之美,手势自然才能真实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

有的演讲者在此方面有所欠缺,他们的手势在演讲时或是令人感到呆板僵硬,或是令人感到矫揉造作。

这样的手势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使听众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

因此,演讲者的手势应做到舒展、大方、不动则已,动则令人赏心悦目。

在此基础上,要使自己的手势富于变化,这样就会赋予演讲者手势感人的自然美。

课后练习:
请根据下文内容及情感的表达,组成两个或多人小组,运用恰当的手势表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互相评价。

Speech for Candidate of Student Union
Since I came to the college, I have been holding positions of class and youth league union. I have also done some pragmatic work for the university and our schoolmates. 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with our schoolmates, I feel it deep that the cohesion of a unit lies in a developing and advancing collective, while the strength for it comes from sincerity, understanding and contributions. As a leader of Student Union, one should have a firm belief with sacrifice. As a leader of Student Union, one should be willing to make up the gap between man and man, idea and reality with his fierce feelings. As a leader of Student Union, one should not be selfish. What he seeks for is to work hard and give himself up to the service.
I, as one of the thousands of students of Economy College, am proud of it. I would be more willing to take up the duty belongings to me. This is my initial hope. This is why I am standing here today.
I remember one candidate himself said loudly,” Should I leave the position quietly or be bold to stay?” during the last competition for Student Union. As a result, he was bold to stay for the position. Today, I would like to let everyone know that I hope that I will be kept for the position. Even though I fail, I won’t leave quietly and angrily out of spirit because I am a member of Economy College, and because my roots are in the Mei Campus.
No matter where I go, Mei Campus always stays with me and my deep feelings to it always kept in me. I would like to work heart and soul, for my love of Mei Campus. I earnestly hope to contribute my feelings and fervently hop to share the happiness an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worries with everyone of Mei Campus.
第四节如何克服怯场
爱默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

”诚然,有过公共演讲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少人能够做到心情平静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讲台。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对观众的熟悉程度、准备是否充分等。

下面是针对演讲时怯场的几种“药剂”:
1、充分的准备。

林肯曾说:“我相信,我若是无话可说时,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不能免于难为情的。

”这话说得很深刻。

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就必须有成功的准备,否则,没有准备好就出现在听众面前,与未穿衣服是一样的。

对付怯场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诚心诚意地告诉自己你对本次演讲准备得十分充分。

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说者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

选手在上台演讲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选手必须了解演讲的内容。

确定演讲内容时,选择那些非常想向听众传达的、你认为很有意义的内容和信息。

在写稿子时,要对你的内容和结构充分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样选手充分了解了要向观众传达的内容,就不太容易出现上台后脑子一片空白的情况了。

写完稿子后,要在朋友和同学面前大量演练,练习自己的台风和台上技巧。

从朋友和同学那听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或者可以在镜子前进行练习。

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摄像机拍摄下整个演讲过程,然后和老师朋友一起分析有待提高的部分。

上台演讲前,要到演讲现场熟悉环境,查看设备,确认一切是否正常,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2、端正演讲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对于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有客观的分析。

如果把演讲的意义片面夸大,甚至把演讲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演讲还未来临,就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了。

带着强烈的求胜动机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准备,结果情绪焦虑程度越积越强烈,到了发挥时却事违人愿。

因此,演讲者要学会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3、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些演讲者面对即将到来的演讲,感觉就像如临大敌,心惊胆颤,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担心,比如,在演讲过程中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讲着讲着会突然地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种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会抹煞我们对演讲的信心。

面对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使用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

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我们都能看到人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发挥是不正常的。

多学会给自己一种积极放松的暗示,用一些“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我一定可以超常发挥”等肯定自己的短句。

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3、避免机械背诵演讲稿。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很容易在面对听众时遗忘,即使没忘,讲起来也会显得十分机械化。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躁无味的讲演”。

背演讲稿对演讲者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方式,但是,背诵依赖的是机械记忆,逐字逐句的记忆不仅耗费演讲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形成演讲者心理麻痹。

实际的演讲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骚动、设备故障等突然出事而容易出现“短路”现象。

因而,在准备演讲中我们只要准备好大概的提纲,根据自己的语言、思路发挥更能打动观众。

4、演讲前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

比如,可以积极听取主办人和听众的意见,或是集中精力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并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感。

5、以平常心态面对挑战。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称雄排坛数年的中国女排,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