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种重点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b932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6.png)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育种,利用遗传的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改良和培育的学科。
2. 植物育种的目的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3. 植物育种的基本原则(1)选择原则:选择适合育种对象的种质资源,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2)遗传变异原则:利用植物自然的遗传变异和人工的诱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3)杂交原则: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的后代。
(4)连续选择原则:利用连续选择和交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1. 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着植物的性状。
植物的遗传方式有自交和杂交两种,自交容易固定性状,而杂交能够产生优良的后代。
2. 植物的遗传变异植物的遗传变异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干预下,植物个体之间产生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来源有自然变异、诱变、转基因等途径,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3. 植物的种质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植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的种质资源。
有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自然种质和育种材料,无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无性系繁殖材料和细胞工程材料。
三、植物育种方法1. 选种植物育种的基础是选种,它是根据植物基因型和表型的性状,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选种的目的是遴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2. 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交配,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
通过人工杂交,可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获得优秀的后代。
3. 同源杂交同源杂交是利用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杂交,目的是提高表现型的稳定性和遗传纯度,促进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
高三生物育种知识点归纳
![高三生物育种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39b8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3.png)
高三生物育种知识点归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食物需求的加剧,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因此,在高三生物学的学习中,掌握育种知识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生物育种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育种的基本原则育种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对植物和动物进行有目的的繁殖和选择,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在进行育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选择优良个体:通过对某一性状有利的个体进行选择繁殖,逐步提高育种群体的整体表现。
2.基因的重新组合:通过杂交和配对,使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的组合产生新的组合,以产生更好的后代。
3.选择的动态平衡:及时调整选择原则和策略,保持选择和繁殖间的平衡,避免过分选择导致遗传性状的减少。
二、植物育种1.常用的育种方法在植物育种中,主要采用的育种方法有:(1)改良种子:通过选择种子较大、较纯的个体进行繁殖,选择性状优良的种子出售或种植。
(2)杂交育种:通过对不同种类或亲本杂交,引入新的基因型,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性。
(3)核心家系育种:选择一个繁殖群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繁殖,逐渐提高该家系的品质和产量。
(4)近缘杂交:将不同种类或亲本中的较近缘的个体杂交,产生亲缘关系较近的后代,以获得优良特性。
2.常见的植物育种目标植物育种的目标多样,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可以制定不同的育种目标,一些常见的目标有:(1)提高产量:通过选择高产的个体进行繁殖,引入高产基因,提高作物的产量。
(2)提高抗性: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个体进行繁殖,培育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3)改善品质:通过选择质量较好的个体进行繁殖,提高作物的口感、色泽等品质特性。
(4)优化生长周期:通过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个体进行繁殖,缩短作物的生长期限,增加产量。
三、动物育种1.常用的育种方法在动物育种中,常用的育种方法包括:(1)单纯选择:根据某一性状的优劣,选择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该性状在整个种群中的表现。
园艺植物育种 重点
![园艺植物育种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dcfdddb9f3f90f76c61be1.png)
绪论1、进化要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遗传和选择。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主要区别3、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4、品种的特性:优良性、适应性(地区性)、整齐性、稳定性、特异性5、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6、品质优良:优良的播种品质(充实饱满、均匀整齐、活力强)和品种品质(真实可靠、纯度高),符合国际或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
7、良种:(品质优良)、(品质优良)8、种质: 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包括动植物的个体,具有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
9、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10简单引种(直接引种):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
11、驯化引种(间接引种):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
12、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差别繁殖)14、选择的基本方法: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15、自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繁殖后代的植物。
例如豆类、番茄等。
16、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受粉为主,也能进行异花受粉。
蚕豆、辣椒、棉花、高梁17、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
育种重点
![育种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eb013d83c4bb4cf7ecd151.png)
分离规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彼此相互独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形成合子时,不同基因型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随机性)。
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适用条件:①二倍体,相对性状②配子生活力均正常,结合机会均等③合子均能成活④分析群体足够大。
独立分配(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等位基因随机分配到配子中);形成合子时配子自由组合。
适用范围:不连锁基因。
对于除此以外的完全连锁、部分连锁以及所谓假连锁基因,遵循连锁互换规律。
适用条件:①研究的生物必须是2倍体,单位性状必须区分明显。
②控制性状的基因显性这样子作用完全,不受别的基因影响而改变发育方式。
③减数分裂中形成的各类配子数目相等,受精时各类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
④各种合子及合子发育起来的个体必须具有同样的成活率。
⑤杂种后代所处条件相似,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连锁与互换规律: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趋向于一起分配到同一配子中,而不能自由组合的现象——连锁。
同源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配到配子中时发生重组——互换。
适用范围: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适用条件:控制这些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三大遗传规律各自地位与关系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独立分配规律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国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独立分配定律是指两对以上独立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是对分离规律的发展。
植物育种学重点
![植物育种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408e23ccbff121dd3683eb.png)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2嵌合体分为周缘嵌合体、扇形嵌合体、周缘嵌合体。
5、多系杂交:有3个或3个以上亲本参加的杂交。
6、特殊配合力:也称组合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
即指某种特定组合的实际观察值(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期望值的离差。
7、自交不亲和系:系统内植株雌蕊正常,授予外来的花粉能正常结籽,但系统内花期自交不结籽或结籽率很低的系统。
8、临界剂量:受辐射处理后材料的存活率或生长量是对照40%的剂量。
1、品种与良种: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品种具有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等五个特性。
优良品种的优质生产用种即良种。
3、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编号采种,下一代每个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选种试验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通常每隔5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
根据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单株混合留种。
7、芽变选种:将优良的芽变选择出来,经过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多系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在3个或3个以上的杂交。
9、普通配合力:简称GCA,也称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如产量或其它性状)。
即是该亲本与其它亲本配成的F1的平均生产力与该试验的全部F1的总平均相比的离差。
10、轮回选择法:该法是通过反复选择、杂交将分散在杂合群体中各个个体、各条染色体上的优良基因集中,尽可能增加后代选择和基因重组机会,以提高品种或自交系群体内有利基因频率的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园林植物育种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83464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1.png)
⎩⎨⎧缺点:易受自然灾害存费用较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优点:保存原有的生态园林植物育种学重点整理1、园林植物育种学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并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科学。
2、品种的概念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3、品种的基本特征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4、种质资源指对花卉品种改良与栽培有利用价值的遗传质总体,即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
5、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及特点(1)就地保存(2)迁地保存 ①种子保存 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 ②种植保存③离体试管保存 适用于顽拗型植物、水生植物与无性繁殖植物 ④利用保存种植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育种材料是一 种对种植资源切实有效的保存方式 ⑤基因文库保存⎩⎨⎧离措施化授粉植物,应采取隔易发生混杂,特别是异缺点:费用较高,基因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优点:基因型集中,比面对遗传资源大量流失、部分资源濒临灭绝的情况,建立与发展基因文库技术,为抢救种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
7、选择育种的意义(1)选择育种是人类应用最早且卓有成效的一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选择是植物进化与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3)人工选择应充分利用自然创造的条件。
(4)选择虽不能创造变异,但其利用并不是单纯消极的过筛而是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5)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良种的手段,而且也是其他育种措施如杂交育种,引种以及其他非常规育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8、实生选种、芽变选种①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
植物育种学重点
![植物育种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29a08ce53a580216fcfe47.png)
植物育种学重点
杂交育种,选择育种,芽变育种,诱变育种,回交育种,品种,纯系品种,
育种目标,回交,一环系,二环系,单倍体,多倍体,远缘杂交,亚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不亲和,种质资源,引种。
品种属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基因库分级:一级,二级,三级
生态型:土壤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共栖生态型
选择的实质:差别繁殖
组合育种的遗传机理: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超亲育种的遗传机理:基因叠加和基因互作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简单配组法,半轮配法,顶交法
1.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3.不同来源的品种资源特点及在育种如何利用
4.瓦维洛夫的主要内容
5.杂交育种的双亲选配原则
6.引种规律
7.杂交育种的杂交方式
系统育种的程序,杂交育种的程序,回交育种的程序
系谱法,混合法优缺点
利用杂种优势途径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如何利用。
作物育种计划
![作物育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055d7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8.png)
作物育种计划
1. 目标
作物育种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耐逆境的作物新品种,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并适应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挑战。
2. 育种方法
(1) 传统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等。
这些方法虽然效率较低,但对于一些作物来说仍然是重要的育种手段。
(2) 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等,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3. 育种重点
(1) 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着重提高产量和抗性。
(2) 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等,注重提高纤维质量、油脂含量等。
(3) 蔬菜作物:侧重营养价值、口感等品质指标。
4. 实施步骤
(1) 确定育种目标和亲本材料
(2) 制定育种方案和分子筛选策略
(3) 进行杂交和后代选择
(4) 区域试验和推广
5. 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建设育种基地和实验室
(2) 培养高水平育种人才队伍
(3) 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
(4) 建立高效育种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育出大批优良品种,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完整版)植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完整版)植物育种学总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f0f0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9.png)
(完整版)植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概述
本文档总结了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育种方法,旨在提供一个植物育种学的综合导读。
植物育种学是一门研究植物
遗传和遗传改良的学科,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
植物育种学是通过改变植物的遗传特征来培育具有理想性状的
植物品种的学科。
它涉及植物的遗传基础、遗传变异、遗传改良等
方面的研究。
发展历程
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开始尝
试通过选择种子和繁殖方式来改良植物品种。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
植物育种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更系统的理论和
方法支持。
育种方法
植物育种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遗传改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逐步改良植物品种。
杂交育种则是利用植物间的杂交亲和性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的转移和编辑技术来改良植物品种,而分子标记则用于辅助选择具有理想基因组的个体。
结论
植物育种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方法,可以改良植物品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84e0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c.png)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育种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变异来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不同个体的性状和表现型。
育种者可以利用这些遗传变异来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品种。
2. 遗传基础在育种过程中,育种者需要了解目标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基础,即其遗传特性和基因组成。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育种者可以深入了解目标物种的遗传背景,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 遗传改良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作物或动物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遗传改良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转基因等不同方式来实现。
育种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育种目标和目标物种的遗传特性,选择适当的遗传改良方法。
二、育种的方法和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育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交配不同亲本,利用其优良性状的互补效应,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培育出对特定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精确编辑目标基因,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改良作物或动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准修复、删减或插入,使得育种者能够快速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3.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外源基因将目标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进行调整和改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为动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和标记,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人为选择带来的副作用。
5.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DNA测序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对作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进行全面深入地解析,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园艺植物育种学重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7536e5ec3a87c24028c4dc.png)
第一章绪论1园艺植物的进化:进化的基本要素: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2、品种的概念: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3、品种的特性:特异性、整齐性(或一致性)、稳定性、优良性、适应性4、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其具体内容: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2、用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原理与方法,从现有园艺资源中选育优良的变异类型,并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从而选择、培育新品种。
3、园艺植物的良种繁育,即采用科学的繁育技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提高现有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加速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与育种特点1 1•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以内;2•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3•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达5% — 50%2、自花授粉植物:豆科植物(蚕豆除外)、番茄、萬苣、茼蒿;三色堇、紫罗兰、凤仙花、金盏菊;小麦、大麦、水稻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指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
例如:蚕豆、茄子、辣椒、黄秋葵;翠菊、牡丹、莲;棉花及高梁等作物。
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雌蕊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接受其他植株、品种的花粉为主。
特点:1)雌雄异株:菠菜、芦笋、银杏、猕猴桃、山葡萄、杨柳、苏铁、红豆杉、罗汉松、南洋杉。
(10 0%)2)雌雄同株异花:葫芦科植物(甜瓜除外)、甜玉米、醉蝶花、核桃、板栗、榛、松、柏、杉(10 0%)3、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一)同型纯合类:1.纯育品种(PUre Iine CUltiVar):纯系品种、常规品种、定型品种.2、自交系(inbred Iine):单株经过若干代连续强制自交严格选择而获得的群体。
(二)、同型杂合类3、•杂交种4•营养系品种(三)、异型纯合类5.杂交合成群体6•多系品种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主要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 5、不同成熟期6、适于保护地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2、品质性状3、适应性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5、成熟期6、对保护地生产的适宜性第四章种质资源1、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0c2601844769eae009ede9.png)
3★、简述品种的五性:
论
1★、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
a、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b、一致性——指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 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c、稳定性——是指采用适于该品种的繁殖方式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d、优良性——是指品种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的需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e、适应性——是指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以及对一定的栽培 管理和利用方式的适应。
15、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0。 (×) 16★、由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是杂交种。 (×) (是纯系品种) (√ ) (√ )
1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18、自交系是由自花授粉作物优良单株套袋自交而选育出来的后代群体。 19★、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几类,如何研究确定植物的授粉方式 ?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4★、限制植物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有 温度 、光照 、 降水和湿度(水分) 、土壤 5、生态型一般可分为 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和 共栖生态型 。
6★、水稻(高温短日植物)南种北引日照由短变(长) ;温度由高变(低) ;生育期由早变(晚) 。 7、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条件 。 缩短 。
8★、小麦(低温长日植物)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9、水稻品种北种南引时,以 早熟品种 易于成功。
2)根据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三 种类型。 20★、植物品种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各具有什么特点 ? A、纯系品种 特点:基因型高度纯和,表现性优良而整齐一致,后代中杂交体频率低, 纯 和的基因型频率不断升高。 B、杂交种品种 特点:基因型高度杂合、性状相对一致和较强的杂种优势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复习提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f4be6c561252d380eb6e26.png)
08园艺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复习提纲1、番茄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改进品质、加工品种、耐贮性、保护地品种、耐热性2、黄瓜的主要育种目标抗病性、品质、熟性配套、保护地专用品种和丰产性3、大白菜育种目标品质、抗病虫、抗逆、生态育种。
4、柑橘的主要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不同成熟期、抗寒、适合于加工、抗病、优良的砧木5、大白菜结球变种的3个生态型.(1)卵圆形海洋性气候生态型。
栽培中心山东半岛,它要求温和、湿润、变化不剧烈的环境。
多数品种不抗病毒病等病害。
(2)平头型大陆性气候生态型。
栽培中心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
它要求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的环境、对气候剧烈变化和空气干燥有一定的适应性。
(3)直筒型交叉性气候生态型。
栽培中心为河南省东部、辽宁西部、天津近渤海湾地区。
此区基本为海洋性气候,但因靠近内蒙古,常受大陆气候的冲击,使该生态型有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6、利用柑橘珠心胚进行育种的利弊1)不利之处:抑制有性胚的生长,使种杂交后难以得到杂交种子;2)有利之处:①培育遗传上整齐一致的砧木实生苗;②珠心胚实生苗一般不带病毒,生活力强,珠心系的育成成为脱除毒病,更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7、黄瓜霜霉病抗病性的选育(1)发病条件及遗传特点黄瓜霜霉病昼暖夜凉、多雨潮湿、大雾重天气有利于发生。
晚熟比早熟抗病。
(2)抗病性鉴定①自然鉴定,在最有利于发病的田间种植,用抗病品种作对照。
②接种鉴定,霜霉病菌不能用人工培养,必须保留在植株上。
所以最好每周生产一批苗,以保存霉菌。
病菌培养7-14d。
(3)抗霜霉病育种关键是亲本选配。
因为霜霉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如:①双亲都是抗病品种,如果F1是抗病的,F2、F3就有可能分离出比双亲更抗病类型。
②抗病×不抗,F1倾向于不抗,F2、F3没有发现抗病性接近抗病亲本的单株。
③双亲均不抗,后代也均不抗。
但一个高度抗病品种往往又缺乏某些主要经济性状。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c3aaf8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1.png)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0个,每个2分,共计20分)1.进化:进化是生物界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界运动的总规律。
2.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3.植物品种: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
1.育种目标: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
是指在一定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2.经济产量:栽培所需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3.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是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株型育种:改善品种株型态势的育种,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将光合产物更多输送到籽粒从而提高产量。
8.种质资源:通俗讲,指用于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育种、栽培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总称种质资源。
9.生态型:一种植物在一定的生态地区范围内,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类型。
短日照植物:在日照长的时期进行营养生长,到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花芽分化、开花结实。
如水稻、玉米、谷子、高粱、甘薯、棉花、大豆、花生、烟草等。
长日照植物:在日照短的时期进行营养生长,到日照长的时期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
如小麦、大麦、黑麦、豌豆、洋葱、甜菜、胡萝卜、莴苣、芝麻、蓖麻等。
临界温度:植物能忍受的最低最高温度的极限,超过临界温度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植物不同临界温度也不同。
春化过程:植物的开花结实需要在某一发育阶段有低温刺激,这种低温过程即春化过程。
驯化: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代鉴定,选优去劣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27904b6d4d8d15abe234eb7.png)
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0个,每个2分,共计20分):0.进化,植物品种,植物育种学;1. 育种目标,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2. 种质资源;3. 生态型;4. 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临界温度、春化过程、驯化;5. 选择育种、系统育种、芽变;6. 回交,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回交育种;7. 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测验种、测交、测交种,一环系,二环系;8. 营养系杂交育种,童期,童性;9. 远缘杂交;10. 倍性育种、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11. 诱变育种;12. 胚珠培养、子房培养、植物离体授粉、原生质体、体细胞杂交、同核体、异核体;13. 逆境,植物抗病性;14.品质,品质性状;15.原原种,原种,良种。
二、填空题(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0.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概括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和。
1.植物品种,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要求或属性,即,和。
2.按照来源分类,种子资源可以分为那四类:,,和。
3.引种时要综合分析不同地区,,和,土壤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植物品种的遗传和发育特征。
4.杂交育种中常用几种杂交方式有:,,和。
5.在自然界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胁迫因子很多,可以分为三类,即,以及。
6.抗病性有很多类型,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7.我国通常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和三个阶段。
8. 目前把遗传标记区分为形态标记,,和四种类型。
9.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中,遗传检测主要有,和三种常用方法。
10.高等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11.有性繁殖中根据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杂交育种中依据杂交时通过性器官与否,可分为和;依据杂交亲本亲缘远近不同,可分为和。
三、简答题(6个,每个5分,共计30分):1.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2.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5.简述低温长日照植物的引种规律?6.简述高温短日照植物的引种规律?7.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8.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9.杂交育种的遗传根据是什么?10.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11.请简述一下单粒传法的具体育种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育种全部知识点汇总
![育种全部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113240d5022aaea988f0f71.png)
第一章绪论1. 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植物群体2.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特异性;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经济性状优良;较好的适应性。
3.林木育种的实质:发现变异,选择变异,创造变异,利用变异。
4.林木育种的主要容:(一)选——林木选择育种(二)引——林木引种(三)育——杂交、新技术与分子育种(四)测——遗传交配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五)繁——良种繁殖利用(良种繁育)(六)保——基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第 2 章(1)林木育种资源1.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
也称遗传资源。
2.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种子法种质资源: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能在一定环境作用下,通过世代演替传递给后代,并发育为具有各种性状特征生物的可遗传的物质资源的总称。
--国标。
3.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
多种多样的物种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基因的丰富程度以及基因的变异状况。
7.遗传物种生态多样性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物种的多样性也就显示了基因多样性,而物种构成生物群,进而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同样也离不开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三个层次的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
8.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的原则:⑴保存、保护、抢救兼顾的原则;⑵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相结合的原则;⑶按照生态地理系统实行分层的保存原则;⑷遵重树种遗传变异现状,因树种制宜的保存原则;⑸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保存原则;⑹保存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特征: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2、引种:指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分类:驯化引种、简单引种
3、选择育种的两种基本方法:实生选种、芽变选种
4、正交、反交:若♀ A × B ♂为正交,则♀ B × A ♂为反交。
回交:杂种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5、辐射诱变根据对材料的处理方式,分为哪两种?外照射、内照射
6、生物技术育种中常用的转基因技术: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PEG 法、电激法、显微注射法、激光法、脂质体法、超声波法、真空浸润法、碳硅纤维介导法
7、国际新品种登陆,我国已经获得的国际权威物种是?桂花、梅花
8、什么是种质资源,怎么理解?
或称基因资源,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亦即对园林植物品种改良和栽培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和。
它是育种工作中所要利用的那些原始材料,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类型。
9、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概念
生产试验:在生产上种植从品种比较试验选出的优良品系,直接接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新选品系的评判,选择出适于当地生产消费的新品种。
区域试验:由当地农业主管部门主持,在所属区域范围内设置几个(一般至少五个以上)代表性的试验点,以确定待审品种适宜推广的区域范围,为审定通过新品种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10、反应规范:植物具有适应一定环境变化的能力,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范围称作反应规范。
11、远缘杂交:指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间的杂交,一般是不同种、属或是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
12、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用于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
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13、芽变: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发生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变异的芽萌发长成的枝条及由此形成的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4、一般配合力:又称普通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在所有杂交组合中杂种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常用离均差表示。
15、自交不亲和性:又称自交不育性,是指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雄配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是不能完成受精的现象。
16、配制一代杂交中,选用亲本配组的方式?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综合品种
简答题
1、植物育种目标有哪些?
根据不同地区的原有品种基础和主、客观情况,科学地制定育种目标;
采用合理的育种技术,选育适合于园林绿化和家庭美化需要的优良品种,乃至新的栽培种;有效地进行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的优良种性,促进高产、优质、高效花卉业的发展
2、什么是远缘杂交不稔性,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远缘杂交不稔性:远缘杂交后代幼苗不能正常生长,但不能开花,或不能产生有活力的雌雄配子,不能正常结实,成为杂交不稔性。
产生原因:(1)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生理差异(柱头呼吸酶活性、pH值等)花器结构差异。
2)双亲基因的差异:控制可交配性基因、基因互补的致死基因。
解决方法:1.亲本选择与组配(1)当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时,应以栽培种为母本;(2)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远缘杂交中,应以染色体数目多的作母本;(3)广泛试验,选择适当亲本组配,并注意细胞质的作用。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在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亲本杂交时,先将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人工加倍后再杂交,可提高结实率。
3.桥梁法:如果两个亲本(物种)直接杂交有困难时,可先通过第三者作为桥梁,以亲本之一与桥梁亲本杂交,再与另一亲本杂交可获得成功 4.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1)用混合花粉授粉(2)重复授粉(3)提前或延迟授粉(4)射线处理法 5.外源植物激素处理:雌、雄性器官中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受精过程。
因此在花器上补施某些植物激素等,有可能促进异种花粉的受精过程及杂种胚的分化发育。
6.植物组织培养: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创造出一些可用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3、种质资源的保藏方法及特点
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优点: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
2)异地种植保存:选择与资源植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异地保存基地,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可分级分类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优点: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
3)种子保存: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
4)离体试管保存:适用于顽拗型植物、水生植物和无性繁殖植物。
1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此法保存的试管苗进行继代培养,可立即恢复生长。
适于短期和中期保存。
2 超低温保存:在超低温条件下,细胞的整个代谢和生长活动基本或者完全停止,保证不会引起遗传性状的变异,便于长期保存。
5)基因文库保存:从资源植物提取大分子量 DNA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于载体、转移到大肠杆菌进行繁殖保存。
4、一代杂交的制种方法
一、简易制种法
二、人工去雄制种法
三、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
四、利用化学去雄剂制种法
五、利用雌性系制种法
六、利用雌株系制种法
七、利用全雄株制种法
八、利用迟配系制种法
九、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法
十、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
5、南树北移、北树南栽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成活率(根据环境作答)
南树北移时,由于日照变长,可适当遮阴,减少光照;温度降低,采取保温措施帮助越冬;湿度降低,可以增加浇灌次数及采取措施增加空气湿度,并在日后逐渐减少给水以利于适应当地环境。
北树南移时,初期可增加日照时间延长生长周期增加抗逆性,以后逐渐减少光照;并在栽培时逐渐增加浇灌适应湿热环境
6、植物基因工程叶轮法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