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部逻辑分析仪调试FPG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内部逻辑分析仪调试FPGA
1 推进调试技术转变的缘由
举行硬件设计的功能调试时,FPGA的再编程能力是关键的优点。

和FPGA 早期用法时,假如发觉设计不能正常工作,工程师就用法“调试钩”的办法。

先将要观看的FPGA内部信号引到引脚,然后用外部的规律分析仪捕捉数据。

然而当设计的复杂程度增强时,这个办法就不再适合了,其中有几个缘由。

第一是因为FPGA的功能增强了,而器件的引脚数目却缓慢地增长。

因此,可用规律对I/O的比率减小了,参见图1。

此外,设计很复杂时,通常完成设计后惟独几个空余的引脚,或者根本就没有空余的引脚能用于调试。

图1 Lattice FPGA的LUT/可用I/O
其次,现在设计的复杂性常常需要观看许多信号,而不是几个信号。

常用的技术是实现较宽的内部,以便在较大的FPGA中达到高的系统吞吐量。

假如疑惑内部的32位总线里有坏的数据,则难以用几个I/O引脚来确定问题所在。

第三,通常需要在系统中测试复杂的功能。

在这种状况下,在系统中调试时拜访一些I/O大概是有限的。

新类型的包还限制拜访FPGA引脚。

系统速度也是个问题,由于探针的衔接可能会引起性能或者噪声信号降低。

最后,推进FPGA调试办法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有了新的工具,这些工具采纳内部或者规律分析仪。

拥有这些工具可得到最佳的结果,而不是用与从前工具相同的办法。

资源、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通常约束了内部规律分析仪和外部规律分析仪。

本文对这两种类型工具的约束举行了比较,考察如何最佳地利用内部规律分析仪。

2 外部规律分析仪受到的限制
外部规律分析仪已经用了几十年了。

外部规律分析仪的最大优点是能
第1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