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笔正柳公权教案

合集下载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及反思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1 学科:语文1.2 年级:五年级1.3 课时:2课时1.4 教学目标:1.4.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书法艺术,感受其“心正笔正”的精神品质。

1.4.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2.1 重点:了解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书法艺术。

2.2 难点:深刻理解柳公权“心正笔正”的精神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多媒体设备、书法作品、相关书籍等。

3.2 教师:具备一定的书法知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展示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书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等途径,了解柳公权的生平事迹,为后面学习书法艺术做铺垫。

4.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如笔力遒劲、结构严谨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讲解,详细解析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引导学生感受其“心正笔正”的精神品质。

4.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柳公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其书法艺术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柳公权的书法特点及其“心正笔正”的精神品质。

4.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练习书法,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柳公权作品进行临摹,提高书法技艺。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观察学生的书法水平是否有明显提高,了解学生对柳公权书法艺术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学习机会。

5.3 教学内容考虑是否增加了学生的书法知识储备,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4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和他正直感言的良臣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和他正直感言的良臣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提醒:注意“柳”字的“木”字旁穿插笔画的“捺”变为“点”。

2.听写生字词,初步感受品质(1)听写生词师:下面我们听写一组生词,提笔即练字,要记得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同时力求变化,感受汉字的变化之美。

准备好了开始:铁骨铮铮颜筋柳骨钦佩毫不犹豫真诚大胆机智大胆谏议大夫流芳百世(2)同桌互改,错字的补三遍。

(3)这些词带给你什么感受?3.带着这些感受齐读第一自然段。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围绕“心正笔正”写了柳公权的哪些事?(你的声音清晰响亮)二、关键词语精读品味(一)第二自然段1. 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句话表现了什么?2.理解铁骨铮铮,铮铮铁汉,指那些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相机板书:铁骨铮铮(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找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他做人的铁骨铮铮呢?用波浪线画出来,简单做批注。

2.学生交流预设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感受柳公权的“心正笔正”请你读划线句子(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谁来评价。

好的,刚才那位同学你再读读。

教师点拨:是呀,朗读人物语言一定要用恰当的语气,符合人物的身份。

大家读读试试,一起读。

(2)相机理解“弦外之音”师:难道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请你(原来是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心正)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这就是弦外之音。

22心正笔正柳公权

22心正笔正柳公权

22.“心正笔正柳公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理解“心正”的深刻内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心正”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这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书法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中国书法史上,(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有因一首《兰亭集序》而一字千金的王羲之;有因擅长草书而被称为的“张颠”——张旭;也有以楷书见长创立“颜体”的颜真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一位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的文章,他就是曾与颜真卿、赵孟頫、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板书课题)“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二、检查预习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重点讲解“弦外之音”“名正言顺”。

范晔的《狱中与诸甥侄书》,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名声、名义,指的是掐正音;顺:通畅。

原指发音正确,说话才通畅。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三、简介柳公权引出“笔正”(1)通过预习课文,您能不能用你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柳公权?(2)预设:(指导学生在写作写人的文章时如何开头)刚才这位同学用的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话对柳公权做了个简单(3)下面老师再补充一些柳公权的相关资料(4)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课件出引导学生感悟柳公权书法的骨力秀挺、洒脱和铁骨铮铮。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doc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doc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溺肖凑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如“唐”;凑“袍”;贤“殿”……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高兴到了极点。

表示对人重视。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着名书法家。

分页标题#e#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名师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名师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讲述了唐朝著名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

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了柳公权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由于本文所叙的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因此,教师应该补充一些关于柳公权及其生活年代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其思想和品质。

在教学时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解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课文的容。

在品悟、交流中明白柳公权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他的书法,还有他那铁骨铮铮的品格。

课文中有很多句段含义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体会其含义,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1.会认“钦、宗、诀、弦、溺、俭、肖、惹、职”9个生字,会写“唐、凑、宗、诀、弦、殿、袍、罢、俭、富、贤、肖、罚、惹、职”15个生字,正确地读、写同语“紧凑、秘诀、弦外之音、俭朴、贤良、赏罚分明、惹恼、职位”,积累词语“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

2.能读懂课文容,了解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突破重难点重点:能读懂课文容,了解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突破方法:通过默读课文,疏通字词;有感情地朗读,从整体感知课文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讨论体会,了解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突破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句子的深刻含义,并适当补充柳公权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交流收获,理清思路,掌握知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容,理清脉络;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柳公权的精神品质。

学法:用朗读法掌握课文的主要容;用抓住重点句段的方法,体会主人公的思想品质。

师生齐准备教师:有关柳公权的资料,生字词,多媒体课件。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和反思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和反思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熟悉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熟悉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进程:一、谈话引入:一、师:今天咱们来熟悉一名伟大的书法家——柳公权。

课文到底怎么写柳公权的心正和笔正的呢?进入课文咱们就可以解开谜底了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笔正。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过渡: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潇洒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归纳。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

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二、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先启后、由字品过渡到人品)3、不仅……也……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关联词?(递进)在字品和人品两方面更强调、突出了他的人品。

4、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为人——铁骨铮铮、(二)学习3-8自然段。

师过渡语:课文用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的这种铁骨铮铮的品格。

请看学习提示:一、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8自然段,想一想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试着用精炼的语言归纳;(1)自学(2)汇报交流: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3、4自然段);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奖惩分明。

(五、六、7、8自然段)二、学习第一件事(3、4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来,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3)、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及反思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掌握基本的书法书写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柳公权心正笔正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 教学重点(1)了解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

(2)掌握基本的书法书写技巧。

3. 教学难点(1)柳公权书法艺术的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书法用具(毛笔、墨、纸、砚)。

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柳公权的书法艺术。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柳公权的心正笔正精神。

(3)书法欣赏:教师展示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4)书法实践:教师示范柳公权的书法书写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在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时,能否准确地分析其艺术特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否掌握基本的书法书写技巧?2. 教学改进: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3.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4. 情感态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学习柳公权的心正笔正精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三、教学内容1. 第四章节:柳公权的生平事迹与书法艺术(1)介绍柳公权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其心正笔正的精神品质。

(2)分析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点,如骨力遒劲、结构严谨等。

2. 第五章节:书法欣赏与分析(1)展示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柳公权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柳公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书法书写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

2018年岳阳楼寄宿制实验学校教研活动教学内容: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授课者:五年级十五班语文老师龙博思“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欣赏书法,想更深入的了解艺术瑰宝的创造者吗?让我们登上飞船踏寻他们的足迹吧!2、复习生字词:解锦囊,登飞船3、明确探访人物,探访其字有“柳骨”之称的柳宗元二、听朗读,感知人物1、听朗读,思考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怎样的柳宗元呢?板书:心正笔正2、质疑:你们从什么地方感受出柳宗元的“心正”“笔正”三、悟笔正1、欣赏作品,悟笔正,谈感受2、出示: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挺秀,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齐读,感悟笔正3、质疑:如果柳宗元的笔正在与书法,那么心正是指什么呢?4、出示:柳公权不仅(),()也和他的字一样,()。

了解句式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出柳宗元做人心正。

四、悟心正1、谈写作方法,引出典型事例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柳公权“心正”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3、谈人物描写方法,抓住本文语言描写(1)找出穆宗与柳宗元对话,男女配合读A、皇帝威严不可侵犯,柳宗元因此而退却了吗?理解“毫不犹豫”,再读坚定地回答B、“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理解弦外之音C、感叹:如此的柳公权,真是真诚而大胆,真诚在于(),大胆则在于()。

附属小学 《“心正笔正”柳公权》教案

附属小学 《“心正笔正”柳公权》教案

语文出版社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简要讲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重点记叙了柳公权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二是有点有面,由点到面。

三是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诤臣风采,表达出了作者对柳公权认识的深度和饱含的情感。

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文中一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略有难度,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在教学第一课时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去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词意,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理解对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去理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体会,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在初步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时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能感悟多少就多少,不必强求一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人物内心,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2.指导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2.激发学生对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准备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认真预习,老师做好与文本相关的PPT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柳体书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柳公权。

(二)教学第一部分1.课文中哪些词语精准地描述了柳体字的特点的?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1.整体感知(1)柳公权仅仅是因为写得一笔好字才受到大家钦佩的吗?(2)引读过渡段。

(3)过渡:写人离不开写事,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用具体事例来诠释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的。

五年级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2篇

五年级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2篇

五年级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2篇五年级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好良臣形象。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感悟和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等,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的柳公权的画像及柳公权的书法若干幅。

【课时安排】两课时【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

1.咱们班哪些同学的书法特别好?“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事例来说说“字如其人”的意思。

)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四位: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晚唐的柳公权。

3.板书课题,读题。

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别汇报。

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

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和好良臣形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重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保少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老师板书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3、引导: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复习回顾板书:大书法家正直敢言二、精读课文、感悟品味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轻声朗读(2—8)自然段课文。

(2)想一想,第2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体会这段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3)议一议,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来具体说明柳公权是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你从这两件事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柳公权的正直敢言。

2、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1)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小结:这段话既写出了柳公权字写得好,又写出了柳公权做人也好,从“字品”过渡到“人品”。

(3)讨论交流自学提示中的第3个问题,读段落引导理解感情。

(4)学习第一件事①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时,语言、神态描写体会柳公权人品。

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体会柳公权的“人品”。

(具体故事)③出示“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一次不小触动。

”引导通过重点名字体会柳公权的“人品”(5)学习第二件事①引导学生从人物说话时的语言、神态对比的写作方法上体会柳公权的人品。

(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堂堂正正)②分角色朗读,体会柳公权的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③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小结:作者通过两件事情,使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柳公权。

三、总结拓展延伸(一)出示思考题1、默读全文,思考,文中两次写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联系上下文想想这句话的含义。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极负盛名。

他不仅是位书法家,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

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位书法家的故事,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板书课题)二、复习回顾:1、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柳公权深得世人钦佩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

柳公权的柳体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骨力秀挺,他的为人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板书:铁骨铮铮。

2、柳公权的书法和做人,文中重点表现的是哪一方面?(做人风范)写法指导:写文章就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3、回忆,课文用哪两件事具体地表现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课件出示。

三、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件事(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句子,细细品味,做上批注。

(2)交流画出的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师:柳公权这句话是在谈论书法,但仅仅是谈论书法吗?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弦外之音”和“毫不犹豫”的语气。

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从柳公权的直言答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这不正是他铁骨铮铮的表现吗?(3)作者对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写法指导,出示课件。

2、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1)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读、画、批,学生自学。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a请同学有感情地分角色读文宗和柳公权的话。

听了文宗自夸的话,假如你是众臣中的一员,你会怎么说?是呀,面对国君,一般人都会随声附和,柳公权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师:看,别人随声附和时,他——一言不发,别人赞颂不已时,他——提出劝谏,说明他有胆有识,真正为国君着想。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五年级语文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五年级语文教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好良臣形象。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感悟和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等,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准备】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的柳公权的画像及柳公权的书法若干幅。

【课时安排】两课时【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

1.咱们班哪些同学的书法特别好?“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事例来说说“字如其人”的意思。

)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四位: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晚唐的柳公权。

3.板书课题,读题。

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别汇报。

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

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和好良臣形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重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心正笔正柳公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理解‚心正‛的深刻内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心正‛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这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书法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中国书法史上,(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有因一首《兰亭集序》而一字千金的王羲之;有因擅长草书而被称为的‚张颠‛——张旭;也有以楷书见长创立‚颜体‛的颜真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一位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的文章,他就是曾与颜真卿、赵孟頫、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板书课题)‚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重点讲解‚弦外之音‛‚名正言顺‛。

弦外之音:出自南朝末范晔的《狱中与诸甥侄书》,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名正言顺: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名声、名义,指的是掐正音;顺:通畅。

原指发音正确,说话才通畅。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三、简介柳公权引出‚笔正‛
(1)通过预习课文,您能不能用你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柳公权?
(2)预设:(指导学生在写作写人的文章时如何开头)刚才这位同学用的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话对柳公权做了个简单介绍,那么同学们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必记事。

这就告诉我们写人的文章尤其是写一些著名人物的文章,开头一般都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的生平事迹。

同学们以后再写类似的文章知道怎么开头了吗?
(3)下面老师再补充一些柳公权的相关资料
(4)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课件出示柳公权书法作品,左为《金刚经刻石》右为《玄秘塔碑》)引导学生感悟柳公权书法的骨力秀挺、洒脱和铁骨铮铮。

从而激发学生对柳公权书法的崇敬之情。

进而引导学生用课本语言总结出柳公权书法的特点:
1.结构紧凑,骨力秀挺
2.洒脱而有法度
3.铁骨铮铮,令人钦佩
这些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笔正‛。

引出‚笔正‛(板书:‛笔正‛‚令人钦佩‛)
四、感悟‚心正‛
(1)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穆宗和柳公权的对话。

想一想,柳公权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从中又体现出了什么?
(2)点名分角色朗读,点名评价。

重点强调穆宗的连连赞叹和惊诧(讲解词语的解释方法:拆分组词法。

惊讶、诧异。

)以及柳公权的毫不犹豫。

由此,引导学生再次尝试,毫不犹豫地读出柳公权的话‚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好一个‚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课件随机出示这句话,并板书‚心正‛。


何谓‚心正‛——心地正直。

(3)引导学生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话所蕴含的两层含义:
①这句话在指导书法写作上是什么意思?(点名回答,尤其是那些平时写字不太规范的学生(如:赵乐毅、马赛宁、赵子瑞、刘志远等同学),用以教育他们只要在写字的时候做到)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进而进一步追问这位学生:‚你能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说一说你的理解吗?‛)师总结:是啊,写字要用心,只要做到用心并能持之以恒,相信你的字会越练越好的!加油!
②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难道柳公权仅仅只想告诉他怎么写好字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柳公权的这句话应该还有别的……(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还有别的意思。

)对还有别的意思,那么,这个‚别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弦外之音‛。

那他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课件出示:‚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③那么,穆宗是一个‚心正‛的好皇帝吗?(学生回答:不是)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找到描写穆宗的表情变化的句子。

是啊,皇帝的脸色都变了。

古时人们常讲:‚伴君如伴虎‛,皇帝的脸色变了叫做‚龙颜大怒‛,皇帝‚龙颜大怒‛了可了不得,轻则贬职流放,重则满门抄斩!从这里,你能看出柳公权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真诚、大胆)何谓真诚?何谓大胆?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

(是啊,他把穆宗当做了自己的朋友,说的可都是交心的话啊!)再读这句话!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是啊,柳公权感于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毫不虚伪做作,直言进谏,可谓是‚心正‛的良臣啊!把话题引到‚心正‛上来。

再读这句话)
④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柳公权的这些话。

(引导学生把握好读的语气:‚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要毫不犹豫地读;‚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
要真诚地读;‚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要大胆地读。

)毫不犹豫地读:‚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真诚地读:‚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
大胆地读:‚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⑤然而,穆宗对于柳公权如此真诚大胆的劝谏却闻而不听,史书上对穆宗是这样评价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

‛又因他沉迷于长生之术,年仅30岁就驾鹤西
去,仅在位4年。

穆宗死后,其长子唐敬宗继位,然而敬宗在这些方面较其父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在位两年便死于宦官之手。

接下来便是我们后面说到的唐文宗继位,那么唐文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请同学们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柳公权和文宗的对话。

看看当文宗在朝堂之上向众臣炫耀他洗过了三次的龙袍时,众大臣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柳公权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