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崎孙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崎孙氏
作者:涓子
来源:《闽南风》2010年第01期
一张特殊的纸条,一条零星的线索,使祖籍漳州的南洋孙氏后裔的寻亲路一波三折;海内外孙氏后人共同祭拜的“柳姑婆”,到底流传着怎样神奇的传说?
苦心寻亲
2009年的12月5日,是祖籍漳州马崎的马来西亚孙氏后裔成功寻亲整整三周年的纪念日。
两地的孙氏宗亲通过电话联络,诉说着亲情与喜悦。
两地孙氏的重新相聚,其过程并不平坦。
2006年的12月初,漳州芗城东廓孙氏理事会收到了一张特殊的纸条。
纸条来自于马来西亚,纸条中的简短文字,零星的记录了一些与东廓孙姓相关的信息。
这张纸条是由马来西亚的孙金福、孙金英兄弟所书写。
他们在马来西亚有着独特的身份:拿督和太平局绅。
在当地,只有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士,才有资格获得王室的册封。
而这张纸条,是他们几经辗转,通过朋友的帮助,才送到芗城东廓孙氏宗亲会。
那么,远在马来西亚的这对兄弟,为什么会找到新华东路东廓宫一带的孙氏宗亲呢?
孙金福、孙金英兄弟长期居住于马来西亚,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大陆寻找祖籍地,但都是无功而返。
他们对祖家的具体地址并不清楚,只记得祖父常常提起,祖籍地是在“漳州府龙溪东廓”。
祖父提供的零星信息让这两个兄弟的寻根之路颇多曲折。
2006年,他们终于和芗城东廓的宗亲会取得联系。
他们经过细致查找得知:原来,古代的“龙溪东廓”就在现在的新华东路东廓宫一带。
东廓孙氏理事会理事孙以兴介绍说:“当时兄弟俩托朋友带了一张纸条给我们,说他的祖父名叫孙理熏,字伯甫,从东廓出来的,到厦门开店做生意,后来就到了马来西亚马六甲,我拿到纸条后,就把族人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
”
由于漳州城区这一脉的孙姓手上没有相关的族谱记载,所以孙金福的祖籍地究竟是不是在这里,一时间还难以确定。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芗城东廓的孙姓族人口耳相传的家族传衍信息为孙金福提供了帮助:从古至今,大规模入漳的“东廓孙氏”只有一支存在,后来并且分成了4房。
经过族中长者的回忆,现有的4房中繁衍成的孙姓家族,历史上仅有第二房的后人有到厦门经商。
于是,基本上能确定,孙金福的祖父正是从东廓二房开出去的分支。
虽然,无法从族谱中获得明确信息,然而两地祖籍地历史名称的一致,也基本可以确定孙金福兄弟祖籍地的大致归属了。
寻获祖地后,孙金福兄弟就立即动身回国祭祖,然而,在孙以兴的建议下,他们祭拜先祖的第一站,却不是在芗城东廓,而是去了龙海马崎。
心灵归宿
龙海马崎社位于古老的江东桥下流,西临古刹万松关。
社内生活着700多名的孙姓村民。
那么马崎孙氏的先祖是何人,他们又与东廓孙氏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马崎孙姓的族谱显示:他们的开基始祖是孙梁文,原来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
唐代陈元光入闽的时候,他当时在部队里担当“府兵队正”的职务。
骁勇善战的孙梁文所部,在马崎山附近的九龙江边建寨驻军。
就这样,在漳州扎根的孙梁文成为了漳州孙姓的肇基始祖,他的后裔则定居于龙海马崎社。
此后,另一支孙姓族人孙天苗、孙天贵两兄弟也迁移到马崎,但与当地的孙姓后裔逐渐融为一体。
所以,在马崎当地的孙氏后人,就将孙梁文与孙天苗、孙天贵三人作为先祖来祭拜。
此后,这三位先祖的后裔一路播迁,其中有一支迁徙到芗城东廓,再繁衍出一脉子孙远渡马来西亚。
而孙金福兄弟的祖父孙理熏就是这支远渡海外的孙氏族人的后裔。
2007年初,孙金福、孙金英兄弟远渡重洋,终于从马来西亚回到龙海马崎社认祖归宗。
为了迎接不远万里而来的宗亲,热心的族人举行了盛大的拜祖仪式。
而提起此次的回乡之行,孙金福也被族人的热情所打动,当孙金福兄弟一同打开神龛,见到先祖牌位的刹那,多年来,萦绕在他们心中的牵挂终于找寻到了停泊的港湾。
在祖宗的牌位面前,他们虔诚而庄严地进行着每一道程序。
而数天意义非凡的行程,也使得孙氏兄弟的拜祖之行,显得意犹未尽。
家族之光
马来西亚、马崎两地孙氏先祖的宗祠叫做“笃本堂”。
笃本堂又名乐安堂,建于明万历年间。
“乐土跨岐山地脉钟灵皇堂甲第题雁,安澜环虎渡人文毓秀大宗高官握龙图” 柱联中的首字,分别取自马崎笃本堂的堂号“乐安”二字,柱联中描述了马崎孙氏人杰地灵的状况。
而笃本堂内的数面古老的牌匾,正是这份描述的有力见证。
在笃本堂内,除了先祖牌位以外,还有一尊神像很是特别,笃本堂的孙氏后人都要祭拜这尊神像,当地的孙姓尊称她为“柳姑婆”。
据当地孙姓介绍:马崎社开基以来,柳姑婆就生活在那个时期。
在她去世后就历代受人奉敬,以后孙姓人并且分支到东山、诏安等地,在他们的宗祠里也同样祭祀柳姑婆。
马崎孙姓的资料上显示:柳姑婆是生于唐宋时期的一名孙氏女子,尚未出嫁前,家人就相续去世,仅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侄子。
她在悲痛之下,矢志不嫁,尽心养育侄子。
在侄子们都成家立业后,她见心愿已了,因传统观念而尽节于柳树下。
为感激柳姑婆的养育之恩,侄子们为其雕像并供奉于家庙中,并代代相传,香火不息。
而柳姑婆的事迹也传至朝廷,当朝皇帝还御赐她“善养夫人”的封号。
关于柳姑婆的故事,各地孙氏族谱记载略有差异,在孙姓后裔的家庙中,柳姑婆的形象也不尽相同。
在今人看来,柳姑婆当年的“殉节”似乎大可不必,也令人费解。
然而,无论如何,孙氏后人心目中的柳姑婆,都是一位为了替亡兄抚养幼子,为了孙氏后代的传承而付出青春华年的善良女
子。
而今,在马崎孙氏后人眼中,柳姑婆更是成为了吉祥美好的化身。
新婚夫妇们都要在大喜之日,将柳姑婆请回家中供养,以祈家庭平安。
此外,“笃本堂”里还敬奉着伟人孙中山,因为马崎的孙氏跟广东的孙中山家族是同脉。
至今,这里的孙姓和旅居美国的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一直有着密切的书信交往。
在幽静致雅的庭院里,种有一棵数百年树龄的年含笑,粗壮的树干,繁茂的绿叶,其“块头”之大实属罕见。
据管理宗祠的老人孙阿如说,这颗含笑在建造宗祠的时候就种下了。
如今,历经岁月的滋养,当年娇小的乔木长成了高大的植株。
含笑花开时,庭院飘香。
犹如人丁兴旺的马崎孙氏后裔。
他们遍布于潮州,诏安,云霄、东山等地,甚至在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广为繁衍。
多年来,前来马崎笃本堂寻根谒祖的孙姓后裔络绎不绝。
不论是无语凝噎的归客,还是热情待客的族人,或是善良无私的柳姑婆,在芗城东廓和马崎孙氏的家族史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质朴的情感,这种情感源自于家族间的互帮互助,相互提携。
这种无私的亲情,连接着海内外孙氏族人的心,也成为他们开拓进取的动力。
(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