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的繁殖生长。中药组方是由黄连30 g、白头翁35 g、 黄百15 g、金银花30 g、茯苓30 g、蒲公英30 g组成,水 煎煮,药渣添加到饲料中,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 d 为1个疗程,按照上述综合治疗方案连续用药,5 d后, 大多数患病猪的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能正常的采食身 体,逐渐恢复。
5 预防措施
Abstract:Paratyphoid is a kind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high prevalence in piglets,also known as Salmonella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pathogenic Salmonella infection.Piglets aged 1~4 weeks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pathogenic Salmonella. After the onset,the diseased pigs mainly show serious respiratory symptoms,po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stubborn diarrhea, and sometimes cellulose pneumonia or caseous pneumonia,which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glets.After the prevalence of paratyphoid fever in piglets,if measures are not taken in tim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it is bound to pose serious harm to the who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pigs and cause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farmer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argeted prevention of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occurrence and epidemic situation of paratyphoid fever in piglets,so as to truly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ensure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n a short time and avoi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athogenesis,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paratyphoid fever in piglets,hoping to help farmers better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prevalence of this disease. Keywords:swine paratyphoid,Clinical symptoms,therapeutic method
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Swine Paratyphoid
MAO Dongmei (Liaoning Lingyuan Dawangzhangzi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Lingyuan Liaoning 122529,China)
作者简介:毛冬梅(1978-),女,汉族,辽宁凌源人,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源自64 ·2022.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
猪副伤寒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毛冬梅 (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凌源 122529)
摘要:副伤寒是仔猪阶段发生流行率较高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感染引 起。1~4周龄的仔猪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易感性很强,发病后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生长发育不良,并出 现顽固性的腹泻,有时还会出现纤维素性肺炎或干酪性肺炎,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威胁。仔猪副伤寒发生流行 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势必会对猪群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构成严重危害,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所以需结合当前仔猪副伤寒的发生流行现状,加强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防范,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在 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探讨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更好地防 范该种疾病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10.028
参考文献 [1] 张彦玲.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及防治措
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3):133. [2] 秦明月,张士狭.仔猪副伤寒病的中西药治疗药方[J].养殖
技术顾问,2010(2):158-159. [3] 黄文峰.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副伤寒病[J].养殖与饲料,
2010(4):27-28.
0 引言
猪副伤寒是由多种致病性的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一 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发病较急,能在短时间内向整个 群体传播蔓延。从当前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情况看,单 纯的猪副伤寒发生流行几率相对较低,常表现出多种疾 病混合感染,临床症状日益复杂。针对这一现状就要求 饲养管理人员注重做好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调查,充 分掌握该种疾病在本地区乃至本养殖场的具体发生流行 现状,并规范用药行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 病原产生耐药性,保证防治的针对性合理性。
1 病例探讨
一个规模化养殖场存栏各种类型的猪群320头,成 年猪和仔猪分别为133头和133头,其余的为育肥猪和种
公猪。2021年1月下旬在仔猪群体中突然出现以腹泻、 精神状态变差、严重败血症为主的发病情况,病情发生 较为突然,传播速度相对较快,患病猪的数量呈逐渐增 加的态势。当出现疑似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并没有及时 将病情上报到当地兽医站,而是自行采取措施进行治 疗,选择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药物进行针对性防 控后,患病猪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没有根除。一旦 停药病情就会加重,病情呈现逐渐扩大蔓延的态势。兽 医接到求助后,到达养殖场对发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 检查,该养殖户的疫苗免疫接种不到位,疫苗接种存在 很大的随意性,很多疫苗免疫接种不达标。同时整个养 殖场的密度相对较大,在同一个圈舍中常存在来源不同 年龄不同的猪群。圈舍中蓄积了大量的粪便,粪便堆积
3 病理变化
对急性期的病死猪进行认真细致解剖处理后,发现 大多数猪群都会出现全身性的败血症病变。病死猪全身 淋巴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外观呈现深红色,鲜红 色,各个脏器组织也会存在广泛性的败血出血现象。病 变位置主要集中在消化道胃肠黏膜存在大量的出血点, 有时潮红充血,有时会形成紫红色的出血斑块。慢性病 死病例主要表现为回肠炎盲肠炎,肠道黏膜炎症坏死, 黏膜表面附着有康复状的物质[2]。有时还会表现出肠黏 膜组织坏死,导致黏膜大量脱落,混杂在腹泻物中。病 死猪全身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仔细观察出血 点呈现米粒大小或针尖大小。
养殖管理不当、卫生环境调控不合理、养殖环境中 存在诸多应激因素、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等,都可 促使或加重沙门氏菌的传播流行。另外养殖场中存在大 量吸血昆虫和老鼠活动是造成病原传播流行的一个主要 原因,所以在生猪养殖管理期间需从沙门氏菌的传播流 行途径角度入手,一方面应注重做好养殖场环境的清理 和卫生消毒工作,尤其需清除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染物, 避免蚊虫大量繁殖,同时还应消灭养殖场周边的各种老 鼠,避免老鼠在养殖圈舍中活动与猪群频繁接触,污染 养殖环境,使病原快速传播蔓延。另一方面需加强环境 的有效消毒,注重做好内外部环境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 毒,一般养殖场内部环境每周消毒1~2次,进入发病高 峰期后,每周消毒2~3次,出现发病病例后每天消毒2 次,连续使用1周以上[3]。选择使用副伤寒灭活菌苗,仔 猪7日龄首次免疫接种,母猪在妊娠后1个月进行免疫接 种,同时加强对产房的针对性清洗消毒,保证饲料营养 价值全面,减少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一旦发现患病病例 应单独隔离,并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022.10·
6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 临床症状
养殖场病情十分突然,年龄不同的猪所表现出来的 发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同。养殖场主要以断奶仔猪 发病为主,尤其是刚断奶的仔猪感染沙门氏菌后,表 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更为明显症状更为严重。养殖场的患 病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高热不退,不能正常采 食,最高体温到42 ℃[1]。并且排便量逐渐下降,排便比 较困难,随后突然出现腹泻,排出恶臭的护状粪便。 发病2~3 d后,在患病猪的鼻子、耳朵、脸部、后躯肢 体、腹部等毛少区域会出现很多紫红色的出血现象,形 成一个个大的出血斑块。患病猪精神逐渐变,差长时间 卧圈舍一角不愿意走动。急性型的患病猪发病过程通常 在3~5 d,临死前体温下降。度过急性期的患病猪主要 表现为慢性发病经过,临床症状较为缓和,温度忽高忽 低,排出的粪便呈现黄白色黄绿色,粪便中夹杂少量血 液或坏死的肠黏膜组织,肛门失禁不能自主控制排便, 最终机体脱水死亡。
4 治疗措施
抗生素仍是治疗沙门氏菌感染引发副伤寒的重要举 措,但在临床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患病猪可 选择使用培氟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 mL/kg体重, 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用药3 d后更换 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 mL/kg体重,每天使用 2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 4 d。采用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辅以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药主要以抗菌消炎涩肠止泻为主要治疗原则,预防病
6 结束语
副伤寒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关注多方面的影响因 素。一方面需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掌握该种疾病的 发生流行动态,在疾病进入发病高峰期前,提前采取措 施进行针对有效的防范,避免猪群受到病原感染引发严 重的发病。另一方面还需做好整个养殖环节的针对性调 控,营造一个不利于沙门氏菌繁殖生长的环境,增强猪 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同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需规范用 药行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构建综合性的治疗方 案,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更为严重的经 济损失。
发酵后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并且也能看到大量老鼠和吸 血昆虫存在。随后对病死猪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采集 典型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出一种能在麦 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无色透明的致病菌菌落, 随后又进行进一步的生化鉴定符合沙门氏菌的特征,由 此可判定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仔猪副伤寒,并在此基础 上筛选出了几种敏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