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6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易错题提升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6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易错题提升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
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3.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4.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人均糖消费量(磅)
B. 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 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
这说明( )
A.科技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
B.科技进步是生产的主要推动力
C.制度促进垄断组织的产生
D.科技有利于垄断的产生
6.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英国工业领域的关键是( )
A.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
B.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殖民活动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D.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
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
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
”材料表明( )
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8.阿萨•勃里格斯说:"(英国)当时总共有42条运河计划修建,需耗资650万英镑。
1792年,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运河狂热的年份,人们的投机热情像瘟疫般地传播。
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虽然它们直到1811年才在证券交易所报价。
”该狂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价格革命出现,股票投资活动的狂热 B.商业革命扩展,商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工业革命进行,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
D.电气时代到来,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二、材料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
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荷兰战争》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的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10.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阅读下列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图2反映的这项发明对世界各地的联系有怎样的作用?
2.图3和图4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两位发明者分别是哪国人?
3.有人说19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
请选择上述图片中的两幅说明其对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一个整体,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的影响,而非强调对于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的影响,而非对于欧洲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涉及到洲际贸易,未涉及到商路的转移,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故选A;材料不仅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还分析了其他方面的原因,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欧之后,推动了西北欧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其政府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根据题干中“‘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说明西班牙并没有成为经济中心,也就没有“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的说法,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的是西班牙没有把财富转化为资本才导致它“错过了机会”,没有强调社会制度的原因,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表格中英国的人均糖消费量远远高出欧洲其他国家,这一差距在18世纪下半叶又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时期是英国最终确立海上殖民霸权的时期,由此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以省略号分开,两部分分别论述科技对垄断组织的推动和垄断组织的出现又推动科技取得新成果,是相互的,故选A。
B、C材料未体现;D只概括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故排除。
6.答案:C
解析:殖民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英国生产者积极改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故C项正确;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不是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关键,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没有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工业领域,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技与生产并未完全结合,所以D项非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的重大转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表明
西方国家对外侵略,逐渐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表明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A 项正确;此时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是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B项错误;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材料未体现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D项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运河的股票被当地商人、丁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股票经营方式是商业革命的延续,故选B项;价格革命出现在新航路开辟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股票投机”是商业革命的延续,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C项;19世纪下半叶,电气时代到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9.答案: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和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扩张。
2.原因: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
3.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建立东印度公闻*第二单元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实行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
18世纪中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1.需要从图片中读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
2.应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釆取有效措施等方面予以阐述;
3.考査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历程,根据图片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说明即可。
10.答案:1.现象:图1中工厂里冒出的浓浓黑烟,反映出工厂大量使用蒸汽机。
作用: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有利于世界各地进一步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
2.图3:富尔顿;图4:史蒂芬孙。
富尔顿是美国人,史蒂芬孙是英国人。
3.图1: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极大地促进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图2: 无线电报的发明和使用,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图3:迅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比较简单,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2.设问比较基础,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3.考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组织概括能力,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点明其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