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推动新一轮产业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新一轮产业增长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前沿,将催生信息产业的新形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从理论研究和小范围应用向大规模应用转变的关键时期,这种转变完成后,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的经济活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主要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宣布组织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2017年11月,科技部成立了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宣布了首批四个专项开放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
在这场大变革中,广东省要充分利用多年来发展制造业打下的良好基础,加紧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主动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上漂亮的答卷。
经过调查,目前广东发展人工智能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广东省虽然有不少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基础研究能力还是应用研究能力都有所欠缺。
原创成果欠缺,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
不能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形成有活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氛围有待改善。
二、规模化应用水平不高。
广东省虽然涌现出了有虚拟助理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腾讯、基于深度学习,研究出了神经应答机的华为和拥有AI识别技术的码隆科技等为代表人工智能企业,但是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水平不高。
由于该技术发展还不成熟,且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要求企业不仅要创新,还要把资金投入的重心转移到新业务上,并实现核心业务的以新换旧。
因此,该项目创新多处于观望阶段,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水平不高。
三、作为支撑的大数据发展乏力。
广东省数据孤岛现象严重,跨部门、跨层级、跨企业的信息数据共享融合进展滞后,大数据的发展存在产业链条缺乏完整性和系统规划、数据开放共享进展滞后、地方政府实施路径不清晰等。
四、领域内尖端人才缺乏。
全球AI领域人才
参政议政·美丽中国
2019.10前进论坛31
少,总数约30万,市场需求的量级则约为100万。
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相比,广东在吸引人工智能尖端人才上没有明显优势,原有的人才储备也不足,缺乏发展人工智能的人才支撑。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培育成熟开放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在全球范围内聘请顶尖人工智能专家为高级顾问,为广东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把脉。
二是结合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发布一批人工智能方面的大型研究项目,发挥对研发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对广东省具有较强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现有科研机构和平台加强激励和考核,力争涌现一批有应用价值的尖端基础研究成果。
四是积极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尖端研究团队,并为其搭建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桥梁,帮助人工智能研究项目落地。
五是吸引一批拥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成熟制造经验的国际先进人工智能公司来广东建设分部。
二、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带。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战略布局和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带。
利用广州的研发能力、深圳的创新创业能力、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能力、港澳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形成以广州、深圳、东莞、香港、澳门为主的人工智能发展核心区;利用珠江西岸佛山、珠海、中山、江门、肇庆各市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打造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带。
三、依托广东本土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依托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完备的产业链优势,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布局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基础器件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广东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发展广东人工智能本土创新创业力量。
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金融、家居、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支持企业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以保持广东制造业强势地位,并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用行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改善供给体系质量。
五、实施大数据战略,为广东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是大数据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要做好大数据基础建设,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统筹利用、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
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基于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信息化、网络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推动信息化、网络化和政府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教育”等,为百姓提供便利高效的政府服务。
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数据安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六、加大力度引进尖端人才,积极培养本土人才。
开辟人工智能尖端人才引进的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准引进。
重点引进“神经认知、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四个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大引进人工智能创新团队的力度,提高广东人工智能团队攻关的竞争力。
完善学科布局,推动试点院校人工智能专业方向建设,增加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责任编辑 李墨洋
美丽中国·参政议政
2019.10
前进论坛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