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必修1)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基础版) Word版含解析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在市场上买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箱,甲玻璃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玻璃箱底部不放土。

把两个玻璃箱同时放到太阳光下,二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甲箱的温度比乙箱高了4℃。

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 此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1.D 2.B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
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答案】5、B 6、D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

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7~8题。

7.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8.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D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大气逆辐射加大(二氧化碳增加),如下图④增强,D对。

太阳辐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8.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大气削弱作用增加,A对。

考点: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

下图中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林内气温总是低于林外气温 B.冬季林内外气温差值大
C.在夏季的调节作用最明显 D.林内昼夜温差比林外大
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的气压低于C点 B.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C.C、E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D.A、C两点之间气流的性质为寒冷干燥【答案】9、C 10、
D
考点:森林的作用,热力环流,地转偏向力。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

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

右图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左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12.此次暴风雪()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13.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B.4月,乙地 C.9月,丙地 D.11月,丁地
【答案】11、C 12、C 13、D
考点:降雪的大湖效应,气象灾害及影响,降雪量的分布特点。

14.读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出( )
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答案】D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解析】②④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③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故②④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答案】D
16.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解析】从等压面上可以看出,在近地面陆地上气压高于海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B
读下图,完成17-19题。

17.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18.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④气流由于热力
上升
19.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②气流热力作用下沉
【答案】17.C 18.A 19.D
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B.西北风,东南风
C.西南风,东北风D.西南风,东南风
21.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

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 )
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
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C.“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D.“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析】第20题,判断风向的关键是确定好水平气压梯度力,M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过M 点垂直于1022百帕等压线,指向正南,处于南半球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同理北半球的N地风向为东北风。

第21题,图中非洲北部出现了低压,说明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应该为夏季。

四个选项中A项是春季、B项是夏季、C项是秋季、D项为冬季,故只有B项诗句描述的情景与图中所示时间一致。

【答案】20.A 21.B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据此回答22-24题。

22.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3.图中大气逆温现象厚度最大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图中最可能表示清晨(日出之前)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2.D 23.A 24.A
25.读下图,回答问题。

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a、b、c表示气压值,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①④点
B.①②③④点中表示高空的是②③点
C.若①②③④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可能为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②点
【解析】由于a>b>c,则气压值①③>②④,由于高空的气压小于近地面,则表示近地面的是①③点,表示高空的是②④点,故A、B项错误;由气压的大小关系及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气流的运动方向可能为③→②→④→①,故C项正确;②点位于高空,所以气温不可能为最高,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6·西安五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并绘制了如下所示的地形剖面图。

图中实线为近地面等压面,虚线为近地面等温面,箭头表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26-27题。

26.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不正确,不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7.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正确,则该地理兴趣小组的观测时间可能是( )
A.20:00~21:00 B.3:00~4:00
C.14:00~15:00 D.23:00~24:00
(2016·郑州模拟)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28.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C.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D.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解析】选B 运用热力环流图中等压面知识,即同一等压面高空分布高度越高,则近地面气压越低,可判断B项正确。

(2016·海南一模)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完成29~30题。

29.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30.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 .暖湿水汽充足
D .风力较弱
31.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列表比较A 、B 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12分)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 、B 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

(4分)
(4)如果A 、B 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4分)
【答案】(1)
向四周辐散
(2)
32.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

(4分)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4分)
(3)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4分)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4分)
【答案】
(1)P (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画图略。

(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