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6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竹溪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2.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3.现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冰水共存物③液态氧④澄清石灰水⑤干冰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⑦四氧化三铁⑧氮气⑨氯酸钾,对其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①②④⑥ B.化合物:⑤⑥⑦⑨ C.单质:③⑤⑧ D.氧化物:②⑤⑦
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中含有20个原子
B.维生素C由C6H8O6分子构成
C.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D.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
过水体积的变化
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
物,防止集气瓶
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
的空气排净,后
便于观察H2何时
收集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6.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红磷燃烧:__________;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燃烧反应: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7.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的是__________,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的是__________.
(2)由图A所示物质转化为图B所示物质可表示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重要化学变化,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8.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2)3个硫原子__________;
(3)4个镁离子__________;
(4)2个氯离子__________.
9.A、B…G七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物质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__________
(2)写出物质的名称:E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5)写出物质G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10.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为电源的__________极,检验D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如果D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毫升,则C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毫升.(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4)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1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发生装置还需要进行少许改动:__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和装置B 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端通入.(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三、计算题:
12.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一种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彬彬同学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2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g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5 5 5 5
稀盐酸的用量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试计算:(1)2g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
(3)若用25g这种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CO2的质量是多少?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竹溪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6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现象和结论、烟和雾的区别.
2.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核内质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79,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意,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而不是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现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冰水共存物③液态氧④澄清石灰水⑤干冰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⑦四氧化三铁⑧氮气⑨氯酸钾,对其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①②④⑥ B.化合物:⑤⑥⑦⑨ C.单质:③⑤⑧ D.氧化物:②⑤⑦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②冰水共存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错误;
B、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⑤干冰是CO2的固体形态,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D、②冰水共存物、⑤干冰、⑦四氧化三铁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中含有20个原子
B.维生素C由C6H8O6分子构成
C.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D.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维生素C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由20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由C6H8O6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
过水体积的变化
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
物,防止集气瓶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
的空气排净,后
炸裂便于观察H2何时
收集满
A.A B.B C.C D.D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各实验操作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的污染,集气瓶中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通过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氢气,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在不同的实验中的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题
6.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红磷燃烧:4P+5O22P2O5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燃烧反应:S+O2SO2;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1)(2)(3),属于分解反应的有无.(填序号)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
(3)硫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
(4)其中(1)(2)(3)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无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3Fe+2O2Fe3O4;(2)4P+5O22P2O5 ;(3)S+O2 SO2;(4)(1)(2)(3);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7.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填字母序号,下同)ADE,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的是B,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的是F.
(2)由图A所示物质转化为图B所示物质可表示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重要化学变化,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分析.
【解答】解:(1)ADE表示的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表示纯净物;在B中有两种不同的双原子分子,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在F中有两种不同的原子,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
(2)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可知,水通电能表示图A所示物质转化为图B所示物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故答为:(1)ADE,B,F;(2)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8.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2)3个硫原子3S;
(3)4个镁离子4Mg2+;
(4)2个氯离子2C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原子可表示为:3S.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镁离子可表示为:4Mg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氯离子可表示为:2Cl﹣.
故答案为:(1)N;(2)3S;(3)4Mg2+;(4)2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A、B…G七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物质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催化作用
(2)写出物质的名称:E双氧水或过氧化氢
(3)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锰酸钾+氧气
(4)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5)写出物质G的一种用途:作燃料.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就是氧气;根据“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催化剂,结合图框:根据A加热会生成氧气和一种催化剂,所以A就是高锰酸钾,B就是二氧化锰,C就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无色液体E常温
会生成氧气和F,所以E是双氧水,F是水;氧气和G点燃会生成F,所以G是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解答】解:
根据“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D就是氧气;根据“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催化剂,结合图框:根据A加热会生成氧气和一种催化剂,所以A就是高锰酸钾,B就是二氧化锰,C就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无色液体E常温会生成氧气和F,所以E是双氧水,F是水;氧气和G点燃会生成F,所以G是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
(1)根据分析,物质B为二氧化锰,故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催化作用;
(2)根据分析,物质E的名称为双氧水或过氧化氢;
(3)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锰酸钾+氧气;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5)根据分析,物质G为氢气,其一种用途:还原性、可燃性.
故答案为:
(1)催化作用;(2)双氧水或过氧化氢;(3)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锰酸钾+氧气;(4)氢气+氧气水;(5)还原剂、作燃料.
【点评】本题属于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然后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即可.
10.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为电源的负极,检验D管内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是氧气.
(2)如果D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毫升,则C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4毫升.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4)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可以根据电解水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2)因为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填:4.
(3)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水氢气+氧气.
(4)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答案:
(1)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是氧气;
(2)4;
(3)水氢气+氧气;
(4)增强水的导电性.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电解水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电解水方面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实验与探究
1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序号),其中发生装置还需要进行少许改动: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和装置B 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填字母序号).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数据装置.
【解答】解:(1)①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②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试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发生装置为A;
其中发生装置中,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A;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和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通过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填: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a 端通入;
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故填:a;b.
(5)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F.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计算题:
12.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一种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彬彬同学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2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g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稀盐酸的用量 5 5 5 5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试计算:(1)2g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为g.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85%.
(3)若用25g这种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CO2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由于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因此由表中每次加入5g稀盐酸固体减少的质量关系可判断:每加入5g稀盐酸固体应减少0.685g;据此规律,由第三次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的减少值小于0.685g可判断此次反应后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利用样品杂质的质量,由此求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碳酸钙的质量(石灰石的质量乘以其纯度)就可求出制取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每加入5g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少0.685g,第三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减少的质量=0.63g﹣0.3g=0.33g,小于0.5g,即此时碳酸钙已完全反应;所以剩余的0.3g固体即为杂质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5%
(3)25g这种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制取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25g×85%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