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吕海燕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8期
吕海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珠中江处于珠江口西岸的有利位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国家发改委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珠江
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基于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层面上构建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产
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构建珠中江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 2012 )15-0101-02
一、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分析
1.珠中江三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1年,珠中江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403.24、
2190.82和1830.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3.0%和13.0%,均高于全省GDP 10%的平均增长速度,是珠三角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
加值分别是3.2%、16.9%和22.5%;珠中江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38.37、766.79和741.94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21.9%和21.1%;珠中江三市CDP和投资总量的排位是中山、江
门和珠海。
珠中江三市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5.5%、35.0%和40.5%,投资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珠中江三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是13.38、7.29和7.89亿美元,增长9.3%、9.2%和-28.8%。
2.珠中江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珠中江三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3.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外贸进出口总额1035.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1%。
珠中两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35亿元,增长29.4%;珠中江三市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
吐量18 547万吨,增长51.4%:货物周转量为302.67亿吨公里,增长0.8%;私人汽车拥有量81.59万辆,增长51.8%。
珠江两市(中山市没有这个统计数据)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 1403公里,比上年增加34.3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449公里,以上年增加7.3公里。
另外,珠海市外贸货物吞吐量1699万吨,增长1.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1.188万标准箱,增长16.5%。
江门全
年水陆货运量8 180万吨,比上年增长9.7%。
珠中江三市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61.06亿元(2010年不变价),增长34.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30.51万户。
珠江两市邮政业务总量4.95亿元,增长33.5%;电信业务总量90.12亿元,增长19.7%。
中江两市移动电话用户
894.76万户;互联网用户182.51万户。
3.珠中江三市投资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从产业结构看,珠中江三市固定资产投向的产业各有不同。
中山市,第一产业投资0.19亿元,下降24.5%;第二产业投资264.22亿元,增长
14.2%。
其中工业投资263.98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502.39亿元,增长26.5%。
珠
海市,第二产业投资152.11亿元,增长22.7%。
其中制造业投资123.18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484.35亿元,增长29.9%。
江门市,第一产业投资4.61亿元,增长40.7%;第二产业投资456.04亿元,增长1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281.29亿元,增长
23.4%。
上述数据表明,珠中江三市固定资产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均较低,江门市固定资产投向主
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珠海和中山两市则主要是第三产业。
这样的投资方向基本符合珠江三角洲
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对珠江口西岸地区的战略定位。
珠中江三市分布密集的产业群,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广阔的物流市场空间。
4.珠中江城市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现状。
2009年9月8日,珠中江三市在珠海市举行.了《珠中江城市规划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签署暨《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启动仪式,珠中江区域城市规划合作正式启动,并以交通基础
设施和边界地段的城市建设为合作的突破口,逐步展开合作。
2011年10月27日,由广东省通
信管理局和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政府联合组织的珠中江通信一体化启动仪式在珠海隆重举行。
由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珠中江三市政府和基础电信企业对涵盖珠中江三市1385万用户的通信网络、业务系统和支撑平台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从网络、服务、资费三个方面推进珠中江通信一
体化。
年票互通是珠中江实现交通一体化进程的实质性突破,珠中江三地车辆相互不再收费,
特别是外海大桥不再收费,推动了古镇的灯饰业向江门转移,进一步做大古镇灯饰产业。
珠中江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在“十一五”期间已经日趋完善并逐步对接,且已经形成立体
的综合交通网络。
目前,京珠高速、沿海西部高速、江珠高速、中江高速、广珠高速等五条高
速公路贯通珠中江经济圈内;线路总长177.3千米、时速为200KM/H的广珠城际轨道建成通车;同时,建成了以高栏港、中山港、江门港为中心,连接内陆、江海直达、四通八达的水运体系。
二、珠中江城市群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差。
近年来,尽管珠中江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尤其是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但应该看到,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互不联系,
缺乏大型的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使用效率低,无法形成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集群化和一体化经营。
且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物流基础设施总量仍然不足,布
局不够合理,配套性、兼容性较差,综合性货运枢纽发展缓慢,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尚未
充分发挥,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便捷化与高效化的需要。
2.物流的供需双方尚未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由于我省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作为供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突出,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低。
大多
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需方的工商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
式的影响,不愿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剥离,习惯于自办物流,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状态,导致流转速度慢、物流成本高。
3.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市场竞争不规范、配送车辆城区通行受限、车辆公路通行收费过高造成企业负担过重,以及土地资源紧张且价格偏高等问题,物流企业的发展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
4.物流企业经营方式落后。
珠中江城市群缺乏规范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且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
进的信息技术更是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以至于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对接,无法实
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严重地阻碍了珠中江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建的进程。
5.珠中江三市制造业的发展有待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先进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可是,从政府来讲,对物流业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修建铁路、公路等较低的层次上,缺少对珠中江三市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和行业统筹,更没有针对区域物流业发展瓶颈问题
的处理机制。
三、构建珠中江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的政策建议
1.建立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
正确认识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业的作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珠中江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遭
遇的一系列问题,建立一个有助于城市区域科学、健康、协调发展的管理机构,突破行政区划
的束缚,以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促使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共生关系。
2.以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协同物流体系发展。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主流模式。
珠中江城市群正处于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时期,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不失
为一个好的选择。
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加快航空产业、海洋产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体系;实施可行的优惠政策,引导分散企业逐步向产业集群
集中。
在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家素质的同时,营造分工协作、勇于创新、诚信经营的产
业集群文化,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3.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区域市场体系。
区域经济联系不仅表现在单个城市内部分工基础上的商品贸易流动,而且也表现为区域内外复杂的要素流动。
区域协同物流体系的构建需
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相配合,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拥有一个统一开放且与区域内外接轨
的市场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群自身积累与引进发展资金的能力,也是区域协同物流体系构
建并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
4.加快珠中江内部交通网络的连接。
建议三市尽快贯通珠中江三市交通快速通道,加快实施和推进现有的规划项目。
解决珠中江地区路网东向出口不足的问题;拓宽中江高速,为深中
通道建成后可能大幅增长的车流提前做好准备;尽快建设西部沿海高速延伸段,提前建设珠海
一南沙线、南沙一中山港线,提高中山港、神湾港的辐射带动能力。
西接江门,提前实施中山
一新会联络线建设,打通古神公路与珠海的通道,加强中山大涌、南区、五桂山等镇区与新会、珠海的联系,形成“新会一中山西部一珠海高栏港”的三市西部联系通道。
南连珠海,加快实
施神湾一珠海线(中山横五线)、板芙一斗门线(中山加七线)、坦洲一斗门线(中山加九线)等道路的建设,加强中山南部组团各镇间联系,以及与珠海道路的衔接。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会造成城市群的结构优化的诸多障碍。
在今后城市群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用“绿色CDP”的核算方法代替传统的核算方法;加强以城市绿
地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绿地建设用地;树立资源的系统观、辩证观、价值观
和法制观,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城市
群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