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636d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0.png)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探究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5.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6.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e8af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5.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但是,由于古诗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美。
2.难点: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如何正确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3c4b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2.png)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主要包括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美,理解古诗的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距离现代较远,学生对于一些词语、句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对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插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分析和解读。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古诗的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64d8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5.png)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在异乡为异客》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风光、友情以及思乡之情,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的语言、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中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品味诗中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境。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对自然、友情、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诗中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学习古诗(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意。
3.品味古诗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的意境,进一步领悟古诗的美。
4.朗读、背诵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增强语感。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0ed7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d.png)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6ee86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d.png)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诗的魅力,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古诗三首》中的某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古诗中难理解词语的解释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难点:对于古诗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背景知识,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每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文本解析:逐句解析每首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4.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每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古诗元素,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对古诗的运用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969a6ebb68a98271fefaca.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12--古诗三首-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2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发现点拔教学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3.收集作者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
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5314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d.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难点: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能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古诗词三首》。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5.拓展运用: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古诗文的格式、韵律、意境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f41b5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3.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其意义,但对于一些较难的古诗,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义,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其基本意义,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古诗文鉴赏等相关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基本意义,对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解答疑惑,提高理解能力。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637e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0.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宿建德江》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宿建德江》选自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写景作品。
“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并学习“知人论诗”、“想象”等赏析方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山水田园诗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进而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和“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六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
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那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80f53bf18583d0496459e4.png)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说课 课件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说课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ae3a30376baf1ffc4fad6e.png)
二、说学情
•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 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 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因此,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 “品”为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 合能力。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三、说教法学法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 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 感氛围。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 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 细品。 • 主要通过阅读、朗诵、提问的方式来学习
2.理解诗意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2)品诗境
学生已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接着应让学生找出自已喜欢诗句来品,引导学生 说清楚喜欢的原因。 以“绿”为例 品“绿”字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第一步:理解“绿”字的意思是吹绿了。 第二步:换一换“绿”字,看你会用哪个字?最后我总结:关于“绿” 字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作者在写诗时,先后选换了 “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定用“绿”字,作者精心修 改诗作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教育学生在写作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推 敲用词,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句。 第三步:说说“绿”字为什么比其他字好?总结出“绿”字不仅充满色 彩感,又饱含了动感,使这首诗变生动了。 第四步:再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你看到了什么,什么绿了?口头 完成填空:一阵春风吹来,吹绿了 吹绿了 吹绿了 。让学生展开想 象,大地是怎样变绿的?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拍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 一镜头? 第五步:一个“绿”字你读出了什么感情,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6ce24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e.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深层次的意境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引导他们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诗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3.朗读理解:学生朗读古诗,我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解释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4.意境感悟: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a3f8a9d5bbfd0a795673ca.png)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年四季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描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不同季节的景或事,或咏景言志,或借景物抒发情感,或借景描写表达思乡怀旧之情,三首古诗词都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一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本单元主旨是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写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方法。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
”配合描绘四时景色的的画面,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教材中,《古诗词三首》中,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四季之美》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景物的动态描写,课后练习二直指本单元要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这一部分属于静态描写。
课文然后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ecaf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b.png)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e212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5.png)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诗意理解、词语解释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韵味的同时,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理解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初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诗词的韵律、节奏,感受诗词的韵味。
同时,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探讨。
探讨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意思、意境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诗词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05d5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b.png)
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分别描绘了夜晚的静谧、登高望远的壮观和战争的惨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三首古诗词时,可能对古文言文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应该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言文的特点,如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同时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难点:理解古文言文中的词语引申义和比喻义,鉴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6.总结与拓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诗歌的主题和要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5374de7aaea998fcd220eb5.png)
人教(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己亥杂诗》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的“亥、恃、擞”3个会认字,“亥、恃、哀、拘”4个会写字。
学习《己亥杂诗》,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完美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4e81a04a1b0717ed5dd28.png)
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
板书:古诗词三首(二)学习生字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学习《山居秋暝》1.课件展示王维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长相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
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
远赴战场。
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
于是,他借助
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这首词的特点,现在制定教学目标
如下: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
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
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
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
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
绵绵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
学生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
读中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1、激趣导入
对于诗歌,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导入的时候,我根
据题目直接导入,这样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兴趣。
2、读诗文,知词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的形式指
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
和感觉来”,不但能读出感觉来,还要能读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
第四步,指导学生读懂词意,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先来读懂词的大意,再小组合作交流,解
决问题。
3、悟诗情,想画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征途”与“故园”,引领学生在吟咏
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作者“身”“心”分离的情感。
4、拓展相思内涵,在情感对话中体验。
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
讨论,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文本的拓展,将纳兰性德《菩萨蛮》
引入课堂。
直面词人的心灵深处,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体悟到词人因何事离别——是为了保家卫国。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歌曲,将其背
一背或唱一唱,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长相思心眷故园
心系祖国
板书用导图的形式体现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清楚明了,
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六、预设教学效果。
由于在课前备课中,我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备
课非常充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度,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用爱心、耐心、恒心挑战问题学生,给他们美丽的童年。